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定位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3

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定位探讨

汤晓丹

摘要:明确特色经济及特色经济定位的含义是很重要的。科学定位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既有利于明确特色经济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前提条件和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指南。在对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进行定位时,我们可以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基本特征,所拥有的优势和特色自然资源,以及自身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等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特色经济定位

收稿日期:2010-09-15

作者简介:汤晓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管理科学系讲师,硕士。(贵州都匀/558000)

少数民族地区是指以少数名族人民为主聚集生活的地区。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等边疆地区。由于历史、社会和自然条件等原因,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一般是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的落后地区,产业结构层次低,二元结构特征明显[1];与此相联系,伴随着落后的经济状况,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也较为缓慢。基于此,笔者认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逐渐全面、平衡发展的首要问题。而要真正做到切实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就必须首先对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进行准确的科学定位。

本文在明确特色经济及特色经济定位涵义的基础上,对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定位进行了探讨。

一、特色经济及特色经济定位的含义

(一)明确特色经济及特色经济定位含义的重要性

明确特色经济及特色经济定位含义,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政府对自己在发展特色经济中的作用进行科学的定位。一方面,因为构建特色经济的首要条件是在对区域内的特色、优势资源进行充分调查和开发利用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所以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区域内的任何各级政府,要能全面准确地掌握本区域内各类特色、优势资源现状,就必须准确理解特色经济及特色经济定位的含义;另一方面,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特色经济总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发展的,更何况特色经济的形成必须依托特色产业和构建相应的特色市场,所以作为充当服务者、顾问和助手等多重角色的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只有在准确理解特色经济及特色经济定位含义的前提下,才能逐步明确本区域内特色经济的发展方向和规模,才能制定出完善的规则制度参与其他区域进行合法的特色经济竞争,以及正确引导本区域内的市场主体进行科学、规范、合理、有效的特色经济运作。

(二)特色经济的含义

关于特色经济,到目前为止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定义,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特色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比较多,如王生鹏等认为,特色经济是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以特色产品为核心,以特色技术为支撑,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2];杨丽认为,特色经济是依托资源禀赋进行产业选择、培育的一种经济发展的特殊模式[3];李澜等认为,所谓特色经济,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依据本区域现有的经济、社会、文化状况,资源禀赋和生产力水平,能最大限度地扩张经济总量,结构合理且主导产业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显著,能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具有鲜明区域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4]。第二种观点认为特色经济是一种区域经济体系。如曹阳等认为,特色经济是指某区域依托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构建并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所形成有鲜明特色的区域经济体系[5]。第三种观点认为特色经济是一种经济结构。如谢宝剑等认为,特色经济是指一个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利用比较优势,通过市场竞争而形成的具有鲜明产业特色及企业、产品特色的经济结构[6]。

比较上述三种观点,我们不难发现,学者们对特色经济的本质界定是一致的,亦即都强调特色经济必须具备两个本质特点:一是特色,二是规模。因为无论强调特色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或者是一种区域经济体系,亦或是一种经济结构,只有特色而无规模,没有数量上的优势,只不过是开展多元经营中的一种“小打小闹”,称不上是特色经济;同样,只有规模而无特色,没有质上的优势,也称不上是特色经济。所以他们只是在表述上或者在强调的重点上有所不同而已。

(三)特色经济定位的含义

1、经济定位的含义

所谓定位,简单说来就是指确定位置,具体地讲就是确定某一事物在一定环境中的位置,如确定某一产品在市场中位置、某人在其所属组织机构中的位置(或角色)、某个物品在某一地理环境中的位置等。

而对于经济定位的定义,不能这样简单地下。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经济定位是指国家、地区或城市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功能目标的选择与地位目标的确定的过程[7]。这里我们必须明确与经济定位有关的几个问题:(1)经济发展的功能目标是由主导产业决定的;(2)经济地位目标是由主导产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3)主导产业的性质是由它的社会化程度决定的,其发展趋势是国际性,而主导产业的地位是由其影响的范围决定的,分为全球范围、国际区域(几个洲)范围、国际地区(几个国家)范围。可见,经济定位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过程,即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发展目标的过程。但是,不能认为经济定位是经常地、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的,我们应明确它只不过是相对稳定罢了,一般至少可以稳定5~l0年。所以,可以认为经济定位是经济发展中长期发展目标的选择与确定。

2、特色经济定位及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定位的含义

仿照经济定位的定义,结合特色经济的含义,笔者认为特色经济定位就是国家、地区或城市特色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功能目标的选择与地位目标的确定的过程,是特色经济发展中长期发展目标的选择与确定。顺此思路,笔者认为所谓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定位,就是指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功能目标的选择与地位目标的确定的过程,是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中长期发展目标的选择与确定。

二、科学定位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的意义

笔者认为,科学定位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的意义是极为深远的。

(一)有利于明确特色经济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发达地区相比相对较为落后的现实,决定了特色经济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必然处于基础性的地位,由此又决定了特色经济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作用。

