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心”的爱——品味叶芝《切勿把心全交出》中爱情的残缺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2

半心”的爱——品味叶芝《切勿把心全交出》中爱情的残缺美

张莉娄云

张莉娄云(华北电力大学英语系,河北保定071000)

中图分类号:I7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3-0000-01

摘要:爱情总是让人很向往,但是很多经历过的人也说爱情是痛苦的。正如诗人叶芝的失败感情,在此诗中流露出了自己消极的态度。世界换一个角度更美丽。世界上拥有的和失去的才是最珍贵的。

关键词:理想中的爱情;传神;幸福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ButlerYeats),爱尔兰著名诗人和剧作家,他是爱尔兰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早期作品带有唯美主义倾向和浪漫主义色彩。

NevergivealltheHeart切勿把心全交出

NEVERgivealltheheart,forlove切勿把心全交出,因为爱情

Willhardlyseemworththinkingof只要似乎确定,它对于热情

Topassionatewomenifitseem如火的女人们便似乎用不着

Certain,andtheyneverdream一想,她们永远也梦想不到

Thatitfadesoutfromkisstokiss;它从一次次亲吻间渐渐消逝;

Foreverythingthat'slovelyis因为美好可爱的一切不过是

Butabrief,dreamy,Kinddelight.一种短暂、虚幻如梦的愉快。

Onevergivetheheartoutright,呵,切勿把心彻底地交出来,

Forthey,forallsmoothlipscansay,因为所有滑腻的嘴唇都会说,

Havegiventheirheartsuptotheplay.她们把心都已交给了那游戏。

Andwhocouldplayitwellenough如果爱到聩聋、暗哑、盲目,

Ifdeafanddumbandblindwithlove?有谁又能做到玩得恰到好处?

Hethatmadethisknowsallthecost,作此诗的人他知道全部代价,

Forhegaveallhisheartandlost.因为他曾把心全交又失去了。

本诗《切勿把心全交出》是叶芝的爱情诗之一。但从题目和全诗的语句来看,本诗带有浓厚的消极悲观的感情色彩。不同于一般和爱情有关的作品,很多都是才正面入手,赞美甜蜜美好的爱情,鼓励人们不懈地追求爱情,放心大胆的去爱。而此诗却恰恰相反,题目“切勿把心全交出”一句说明主旨,我们不禁会有疑惑:在爱情中,如果人人都不完全交出自己的心,那么该如何获得对方的信任,也让对方相信自己,从而赢得幸福的感情呢?结合诗人叶芝自身的感情经历可知,他曾不断地向茅德岗求婚,遗憾的是,却一次次遭拒,最终也没能拥有自己理想中的爱情。

本诗共14行,每两行分别押韵,其中第5、6行和第11、12行分别是相应的清、浊辅音押韵,即:“∕s∕”-“∕z∕”和“∕f∕”-“∕v∕”。格式整齐,韵律优美。整首诗,像一条缓缓流过的小溪,寂静优雅,诗人坐在旁边,叙述着自己对爱情的种种“抱怨”。表面看来,诗意偏悲观的情绪,但从诗人这种匠心独运、完整优美的格律安排来看,在他们的内心最深处,还是隐隐的保留着一份对完美理想爱情的追求、信任和向往。

第一行,“切勿把心全交出”,直接呼应题目。“因为爱情只要似乎确定”,“似乎”一词,运用的极为恰当。因为未来的事无法预测,在我们遇到喜欢的人时,一切都变得那么美妙,可以不用考虑未来和结果,只要爱了就想要爱下去。诗人没有用“一定”这样的肯定性词语,因为他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想法,把语气把握的很有分寸。

三行,“它对于热情如火的女人们便似乎用不着一想”,又一个“似乎”一词,更表明了人们陷入爱情后的随意心情,不用过多考虑就可以放心去爱。“它”,在这里指代爱情。为什么“用不着一想”呢?众所周知,都说沉浸在爱情里的人智商为零,因为他们有了爱情,其他的一切都变得不重要了。

五行,“她们永远也梦想不到,它从一次次亲吻间渐渐消逝”,前三行还在讲述女人们追求爱情时的热情,这一句就突然有了一丝的凄凉感和惋惜之情。“它”——爱情,在恋人幽会时的亲吻中渐渐消逝。为什么会这样呢?想来也是,初恋时的那种甜蜜美好和纯净,在以后的日子中再也找不到了,我国也有词“人生若只如初见”,刚刚相识、相恋的时候才觉得那是爱情,渐渐的,随着彼此深入的了解和一些客观因素,便会感觉爱情正在一点一点的消失。

七行,诗人解释了自己的看法,“因为美好可爱的一切不过是一种短暂、虚幻如梦的愉快”。感觉美好快乐的时间总是很短暂。但是为什么诗人没有想到,越是短暂的东西就越珍贵呢?应该在拥有的时候好好珍惜。

第八行,“呵,切勿把心彻底地交出来”,“彻底地”一词,更加表明了诗人坚决明确的态度,在自己的感情一次又一次受挫后,也许他已经心灰意冷了,也许他已经不相信爱情了,便毫不犹豫的释放出自己真实的情感:不要把心百分之百的献给爱情!

有句话说:“全身心的去爱,也许你会受伤害,但这是完整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这样的感情之路。就像玫瑰花,很美很诱人,但是它也有尖尖的刺,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让你心如刀割的痛。

十行,“因为所有滑腻的嘴唇都会说,她们把心都已交给了那游戏”,又是诗人对自己观点的解释。“滑腻的嘴唇”指代上文说到的“女人们”。诗人把爱情比作“游戏”,显然一种不屑的态度。

全诗运用的性别角色只有女性,但是作为男性的叶芝是借助女性的视角来看待分析爱情。这一点符合文学理论中著名的“陌生化”理论,表达更传神更生动。

十二行,“如果爱到聩聋、暗哑、盲目,有谁又能做到玩得恰到好处?”,其中,“聩聋、暗哑、盲目”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用来说明爱的很执着很投入,爱到听不到、看不到、不会说话。“玩得”还是把爱情看做了游戏。“恰到好处”包含了深刻的含义:比如,得到的爱和付出的爱成正比;比如,没有完全交出心,也没有受到伤害。鉴于诗人自己,他还是希望得到茅德岗的爱吧。

最后两行,“作此诗的人他知道全部代价,因为他曾把心全交又失去了”,这一句明确表示了自己的观点,因为自己亲身经历过,所以他有资格说话。叶芝对茅德岗倾注了所有爱她的心,但是没有得到任何回报。

那么,对于失败的爱情,我们应该把它当做人生中一份有价值的经历和成长,正如品味叶芝爱情的残缺美。

参考文献:

[1]庞好农.新编英美文学概论[M].汕头大学出版社,2001年.

[2]辜正坤.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3]苏煜.大学英语诗歌导读[M].新华出版社,2008年.

[4]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作者简介:

1.张莉,女(1965-),河北保定人,华北电力大学英语系,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2.娄云,女(1987-),河南新乡人,华北电力大学英语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10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