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课堂教学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开放式课堂教学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柳婷

河源市卫生学校广东河源517000

摘要:中医诊断学教学中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就是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将课堂教学内容活化,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不仅可以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而且学生对中医诊断学知识的分析能力和问题的解决能力也会有所提升。本论文针对开放式课堂教学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开放式;课堂教学;中医诊断学;教学

引言

中医诊断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中,除了对理论知识充分掌握之外,还需要学生掌握基本技术操作能力,包括诊断方法、辩证施治等等,都需要在操作中学习,才能提高学生诊断病人的能力。但是,在中医诊断学的具体教学过程中,虽然实施了教学改革,但是教学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出发对学生进行教育,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展开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质量也会有所提高。

1.中医诊断学教学中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中医诊断学教学中,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求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按照教师所制定的教学方案展开,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过多地考虑到学生对于中医诊断学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质量。从学生的角度而言,被动地学习就必然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很难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特别是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教学要求就更高了。

将开放式中医诊断学实验教学模式引入到中医诊断学教学中,学生参与操作的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对于学生实验操作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可学生之间可以采用讨论的方式解决。整个的操作过程并不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中医诊断学教学中应用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2.1中医诊断学教学中采用发现式教学模式

中医诊断学教学中采用发现式教学模式,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准备材料,学生对于材料进行分析,从中不仅要发现问题,还要获得规律,得出结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用直接讲授的方法,学生对于教师传授的知识被动地接受,但是并不会深入理解。如果学生采用这种方式学习中医诊断学,学习质量就会逐渐下降。

中医诊断学教学中采用这种发现式教学模式,让学生针对教师所提供的材料自主探索知识、寻求答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得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边界也会逐渐扩宽。比如,在中医诊断学的教学中,讲解舌诊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看一些舌诊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对相关的知识进行了解,指导学生针对图片的内容进行推理,并对各种舌象的临床病症作出判断。以绛舌的图片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

“看看这种舌象属于哪一种,会是什么临床病症?”

通过对图片上的舌象进行观察,判断绛舌主病与红舌主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一边观察图片,一边思考问题,结合思考五色主病的理论内容,就可以采用逻辑推导的方式获得正确答案。

采用这种发现式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就会有所增强,学生对于图片的观察和知识的判断中,还会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做到旧有的知识与新的知识相结合看,可以将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发起来。当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完成学习任务后,就会产生成就感,对自主学习中医诊断学知识充满信心。

2.2中医诊断学教学中采用问题式教学模式

中医诊断学教学中采用问题式教学模式,就是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具备问题意识,才能够深入地思考问题,能够发现问题,将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之后采用各种办法解决问题。

比如,在中医诊断学的脉诊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着描述脉象特征,让学生对于脉象产生印象,之后对学生提出问题:想一想脉象是如何产生的。这个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是难点。如果学生学习到脉象的时候,需要对脉理机制深入思考,由此思维被激活,学生的潜在能力得以释放。随着学生对脉象有所掌握,就会对相关的问题深化理解,对于不懂之处深入分析,之后将自己所获得的知识和得出的结论用于临床中。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就不需要对知识死记硬背,而是通过探究的方式理解。

课堂教学中,学生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就多渠道查阅资料,寻求问题的答案,并对答案进行论证。教师在脉诊教学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大家想一想,如何理解寸、关、尺分候脏腑?”学生就会带着问题思考。问题对学生的思维会产生引导作用,学生以回答问题为目标学习,当获得问题的答案之后,相关的知识就会形成脉络。

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同时也会在学习中产生很多的问题。学生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就会从原有的被动的听课转变为主动思考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创新能力也会有所增强。受到传统课堂教学环境影响,多数的学生都喜欢听课,不喜欢与教师互动,更不愿意提出问题。为了改变这种教学局面,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非常有帮助。

2.3中医诊断学教学中采用实验教学模式

中医诊断学教学中,在实验室将科学教学小组构建起来,从学生知识需求的角度出发,按照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参与诊断实验中。实验教学不是由学科教师担任,而是由工作经验丰富的中医诊断专业人员担任,在校教师承担理论教学的责任。教师对学生进行中医诊断学实验教学的目标就是以学生的实验考核质量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以实验效果作为衡量指标,对教学方案中的不足之处要不断地完善。

按照传统的中医诊断学教学模式,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分开的,实验教学独立性存在,因此难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临床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相互渗透的。在中医诊断学中做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材内容整合,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从学生的角度对学生的诊断技术能力进行培养。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将所涉及到的实验资源是非常多的。通过对知识的整合,使得理论教学课时减少,教学活动在实验课堂上展开,实验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教材的局限被打破,新的理论知识和新的专业技术,都可以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指导给学生,就可弥补课程教材中所存在的不足,使教材内容与实验教学充分融合,由此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保证开放式的中医诊断学实验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学校要组织专业教师集体备课,对教师集中培训。教师之间针对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共同研究实验教学中需要采用的方法。开放式的中医诊断学的实验教学中,中医诊断学专业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要将实验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初步掌握中医诊断学实验内容。当进入到实践教学阶段,实验内容就要与理论知识充分结合,通过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塑造良好的、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环境,教师对学生的实验予以适当地指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会有所提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医诊断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就要从中医诊断的实际出发,结合中医诊断学的教学理论对学生展开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在教学中采用开发式的教学模式,就是要学生的知识需求出发采用各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且相关的技术应用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鑫辉,何宜荣,苏丽清,等.开放式研究性教学在温病学课程中的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04):76—77.

[2]李运姣,马进财,王志兴,等.开放式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以中南大学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传递过程原理”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5(04):30—32.

[3]李卫强,朱西杰,徐建虎.开放式教学法在《金匮要略》课程中的应用和体会[J].山西中医,2013,29(06):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