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钢琴作品《邀舞》对古典乐派创作技法的突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韦伯钢琴作品《邀舞》对古典乐派创作技法的突破

刘珍

(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省自贡市643000)

摘要:韦伯是一名德国作曲家,也是浪漫乐派的奠基人,在其作品《邀舞中》用生动形象的手法描绘了一场华丽的舞会的场面。作品创作于1819年,后来被改编成为管弦乐并且常用于芭蕾舞剧之中。这个作品在的音色清明、和声部分也很流畅,在节奏上把握的精准并且强烈,充分展现了浪漫主义的魅力。因此,本文介绍了《邀舞》的创作背景,再分别从其曲式结构方面的创新、对多主题的探索、标题音乐的沿革以及叙事风格的探寻来讲述,以此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韦伯;《邀舞》;古典乐派;创作技法

引言:

韦伯出生于1786年,在一个德国奥登堡的爱乌丁城的音乐家庭里。父亲是一名军官,也是一位业余的小提琴演奏家,母亲则是一位歌剧歌手。从小随着父母的演出到世界各地旅行并于十岁起便学习弹奏钢琴和作曲,十二岁时便学习创作歌剧。在四十岁的生涯中,韦伯拥有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歌剧、交响曲奏鸣曲、室内乐以及声乐作品。作为一名音乐人,韦伯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更好地融合成一个整体,丰富了音乐的深度及内涵,为浪漫主义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邀舞》作为其具有代表性的钢琴作品,在分析韦伯的创作技法是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重要意义。

一、《邀舞》的背景介绍

(一)关于《邀舞》的概述

《邀舞》即《华丽回旋曲》,是韦伯创作于1819年送给妻子卡洛利蕾的生日礼物。这首乐曲描绘的是19世纪欧洲上层社会的舞会发生的场面,其中有男女嘉宾相邀跳舞的场面。还有的是绅士邀请一名小姐跳舞,在不断地谢绝与再邀请之后,年轻貌美的小姐应邀跳舞了,晚会的序幕便由此拉开。该乐曲的情节相对简单,主要是绅士初次邀请,女士婉言谢绝,绅士再次邀请,女士同意邀请,接着开始交谈最后互相道别这些阶段。作品曲调松弛,轻松悠闲让人陶醉在其中欢乐舒适的氛围之中,因此也广受听众的喜爱。《邀舞》在圆舞曲中具有重要意义,既是圆舞曲中第一部具有标题的作品,也是第一个舍弃使用功能纯音乐会独奏圆舞曲。

(二)《邀舞》的创作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以封建复辟告终,但也让广大人民行动起来反抗压迫起到促进作用,音乐家迫切需要挣脱约束,追求自由成为当时的主流,并且热衷于展现自己的个性,音乐家也在这个过程中也在寻求一种更加特别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浪漫主义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饱含热情,渴望未来是浪漫主义派的主要特点。韦伯在《邀舞》中就是努力突破传统的古典主义音乐,展现自己的个性,将追求自由贯穿在其多变的曲调之中,极富浪漫主义色彩。韦伯还将标题作为创新的一种灵感,而不是一味地遵循以往的创作思路,运用圆舞曲的方式,还有回旋性的双重复三部曲式结构,突破了传统的古典音乐,得到了更多的音乐爱好者的欣赏,成为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部作品。

二、曲式结构的创新

随着浪漫主义运动的展开,韦伯在音乐风格方面也受到浓厚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的风格,曲式结构更加具有创新,显得自由奔放,其曲式结构比以往的更加宽广而且伴随着些许即兴的部分。因为这首曲子前部分形成了复三部的结构,因此也被称为双重复三部曲式结构。这个作品包括了序曲、四段圆舞曲和尾声,而第一段舞曲的主要旋律贯穿了整首曲子,因此其具有一定回旋的余地,同时与其他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宫廷舞的独特。在作品中韦伯还运用引子后接舞曲,再用序曲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上大胆创新,也对往后的作曲家作品的创作产生巨大影响。

三、多主题音乐的探索

音乐的主题向听众传达的是音乐的思想、基本的情绪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古典主义时期,大部分作品都是有一两个主题的,而《邀舞》则拥有一个明确的主体,同时伴着多个主题出现。

