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诊断研究进展

/ 2

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诊断研究进展

韦婷

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西南宁530001

关键词:缺血性肠病;临床诊断;研究进展

缺血性肠病是指肠道血管出现缺血、缺氧性障碍,进而出现梗阻的疾病。发病人群多集中在老年人,该病的发病原因为血管病变、心脏疾病等,发病时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心悸、腹泻等情况,严重的还会引发休克,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缺血性肠病总体可分为3种,即为急性肠黏膜缺血、慢性肠黏膜缺血以及缺血性结肠炎[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该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由于该疾病的临床诊断不具有特异性,所以常常会与急性肠胃炎、急性阑尾炎等疾病混淆,很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情况。如果患者不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很有可能会发展为全层肠壁坏死,所以针对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做出以下研究。

1发病原因

引起缺血性肠病的原因较多,(1)血管因素,由于缺血性肠病的发病位置多位于左半结肠,对内脏缺血性损伤比较敏感,所以,患者的内脏供血系统出现异常,直接导致缺血性肠病的发生。(2)肠管因素,如果患者的循环系统出现异常,肠腔压力增加,直接导致肠管内的血流量减少,或者出现回流受阻的情况,进而不能满足肠管所需要的血液,引起缺血。(3)血液因素,血液呈高凝状态下时会导致血流速度变缓,容易形成血栓的情况,例如患者长期化疗,或者长期口服避孕药等情况,其血液均会出现高凝状态,所以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肌梗死的患者的患病率较高[2]。(4)血流因素,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患者在出现心源性休克或者心律失常等情况后,血压会降低,心输出量减少,进而导致血管血流减少,最终引发该病。(5)其他因素,除上述常见的病因外,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恶性肿瘤等疾病也可以引起血管炎症,导致肠道出现缺血性损伤。

2临床表现

缺血性肠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多以下腹部为主,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等特点。另外患者还会伴有恶心、呕吐、腹泻、便血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压痛、休克等情况。但是该疾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很容易和其他急性肠道疾病混淆[3]。

3临床诊断

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诊断方法较多,不同病变类型的检查方式也不同,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注意与其他疾病进行准确的鉴别。主要的检查方式分为两大类,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1)实验室检查,又分为血象改变、血、尿淀粉酶检测等,由于缺血性肠病的患者会出现白细胞升高血红蛋白降低的以及血尿淀粉酶升高的现象,大便潜血测试显示为阳性,并伴有血沉增快。据研究表明,缺血性肠病的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酶、血管皮生长因子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而采用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是非常简单、快捷的一种方法,D-二聚体的水平、范围、大小也与患者的病情有着非常大的联系,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变化,对于缺血性肠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有很大的影响。此外,还有些血清标记物,如CK、双安氧化酶等,对临床诊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患者体内的I-FABP在发病后迅速增加,和病情的程度呈正比关系[4]。(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CT检查、血管造影等诊断方式在临床中均可用于缺血性肠病的诊断,其中血管造影的敏感性较高,对于该疾病的诊断指标较高,可以清晰的观察患者病变位置的情况,以及和周边组织的情况。CT检查,可以明确患者的发病原因,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不明原因导致的腹痛和疑似缺血性肠病的患者,在临床使用中具有安全、简单等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使用价值。有些研究学者认为,腹部CT血管造影术可以有效的诊断动脉阻塞,同时可以发现肠壁增厚、肠腔扩张等情况,对于常规的造影检查,该检查技术在检查病情的基础上还可以观察患者肠壁的表现[5]。

4临床治疗

4.1保守治疗,临床中认为,缺血性肠病的患者在早期及时的改善肠道供血情况,就能有效的缓解其症状,同时通过禁食水、静脉补液、扩血管药物等方式均能有效的控制疾病的发展,其药物可以选择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硝酸甘油等[6]。

4.2手术治疗,由于缺血性肠病很有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所以需要联合多个科室的医师进行合作治疗,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就是早期有效的重建紧急血运,切除坏死部位。

4.3介入治疗,该治疗方式逐渐有取代手术治疗的趋势,属于微创治疗,具有成功率高、创伤性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避免的手术治疗下患者容易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降低肠的切除率。该治疗方式中包括动脉造影、支架治疗、溶血治疗等。可以更快的改善患者的缺血情况,缓解血管痉挛以及血栓的情况。

4.4中药治疗,对于缺血性肠病的患者来说,中药治疗的疗效持久,可直达病根,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缺血性肠病的病情急、病情重、发展较快等特点,而中药的疗效较慢,所以在急性期的作用不大。有研究认为,在保守治疗成功的基础上实施中药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加速患者的恢复,在中西结合的基础上,内外结合,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复发,临床治疗效果较高[7]。

5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缺血性肠病的发生率也逐渐提高,由于该疾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很容易出现楼真货误诊的情况,耽误患者的治疗,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死亡,所以早期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是保障患者生命的关键所在。在诊断缺血性肠病的临床中,应做到快速准确的对患者进行评估,尽早的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在本文的研究中得出,虽然该疾病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方式较多,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如何提高缺血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还应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邓彦东,甄宇治,王金锐,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肠病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荟萃,2011,26(22),1958-1960.

[2]罗汉平,林少斌.探讨C反应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缺血性肠炎诊断中的价值[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2):1729-1731.

[3]余建华,劳辉.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J].右江医学,2012,40(3):326-328.

[4]SitM,AktasG,YilmazEE.Serumomentinlevelspredictsmesentericischemia[J].BratislLekListy,2015,116(3):173-176

[5]AktimurR,CetinkunarS,YildirimK,etal.Neutrophil-to-lymphocyteratioasadiagnosticbiomarkerforthediagnosisofacutemesentericischemia[J].EurJTraumaEmergSurg,2015,10(1):1-6.

[6]李贵华,黄晓燕.大黄外敷神阙穴加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肠病23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212-213.

[7]TsaiMS,LinCL,ChenHP,etal.Long-termriskofmesentericischemiainpatientswithinflammatoryboweldisease:a13-yearnationwidecohortstudyinanAsianpopulation[J].AmJSurg,2015,210(1):8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