《项链》的正能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1

《项链》的正能量

赵一生

甘肃省民勤县第四中学733399

摘要:对《项链》这篇小说,传统的主旨分析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虚荣,所谓“一夜豪华,十年艰辛”,讽刺爱慕虚荣的玛蒂尔德落了个可笑可叹的下场。本文反倒从中看到了小说主旨更广阔的一面,更挖掘出了多条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积极的、正面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项链主旨积极正能量

关于《项链》一文的主旨,教材及教参历来都说是“塑造了路瓦栽夫人这个‘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对人的腐蚀和毒害,有力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本质”。这就是说,路瓦栽夫人完全是一个反面人物形象,她人生悲剧的根源是其“资产阶级的虚荣心”,是让读者从中吸取教训的,是值得批判的。莫泊桑写《项链》的初衷真是如此吗?换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读本文,果然从中看到了人物身上闪耀的光辉,收获了好多值得借鉴的新思想,为我们的身体注入了许多正能量。

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丢失钻石项链,对路瓦栽夫妇而言是巨大的灾难。面对那足以使她家破人亡的三万六千法郎赔款,玛蒂尔德没有绝望,没有逃避,没有向女友卑躬屈膝,更没有去买一挂假的行骗,而是毅然承担起偿还巨债的重任。她毅然辞退女仆,另租便宜的小阁楼,亲手承担起所有的粗重家务;她放下之前养成的女性的自尊,“水果店里,杂货店里,肉铺里,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她不再美丽如昔,“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着话……”。整整十年的奋斗,十年的不屈,十年的顽强,她固守着做人的基本道德,表现出对朋友极端的忠诚和负责任,也有力地维护了自己做人的起码尊严。

当灾难降临,心若在,梦就在!

二、爱一个人,就要让她幸福。

小说里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玛蒂尔德对路瓦栽没有好感,还时常抱怨他,但路瓦栽依然对她一往情深,不只是从物质上支持她参加舞会,还在精神上支持玛蒂尔德参加舞会。

最为可贵的是,在项链丢了时,路瓦栽丝毫没有抱怨的意思,而是毫不犹豫地、想方设法地去寻找,之后共同承担起赔偿的责任。他冒着破产的危险,带着肉体的苦楚、精神的折磨等一切威胁买下昂贵的项链,然后用十年的艰辛还清所有债务。小说写到这里,一个忠于爱情、诚实守责、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大男子汉巍然而立。路瓦栽先生是个有责任心的好丈夫,他对玛蒂尔德是真心的疼爱,是一份坚贞不渝的爱情。

这是玛蒂尔德的幸福,这是路瓦栽先生的担当!

三、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

玛蒂尔德早先是十分轻视劳动的,自己从来不劳动,而且瞧不上劳动者。而一旦生活的际遇改变以后,玛蒂尔德的一切都改变了。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地打定了主意,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十年的青春岁月,十年的艰辛,路瓦栽夫人现在显得老了,她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了。但是在极乐公园再见她的朋友之时,她还是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因为她品尝到了劳动的快乐,劳动在她的心里具有了与众不同的价值。

命运让她亲近劳动,劳动让她更加美丽!

四、细节决定成败,小事不小。

虽然这篇小说不免带着相当的调侃的色彩,然而,我们也不能不说作者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细节在人生中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在小说中,作者用第三者的角色说:“人生是多么奇妙,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情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作者对于玛蒂尔德的虚幻追求还是抱着默许与同情的。对于玛蒂尔德的悲剧命运中的坚强自信也深表赞叹,但是对于玛蒂尔德丢失项链而带来的人生的沧桑却表示了无可奈何的哀叹。

小处不可随便!

五、天真地得意地笑对生活。

十年前,本可平静快乐生活的玛蒂尔德因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梦想不能实现而无端地苦恼着,十年前,在那个舞会结束时怕自己的衣服太寒酸而急急逃走的玛蒂尔德,当十年后在公园遇到依然年轻美丽的佛来思节夫人时,她明知自己已衰老得让女朋友大跌眼镜,但她不再逃避,不再感到寒碜,而是大胆地迎上去,用一个农妇的容颜去迎接华贵的女友,并且大声地同她说话,告诉佛来思节夫人让她变衰老的原因——偿还巨债。她那平静的诉说,那“天真的得意的”笑告诉我们,十年的苦难已化作灰烬消失了,十年的磨难塑造了崭新的玛蒂尔德,十年的艰辛玛蒂尔德创造了“三万六千法郎”的巨大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让她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沉湎于“海市蜃楼”式的梦幻中、沉溺于无端的痛苦之中,而是天真地得意地笑对人生。

生活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

从小说中我们还可以领略到很多有价值的积极的思想,这些人性之美、艺术之美是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不可或缺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放下死板的说教,抛弃刻板的模式,遵从自然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这份艺术美、人性美,获取更多正能量,健全思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