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浅析

吴小爱

关键词:大作文;方法指导;授之以渔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它是发展学生语言,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最好形式。大作文所写的是教材规定的习作内容,一般每一个单元一篇作文,一学期有八篇左右。学校一般对教师在大作文教学上的指导和批改,要求甚高。一是要上好作文指导课;二是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详批,不但要逐字逐句批改,还要有总评;三要上好作文讲评课。教材所规定的习作内容无非是开展习作教学的例子。笔者以为,教师要通过这些例子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与方法。

一、习作前,抓好两个指导

第一,授审题之法不含糊。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的作文是命题或半命题作文。为什么有许多学生所写的作文,常常出现偏题、跑题的现象,就是因为不重视审题,缺乏审题能力导致的。因此审清题意成了作文成败的关键,不能含糊。如何进行审题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审清题目,扣住题目中关键字即题眼。比如《童年趣事》,让学生扣住题眼“趣”。《我尊敬的人》扣准题眼“尊敬”。学生扣住了题眼,也就理解了命题的要义,就能把握作文的写作重点,不至于偏题、跑题。其次读懂要求。比如《我的课余生活》,作文要求是“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教师应要求学生对其进行分析,提练出要求的关键要素:1.围绕中心,就是要围绕主要事件来写;2.有详有略,不要面面俱到、蜻蜓点水;3.自己的课余生活,而不是别人的,也不是课内的生活。其三,要找准素材。围绕题目及要求,让学生罗列素材,并对素材进行分析讨论,哪些可用,哪些不能用,从而确定作文素材。

另外,笔者以为不妨让学生背背审题的口诀,熟记于胸,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口诀如下:作文审题作用大,首先体裁要定下;再抓关键字和词,确定重点别瞎抓;选材范围考虑好,事例平凡意义大;写作方法选恰当,区别人称你我他;如果要你自拟题,题目力求准新雅;审好题目动笔写,一挥而就笔生花。

第二,教列提纲不马虎。好的文章不仅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有物便是有内容,有序便是有条理。梁启超在《作文入门》中指出:“如一块玻璃,一根木料,不能成为窗户;便是几块玻璃,几根木料,乱放在一起也不能成为窗户,必定要拿好几块玻璃,好几根木料,依一定的条理配好,然后成为窗户。”笔者认为作文要有做到“一定的条理”,列提纲至关重要。而当前学生的习作,“脚踏西瓜皮,写到哪里算哪里”的现象甚是严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列提纲要求不严,学生没有养成“列提纲”的习惯。笔者在指导学生写大作文时,要求每篇作文必先写提纲,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一一想清楚,毫不马虎。有了一张蓝图,心里有一张谱,写作便能胸有成竹,从容不迫,作文便能有头有尾,井井有条。

二、习作中,关注两点,做好一事

如果说写作之前的审题与列提纲是写好大作文的基础,那么写作中的指导也是一个关键了。笔者认为,写作中的指导教师要关注两个着力点:一是关注学生作文的布局谋篇。虽然作前有了提纲,但是当学生进入写作时,常常置提纲而不顾,自说自话,信马由缰。因而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如果等学生写好了整篇作文,再来调整布局谋篇,恐怕为时过晚。二是要关注学生作文的遣词造句。学生在行文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往往心中有要说的话,没有说出;有时心中不打算说的话,也说出来了;有时将要说的话,说错了。因而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对词句进行推敲,当场修改。如果遇到学生写得精彩的地方,不防在学生的作文本上画上一个“笑脸”以示鼓励,让学生带着信心写好作文。另外要做好一件事:将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出现的通病、问题或精彩之处加以记录备案,以便教师习作后有的放矢的开展讲评。

三、习作后,精讲精批,提练写法

“讲”与“批”要重视方法,不能只单一在作文本上作眉批、总批或是圈圈点点,更要紧的是引导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掌握作文方法。孟子说得好:“大匠能予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世间懂规矩而不能巧者有之,万万没有离规矩而能巧者。”梁启超在《作文入门》中指出:“所能教人的只有规矩。现在教中文的最大毛病便是不言规矩,而专言巧。”因此,笔者以为“精讲精批”重点应该以讲作文结构,提练写法为目的。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批改。笔者通常的做法是,让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边朗读,边修改;其次,分组进行互读,互改,互写评语;第三,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评改,提练写法并为本次作文写评语。写评语时,教师的语言要有新意、有活力、有魅力,使学生愿看,想看,并看有启发。尽量避免语言贫乏,干瘪乏味;第四,举行朗读作文的仪式。所读的作文要兼顾优生、中生、差生;仪式包括:学生朗读作文,评选本次“作文之星”,表彰优秀。最后,分组将本组的作文编成手抄报,张贴到班级的学习园地里。这样的仪式,寓评于乐之中,不仅让学生学会改作文的技巧,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而且让学生掌握了作文的写法,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

总之,通过方法的指导,辅以结构的分析,加上习后的讲评,学生就会有章可循,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就会提高。

参考文献:

[1]梁启超.作文入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五小3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