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高永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高永壮

高永壮

高永壮

〔摘要〕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新课标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着力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学习能力

培养

1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探究欲望

化学源于生产实践,又要为生产实践服务。人民生活所需的衣、食、住、用、行等都离不开化学。因此,化学教学只有密切与生产、生活联系,树立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用,在用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提高学生创造性地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联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学习科学的基本概念,培养科学的思考能力。

例如,我在复习水及其组成时,提出了以下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①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如何?②水与人类有什么样的关系?它给我们带来多大作用?③水是不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如何?④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具有哪些物理性质?请写出水通电时的反应化学方程式。⑤电解水为什么可以放出氧气和氢气?是不是水中含有氧分子和氢分子?⑥水为什么会受到污染?请说一说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些?⑦请调查学校或你家附近水源的污染情况,并分析原因,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⑧面对水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我们该怎么做?由于这些问题是由学生熟悉的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引入的,所以学生一开始就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兴趣,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学生的成功感不断增强,又诱发了他们的创造兴趣。

创设学习情景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求知的欲望。在创设学习情景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富于启迪性。演示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都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景。例如,在讲到氧化钙这一物质时,我们可以这样提出:“为什么在新制的氧化钙中加入水能煮熟鸡蛋?”来设置学习情景。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变动课堂结构,引导学生探究,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动态的教学信息交换、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变动课堂教学的程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自觉、自动、自主地参与探究教学过程。

2.1“先学后教”,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先学后教”是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先尝试自我探究,教师在学生自我探究的基础上再进行指导,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将自我探究获得的信息,相互交流,共同讨论,一起完成,提高学生自我探究能力。例: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建议以探索式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生活现象,如:魔鬼谷现象、地窑杀人事件、温室效应、钟乳石自然现象等,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实验探索、讨论,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学生能够凭借已有旧知识大胆地探究,通过自我探究、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不断地探究中获得新知和能力,注重培养他们试一试的精神,长此以往,便逐步形成了创新精神和能力。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2“先练后讲”,培养探究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先练后讲”是让学生在已有内容的基础上先探究练习,然后教师再根据探究练习的结果进行排疑解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方法,非常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在其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特别具有深刻性,它不仅使学生学会一些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学会在练习过程中培养了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思考方法,发展智力,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向学生提供在形式上和解答上均具有多样性的练习题,经常提出一些没有固定或唯一答案的发散性问题,诱导学生多途径、多方向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与训练学生化学发散思维的能力。

2.3“先做后导”,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先做后导”是教师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教师提供引导的设想,设立探究的台阶,激发学生联想和猜想,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让学生把问题带到实验室,先通过学生自己实验,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组织学生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教师随之给予画龙点睛的讲解,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答案。例:看完尝试实验题后,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进行一番猜测、假设……然后进入尝试实验,通过尝试实验,对猜测、假设进行探索,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综合所述,尝试教学是在研究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在获得理解客观世界的基础得出科学概念,进而以此为根据,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和创造能力。例:催化剂概念的学习,先让学生设计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实验讨论,学生可能得出两个观点:一是二氧化锰是反应物;二是二氧化锰不是反应物。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观点分成正反两方,组织学生走进实验室,展开探索,老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指导和评判,经过实验验证,事实胜于雄辩,经过验证,胜方欢呼雀跃,败方心悦诚服,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山西省永和县第一高级中学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