笔者认为,科学定位并发展特色经济的作用是很多的,但最突出的作用是逐渐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结构。由于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经济结构很不合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只有合理的地区经济布局和结构,才会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到人尽其才,货畅其流,物尽其用,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相反,如果地区经济布局和结构不合理,则会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桎梏。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在特色、优势资源和民族文化上,与发达地区相比优势甚为明显,所以依托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将会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了,又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这必然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的状况,从而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趋向合理,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二)是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前提条件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趋势[8]。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以及区域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加入WTO所带来的冲击,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着既要提高水平和效益,又要适应并谋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此,少数民族地区应结合自身实际,在经济规模扩大和经济结构调整上,确定自己在国际、国内及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位置和层次,通过对特色经济进行科学的定位,既能为自身带来更大的发展动力,又能激活与国际、国内及其他区域之间的竞争力,进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

(三)是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指南

实践证明,因为特色经济具有很强的应变性和适应性,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有效解决“大而全”、“小而全”问题;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加快城市化进程[9]。所以,科学定位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是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指南。

三、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定位的探讨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特色经济定位时,总体思路上应进行多元定位,具体操作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基本特征对其进行特色经济定位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基本特征,既有优势特征又有劣势特征[10],其优势特征主要表现在自然资源丰富、农牧业发展潜力巨大、如今在很多产业和产品的开发及生产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以及区位特点和优势明显等几方面。

少数民族地区的劣势特征更加突出:(1)因为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艰苦,所以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的硬成本远高于国内其他地区;(2)由于少数民族地区交通发展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和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等原因,隔断了与周边地区的紧密联系,或即使有联系但并不快速畅通,进而限制了资源的利用开发与流动;(3)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生产技术条件甚为缺乏或落后,因而对自然条件具有绝对依赖性和边际效益约束;(4)因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观念和尊重人才的意识淡薄,使其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人才匮乏;(5)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体系的非均衡状态十分显著。

正因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优势特征和劣势特征同时并存,相互影响和相互结合,使其开发难度较大,经济发展忧喜参半。所以,笔者认为在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特色经济开发定位的过程中,必须依其特点和现有的经济社会基础,结合现实市场和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权衡利弊,扬长避短或扬长补短,准确找到发展特色经济的目标所在,以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具体对策,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根据少数民族地区所拥有的优势、特色自然资源定位特色经济

前面述及,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优势特征之一。笔者认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当然是优势,但只是定位发展特色经济的必要条件,非充要条件。要能准确定位实施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经济并日后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要根据少数民族地区所拥有的特色自然资源定位特色经济。因为少数民族地区周边也不乏个别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也在从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入手打造特色,而特色经济是在整体综合上的比较优势经济,所以少数民族地区在对特色经济进行定位时,一方面要在特色资源定位上下功夫,找出人无我有,并进行产权定位如注册有关特色资源开发利用产品的商标或申请地理标志等;另一方面,要对与周边地区相同或相似的资源通过保护性的特色加工或特色营销等方式打造特色。

(三)根据自身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定位特色经济

因为各民族对于同一产品的加工和利用方法奇特各异,而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或反映出人类在环境恶劣、科学不发达、生产生活资料极其匮乏情况下,主动适应外界条件的结果。比如,水族风味独特的名菜“韭菜包鱼”既营养,而又有“久久有余”的文化内涵,布依族的“酥肉”则是该民族在猎物过剩,缺乏储藏条件而又不愿扔掉的聪明智慧反映。众多的市场实践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工业产品如民族加工产品等效益一直看好,所以少数民族地区根据其民族文化定位特色经济是行之有效的。但是,仍以民族加工为例,根据调查发现在少数民族地区,有很多鲜为人知的生产加工方法所获的产品,因数量极少,市场供不应求,根本谈不上成为特色经济。所以,少数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在对各行各业进行特色经济定位时,要将自身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内涵注入其中,以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在生产加工领域,一方面要发掘民族特色加工工艺;另一方面,要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高民族加工的生产效率;再一方面,加大扶持资金,注入相应的民族文化内涵,扩大规模,使其逐渐成为自身的特色经济模式。

参考文献:

[1]马晓路,武友德,周智生.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初探——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06(10):157-160.

[2]王生鹏,祁明德.甘肃省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初步研究[J].甘肃科技,2006(12):33-36.

[3]杨丽.世界经济低迷状态下边远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昀新课题——以云南西盟佤族自治县为例[J].学术探索,2002(4):130-133.

[4]李澜,张丽君.论西部地区民族经济发展中的特色经济开发[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116-120.

[5]曹阳,吴燕,金石.从产业价值链分析特色经济发展的战略模式——兼论发展民族地区特色经济[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7):242-244.

[6]谢宝剑,王志凌.西部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J].开发研究,2006(4):20-23.

[7]戴武堂.澳门经济定位与鄂澳经济合作[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1)::5-54.

[8]黄春英.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及应对策略[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50-52.

[9]秦尊文,匡绪辉.特色经济思想及其实践意义[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5):17-20.

[10]张顶立.把握基本特征,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健康发展[J].攀登,2002(1):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