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校园文化,塑造人文精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建设校园文化,塑造人文精神

姚青元

姚青元甘肃省人民政府督政专家会宁县人民政府督学730700

摘要:从根本上讲,教育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精神,让受教育者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健全的人格,继而能创造、能奉献,实现人生价值;学校不只是读书与考试的场所,而应该是承载与培植高尚灵魂、让人的精神不断发生质变的地方;教师应该更关注于受教育者思想的启迪与人格的培养,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人文精神塑造

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也开始重视起校园文化建设,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广大教育管理者开始认识“文以载道”的含义并试图运用于教育活动之中。

作为一名教育管理工作者,不断地学习与思考、实践与感悟,让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学校承载着教育,教育承载着文化,文化承载着道德。如果以金字塔的形象来说明学校、教育、文化、道德之间的层次关系,道德无疑是最高层,其余三者均为基础,我把它称之为“教育金字塔”。校园文化中的规章制度、文化标牌、专栏橱窗、教科书等可视性物质文化,是构建教育金字塔的物质载体;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宗旨、管理方式,师生的精神面貌、行为举止、成长方式、发展水平、人生追求等精神文化是教育金字塔的灵魂。

一、校园文化特色与文化精神的形成。我们提倡办学特色,这个特色当然不是校门、旗台、花园、围墙的式样或者学校室舍的布局。一所学校的特色首先是文化意义上的特色,尤其是精神文化的特色。1931年12月3日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发表施政方略时讲了一句话,成为教育箴言。他说:“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时光已越近百年,时至今日,犹震撼人心。

二、校园精神文化与人才培养。我是一名政府督学,也是甘肃省人民政府聘任的督政专家。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奔走于省内学校之间,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中小学校,也致力于校园精神文化的倡导,热衷于精神文化校园的发现。2012年,在甘肃临泽乡下督导时,见一所六年制村学,校园宽敞,平房整齐,师生精神振作、仪态大方、彬彬有礼。校园中央有一块醒目的标牌,上写“感恩·责任·博学·笃行”八个大字作为校训。驻足牌前,我凝眸良久。凝练的话语中没有丝毫的高谈阔论、好高骛远与空洞无物,有的只是朴实、简明与博大精深。感恩、责任、博学、笃行,正是中华人文精神的高度浓缩,它会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做一个高尚的人、负责任的人、有所成就的人。我惊叹提出这个校训的领导或教师深厚的学养与非常的睿智。如果说这所学校的领导与教师能真正解读这一校训,并且将其精髓给历届学生入心入脑,付诸个人实践,那么这所学校就具有了文化立校的意识和打造特色学校的基础。

三、校园文化精神的养成方式。精神文化理念不是只表现于墙壁上、橱窗内、文件里的文字与口号,而是通过内化之后显现于广大师生身上、脸上、行动上的习惯与作风。那么如何才能形成校园文化精神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精神文化课程化。如果把文化精神养成作为育人目标,必须有精神文化的课程保证。首先要开设好礼仪课程。大家也许知道在国外有一个风靡全球百年的教育,叫蒙特梭利教育。蒙特梭利的人文精神就是:优雅,礼节,信任。蒙氏教育教师认证有一门专修课程叫《礼仪与规则》,蒙氏学校也将这个课程运用于人才培养之中,把培养与造优雅、礼节、信任的人作为教育的宗旨。在指导学生了解与掌握中华传统与现代社会礼仪规范与基本要求的同时,根据我们的教育目标,针对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现身说法,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什么积极意义,这是晓之以理的过程。其次是抓好礼仪实践活动,力求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应用,让我们的教师将美丽无私、大度宽容的微笑时刻绽放给学生,让学生把内心的真诚、善良、友好、关心、尊重、敬佩等通过微笑表现给同学,进而表现给父母、亲友、社会。当学会了微笑之后,我们再教给孩子言行举止等文明礼仪,这就是导之以行的过程。孔夫子所说的“立于礼”,讲的就是人的精神文化建设和文化精神的养成。

2.精神文化生活化。完善的校园文化离不开充实的校园生活。开展多姿多彩的课外文化生活,有利于学生在充满朝气的精神氛围之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孕育精神、提升境界。学校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成为名校,必须认真设计并努力达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目标,并创建特色,而不能唯教学而抓教学,脱离育人这一终极目标。为此,学校在努力抓好课堂教学之外,还应广泛开展各类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3.精神文化常态化。要保证精神文化生活的常态化,除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之外,更要使文化生活校本化、特色化,要选择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的文化主题,或奉献、探索,或自强、自尊,或独立、民主等等。只有选定了主题并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久而久之才有可能形成文化积淀、文化土壤,进而形成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精神。到了如此境界,我们的教育就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为人的发展奠基的教育。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一首《梅花》创设的是一种淡淡的意境,也给人们一种梅花情结,让一切尽在“暗香”中升华。作为校长及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舍得工夫、花费心血开辟一块天地,努力经营校园文化并培植文化精神这株梅花,使其“暗香”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用它特有的精神形象向学生传播我们的教育思想和价值标准,也以它独有的象征符号感染、同化师生,促使大家奋发向上,成就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