第一主题音乐在这个作品中频繁出现,全曲总共有四次,这个部分较为活泼且欢快,在高潮的部分则速度达到极致并且伴随着切分节奏的大舞段,带来现场听众的紧张感,有着音乐的此起彼伏,加上音乐舞蹈的技巧,场面尤为光彩夺目。两个主题都对和声进行加厚的处理,加上跳奏,令人瞬间被其辉煌抓住耳膜。在这个作品中较为独特的便是从98小节开始大量地展现华尔兹的片段,音乐由此变得柔和婉转,配以舞者曼妙的身姿,充满了耐人寻味的神秘感。在61-89小节以及338小节处直至舞曲结尾部分,韦伯采用线性的波浪规律,迂回婉转,将听众带入一个神秘的音乐世界,体会到舞者与音乐之间的完美融合,带来流连忘返的观赏体验。

四、标题音乐的沿革

标题音乐是由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在19世纪提出来的。标题音乐是描述诗歌和讲述故事的主题相关的音乐,其独特之处在于利用音乐来描述物体和物件,并且寻找其中的规律,运用音乐来更好地表达事物。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多是比较随意自由的,没有明确的主题,但是在浪漫主义时期多数作曲家都注重表达自己的情感,其作品多数有鲜明的主题,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作曲者的情感。李斯特与柏辽兹对于标题音乐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韦伯就是在他们的创作基础上运用标题音乐来创作《邀舞》。这个标题的巧妙之处便是将主题展现在众人面前,加上是韦伯送给妻子的礼物,将舞会画面的华丽以及绅士女士优雅的舞姿步伐,带来美的享受和听觉盛宴。[1]

五、叙事风格的探寻

叙事风格即作曲家在创作时运用的叙事的手法,使作品的表达符合心中所表达的情感。在一定的音乐形式下,以故事或者情景为背景,往往能够使音乐更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让作曲者的情感表达程度达到最高[2]。

《邀舞》这个作品给大众带来的直观感受即是带有强烈的叙事手法,在曲调的不断变化之中明显的感受到舞会中绅士邀请女士跳舞的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也让听众真切走进作曲者韦伯的内心。在序曲部分,先由不断向上的低声部线性旋律带着听众进入到舞会的情境,高音的部分则是由下行的音程构成,生动地展现了舞会中那位绅士邀请女士跳舞,而女士婉转拒绝的场面,作曲者从音符的力度以及音区充分展现了绅士第一次邀请失败时候内心的失落,后续则通过单薄的和声,形象描绘了绅士小心翼翼,重新出发,再次鼓起勇气邀请女士跳舞的画面,接着运用和弦和旋律声部交织,形成男女主人公在交谈的场面,伴随着些许装饰音,为画面感增强了现实感,呈现了不规律的节奏,表示这一对舞者交谈时的愉快以及双方的热情,为之后的共同舞蹈做一个铺垫。在这个乐曲中有大量的力度以及表情符号,准确描述了男女主人公彼此的内心变化以及情绪的变化,而在圆舞曲阶段,则配合声部的交替来体现其在舞蹈期间的交流对话[3]。

六、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邀舞》曲式结构的创新、音乐多主题探索以及对标题音乐的沿革和叙事风格的探寻来分析韦伯对古典乐派创作技法的突破,让这些突破也是在前人不断地探寻中摸索出的经验总结而成,继承了部分古典音乐时期的创作特点,又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成为浪漫主义乐派的主要代表作品之一,这对于韦伯是一大突破,同时也激发了之后的作曲家对创作多元化的探索,促进音乐事业的发展,让世界音乐的丰富化成为可能[4]。

参考文献

[1]郭子琼.韦伯钢琴作品《邀舞》对古典乐派创作技法的突破[J].北方音乐,2018,38(18):96.

[2]郑新.浪漫主义时期圆舞曲风格——韦伯钢琴曲《邀舞》分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6):86-88.

[3]华婧.钢琴曲《邀舞》演奏处理[J].北方音乐,2018,38(7):236-237.

[4]单一平.韦伯《邀舞》的音乐形象及演奏技巧分析[J].当代音乐,2017(8):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