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1

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初探

陈静静

陈静静吉林省前郭县王府镇蒙古族学校131101

语文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向学生传授汉文化的基础学科,语文承载了众多教育内涵,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文课,能够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对独生子女的过于溺爱,学业的压力,社会竞争的加剧,儿童固执、偏差、自私等不良倾向日益突出地显现出来。小学生的心理教育,已引起众多学者、家长的重视。学校应该把它当作一项完整的育人工程,渗透在学校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

一、利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语文的情感态度,尤其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对语文学习至关重要。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否出色地达成,其实就看教师在一节课中是否进行了有效的心理辅导。这种辅导是不经意的无声教育,或是不露声色的心理暗示,亦或是外显的心理保健等等,它完全可以让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度落实得更高尚、更纯净、更圆满。这样也才能更好地把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度完美地展示出来,从而这也更加突出了新课程改革强调的科学性与人文性。

1.积极利用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表达出真情实感

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语文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是学生展现自我,发挥才干的舞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常常会有许多接触,也难免会有磨擦、隔膜,由此产生的误会也就不足为奇了。语文教师如能就事情发生的起因、本质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调节、排解,并借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就能使语文教学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前哨。

2.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特质,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1)品味感悟,榜样激励。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写英雄的文章。教师可在“读中感悟”环境,抓住描写他们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词句,引导学生细细体味,使学生油然而生钦佩之情,向英雄学习遇事不慌、沉着冷静、勇敢坚定、机智敏锐等心理品质。

(2)结合事例,恰当评价。如小语教材中《晏子使楚》一文主要体现了晏子的聪明才智,教师可结合当时晏子身处的环境、面对的人物,加入“评一评”的环节,带领学生挖掘出晏子勇敢面对挑战、不屈不挠的心理品质,从而受到教育。

(3)创设情境,扮演角色。为了更好地矫治和预防学生自夸的心理,知道实用是一种美,在《爱美的梅花鹿》一课,可设计“看一看”“选一选”“小组讨论”等情境扮演角色,谈感受,让学生自省自悟。最后学生总结出:“美不能光看外表,还要看心灵。”

(4)设身处地,探究实践。教学《守株待兔》时,为了让学生明晓“不能把偶然当成必然,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的道理,课末教师可设计一个让学生“劝农夫重新拿起锄头”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想像、表演中受到教育。

(5)精选方法,自感自悟。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如教学课外阅读《一群光头男孩儿》时可采用体验的方法渗透爱心教育;《农夫和他的儿子》可用实践的方法渗透合作意识等等。

二、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状态下学习,带领学生向既定目标前进。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出发,运用好激励性语言,在对教材的学习、理解、分析之中,帮助学生揭示心育内容,感受心育滋润,接近心育目标。

1.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学生尊重和敬仰教师,可以形成积极向上,愉快、活跃、和谐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因此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以适应学生日益扩大的信息面、学生的独立性和日益增强的成人感的需要。如微笑地走进教室,微笑地上课。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有困难时,老师适时地微笑可以减轻或者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时用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诚信感化学生,给全班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

2.建立适当合理的学习目标

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妨碍学生的进步。对于学生学习的期望,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还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只有当教师采取的方法合适,对学生的学习期望合理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因此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赞扬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意志与行为的发展,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这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渗透式教育。只有在学与教中体现了心理关注,渗透了心理关注的诸原则,才称得上是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因为它焕发了学生的生命活力,让他们的个性心理得到了健康的发展。从而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取得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