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建高效的物理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如何创建高效的物理课堂

陈淦

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初级中学225700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难想象一个毫无兴趣的课堂会是一节高效优质课堂。那么怎样才能形成这样的理想氛围呢?我的回答就是:努力寻找“教学切入点”,创设每堂课的兴奋点,形成强大的学习场。课堂伊始就要让学生充满新奇,进而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走进所学的内容。这也许只是课前预设的一串问题;也许仅仅是抬头可见,唾手可得的一个小小的演示实验;也许只是老师向同学们展示的一幅幅PPT图片;也许源于一段占时几十秒的视频……

二、分割模块,设置问题

问题就是学生学习的导航标。它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把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的设置要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合作探究、自我检测,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问题设置的好坏直接决定课堂的高效优质。

下面根据自己的体会谈谈“问题设置”的原则。

1.问题的设置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前概念”,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机衔接,使学生已有的经验得到激活、丰富和提升。

2.问题的设置要针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

3.问题的设置要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本。

4.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思维力度和挑战性。能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总之,问题的设置是问题教学法的关键和难点。要想设置好问题,教师本身要熟悉《课标》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设置问题时,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认识问题的起点出发,按照学生认知的规律和过程,逐步引导学生上升到问题的终点。

三、自查自纠,合作学习

教师把设置好的问题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课前预习,课上把预习的成果和疑问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或通过实验进行探究、验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展示成果。组织好自查自纠,合作学习是问题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参与者,走进学生小组内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可能存在的问题所在,为下一步小组质疑,师生研讨做好充分准备。

1.学习小组一般以前后两桌4人为宜,避免人多嘴杂,课堂秩序紊乱。

2.小组通常采用组长负责制,负责组织小组的合作、交流、安排汇报人汇报等学习活动。为了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可采取组长轮流担任制。

3.组内通常以“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形式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实现共同进步、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小组质疑,师生研讨

1.建立平等的小组竞争机制,尽量使小组间的实力无明显差异。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遇到较容易的问题,点名让学得不怎么好的学生回答或总结,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小组代表说得不正确、不全面的先由本组同学补充,然后其他小组补充、纠正。教师要做好确认和矫正。对讲得好的予以表扬;不正确的要注意纠正,不完整、不深入地要给予点拨;对学生自己确实解决不了的难点、疑点,要适度讲解,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达到准确。

2.组织展开组与组之间的质疑和争辩,尤其对学习中的难点、疑点,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发言,体会和琢磨学生的想法,适时、适度的调控、点拨;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促进课堂动态的生成。

3.在师生研讨的基础上,教师要做好对知识的归纳、整合、总结和升华,并通过板书或多媒体明确本节的主要知识点,使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得到落实。

五、当场巩固,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作为检查学生在某堂课的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在每堂课的最后留下适当时间,给学生消化整理,进行变式训练,促进学生更加牢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通过近2年的实践,我们感到问题教学法有以下优点:

1.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学生为了课上展示时能成功地展示自己,课前他们不仅阅读教材,还会主动查阅资料。实践证明,通过预习,学生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够掌握,这就大大缩短了课堂上学习新课所需时间。

2.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学生所以把自己没学会、没学懂的内容在小组内相互质疑,学习好的帮助学习差的学生。这种学习方式,能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之中。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终生发展。例如:展示时,学生需要有较强的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争辩反驳能力,有时还需要板书、板画或表演等。在展示交流时,不乏学生创造性的解说内容,也不乏他们个性化的语言、动作,以及活灵活现的表演、演示。特别是学生所展示的内容不仅仅是课本知识的简单重复,凡是与所学知识密切相关的生活经验、实验体验、遇到的困惑或者自己的新发现和奇思妙想等都可以作为展示的内容。从而更好地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