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物素描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1

静物素描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唐佳谭绍晶

唐佳谭绍晶威海机械工程高级技工学校264200

中等职业学校静物素描教学是造型艺术基础之基础,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观察方法、思维方式和审美情操的培养。中职的基础教学是沿袭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展开的,立足于传统具象写实的原则,进行造型规律、形式规律的探索、研究与教学,引导学生以对客观物象的研究作为素描入门之本。譬如在素描景静物教学中,以几何形体作业作为素描学习的开始,使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体积、结构和在空间中的透视原理,以及几何形体的普遍意义在其他物体上的反映,引导学生由摹写过渡到造型语言的思考和把握。在静物素描的教学中,我们以线性结构素描、色调素描及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列为教学单元,分别展开了教学。

一、线性结构素描

即用线条的方式观察和表现客观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

1.透视法则的掌握。其要点是使学生明白透视原则(一点透视)、余角透视(两点透视)的基本规律,并通过石膏几何体的反复描摹加以理解。为了清晰地把握物体的透视,并准确地掌握角度、比例,应把看不见的部分(虚体)也画出来,让学生明白圆柱体、圆锥体是由长方体“切割”变化而来。

2.合理的结构分析。结构是构成形体的各种体块的结合连接关系。物体结构分骨架型、积量型两种类型。素描学习中应引导学生从物体结构方面认识,在构造上去把握,本质地去把握其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从而到达掌握素描表现的深刻性。

3.画面的有序组织,及画面的构成因素。“通过圆柱、球体、圆锥来表现自然,把一切都放到透视里去……”塞尚的观点是从自然法则中用几何形式去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也就是运用归纳法,整体地去观察和认识客观自然世界。静物素描教学中遵循此法,要求同学从物象中的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以及物象之间的组合关系、物象与背景的生存关系对布纹进行有意味的主观取舍,从而使画面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

二、色调素描

用明暗塑造的方法,概括表现出客观物象的三大面、五大调,以达到光影真实、具立体感的视觉效果。这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之为全因素素描。在色调素描课题训练中,应加强光影与黑白意识,关注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以及增强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1.光影与黑白意识。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光影是我们知觉空间中最重要的标志物;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和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化而变化。由明暗而产生黑与白,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正负空间,以及物体明暗生成画面的黑白构成关系。其中关于黑白中心的关注、黑白对比与节奏、黑白分割与衔接、黑白灰布局、黑白基调等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2.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整体的观察与表现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意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通过人的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俗地讲,物象最亮、最暗之处,只有一处;其他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

3.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转折点,注意形体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变化、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整体体积的意义就在于符合透视规律,并服从于画面的整体。

二、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

具体地说,就是物体本身的材质、造型、色度在具体环境中产生各种对比关系的观察和表现。在多种对比关系练习中,我们抓住从质感表现、对比意识、艺术处理这三点来展开并实施教学。

1.质感表现。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其重要性在于它表面的纹理组织。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了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等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如何表现观者内心感觉呢?要观察物体纹理的规则:是紊乱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这是表现的突破口。要通过线条有序的排列,或揉擦或涂抹,或点、刮等多种手段去模拟纹理的质感,从而获得真实感受。

2.对比意识。线条本身的粗细、长短、曲折,图形的大小、方圆、正负,明暗的黑白、强弱,色彩的冷与暖、红与绿,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坚硬与松软、平滑与粗糙、干涩与湿润等等,均会产生两极相压的对比。对比形成反差,反差生成视觉刺激。在静物素描教学训练中,运用反差对比,可达到生动、活泼、丰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3.艺术处理。整个素描过程都是以形象思维规律去观察美、发现美,发现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因素。教学中,要求把形象的认识提高到艺术形式美的高度来观察,发现其中的形式美感,形的力度感、深厚感、节奏感和秩序感,积极主动地通过点、线、面、黑、白、灰等造型因素的运用,有效地表现对象、表现感受。

在实施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以课题单元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要注意探索与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适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艺术感觉和独特的艺术个性及艺术创造力,为高一级美术院校输送高质量的后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