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策略探究

刘瑞波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辛庄镇辛庄学校小学部265401

摘要:教育的作用是在个体心中洒下美好情感的种子,良好的习惯也是一种人生资本,不仅会对个体的学习产生影响,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以及内心世界都会有着直接的作用。教育也是一种习惯的培养,处于小学阶段的个体,心智发展不够成熟,对社会中的不良信息缺乏抵抗能力,所以在这一关键时期,对小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塑造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效性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正处于两个生长发育高峰之间的相对平稳阶段,大脑结构逐步完善,脑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逐步趋向平衡,条件反射形成呈现出时间缩短、潜伏期较短和比较容易巩固的特征,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期。因此,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需要在平时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注重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建设良好班级,营造学习环境

“昔孟母,择邻处”,早在古代,我们的祖辈就十分注重学习环境对行为习惯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班集体的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与优良班风的形成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一个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就会组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一个班级具有了良好的班风,其中个别行为习惯差的学生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自然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如果一个班风气不正,习惯好的学生也会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向坏的方面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注重班集体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有效的方法。教师在建设班风班貌时,一定要用心思、花功夫,打好基础,为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条件。

二、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良好的习惯将影响人的一生,生活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生活质量的高低,有时也可能成为别人判断一个人品质优劣的标准。教师要把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教育的着力点来抓。大量事实证明,品德高尚的人,一定是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一种自然的反应。在教育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说话不注意,出口成“脏”;行为习惯不好,到处乱扔;和同学说话方式不注意,发生纠纷,甚至大打出手等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积极开展各类有益于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活动。

三、加强行为习惯的训练

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训练是有效措施,只有通过目的性明确且频繁的行为训练,才能让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得以定型。教师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并且根据学校的教学要求和原则,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持续进行,直到学生的规范性行为真正内化成学生的生活习惯。在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哪些行为习惯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为的行为,以此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让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一种潜意识存在学生脑海之中,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不经意间表露出好的行为习惯。在学生具备基本的认知意识之后,教师再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加以训练,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相机地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训练。经常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行为习惯训练,可以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以身作则,用榜样力量培养习惯

有人说:“优良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的行为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教师才能带出一批有良好习惯的学生,想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就要做什么样的老师。比如,培养学生喜欢阅读,首先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要用师者的行为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学生经常看到教师专心致志、兴趣盎然地读书,自然会被教师的行为所感染。在课堂里,我们可以把书中精彩的片断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久而久之,教室里会弥漫着浓浓的读书氛围。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可以给学生安排合理的读书时间,并在教室里设图书角、阅读天地等,为孩子们课内外阅读提供方便,图书角的书可以发动学生捐赠,定期进行更换。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良好的习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了。

五、实施有效的评价和奖惩

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是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肯定。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评价与奖惩,从而引导学生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公告栏,针对学生具有典型性的行为进行记录。如某学生每天坚持看一个小时的课外书,某个学生连续一个星期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等,这些都是一些具有典型性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师可以在公告栏展示出来,并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当然,有奖励就有惩罚,对于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教师也要在公告栏进行公示,比如某学生上课吃零食以及说悄悄话、课下与同桌动手打架、抄袭别人的课后作业等,除了对这些行为进行公示,教师还要对学生实施一定的惩罚,这样既可以让犯错的学生记住错误并改正,还能对其他的同学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会吉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软件,2018,(12)。

[2]马翠娟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之思考[J].青海教育,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