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情感态度与教育质量的促进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3

教师教育情感态度与教育质量的促进意义

金洁雯

关键词:教育情感态度;学校文化;教师专业发展;师生关系;教育评价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称《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风引领学风的策略对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强势协同效应。教师情感态度是影响教风的关键。教师情感态度涉及教师对课程,教学评价,师生关系等相关问题,是影响教师效能和专业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亦是促进教学实践和改革的基本心理条件。

本文主要以教师教育情感态度对教育的作用为基础,结合具体的培养积极情感态度的策略,深入探讨情感对提高教育质量的正作用。

一、教师教育情感态度与教育质量的关系

消极的情感态度(如抱怨,焦虑,懈怠,内疚,愤怒等)阻碍教育质量的提高;积极的情感态度则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情感态度是教师进行理性教学决策时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健康的情感态度是高效教学的根本保证。教师身份认可,专业信心,责任感,成就感是促进积极情感态度形成的重要因素,融合多种形式的自身专业发展活动,有助于积极情感态度的激发培养,对教育质量的提高起推动作用。反过来,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教师对自我专业水平的认同,增加了开展创新教学的信心,更能深刻体会到教书育人的圣神职责,对教师情感态度起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师情感态度和教育质量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二、策略

下面浅谈教师教育情感态度与学校、社会、学生和自身专业发展这四方面的关系,具体分析培养积极情感态度的方法,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1.建构良好的学校环境

学校是展开教育工作的主要场所,是教师情感态度培养的基地。学校对教师教育情感态度的形成有直接影响。教师情感态度和学习创新文化间有显著的正相关。积极开展课程改革,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如经常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比赛,定期上公开课,尤其以“同题开课”为有效途径,鼓励教师互听课,跨校合作交流等,由此营造出创新开放的学校文化氛围,促进形成积极的教师情感态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教育活动由各个具体教师实践开展,同事关系是学校教师队伍专业氛围的重要因素。教师情感态度与同事呈正相关。如,进行细致到位的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评课,师徒结对,创建共享优秀教育资源的途径,经常探讨教学问题等。健康积极的同事关系,备课组氛围能深入影响到成员教师积极情感态度的形成。因此,教师应不断适应学校环境文化,以主人翁的姿态融入学校工作,积极主动地参与备课组各项活动,处理好同事间的关系,建立起团结一致、奋发向上、互帮互助的工作环境,在建设过程中不断体验创新、和谐氛围中的工作乐趣,勾勒美好的前景,推动积极向上的教师情感态度,带动教育与教学工作有效展开,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

2.建构创新的教师评价体系和社会教育观念

《规划纲要》中指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权衡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教育现状是从平日教学工作到高考,都在课改理念下不断完善。但是课改新理念并不能完全帮助教师迅速提高学生成绩,反而只有灌输式,题海战术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大幅度提高学生成绩。这导致了课程改革和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教师的创新教学实践受到了很大阻力,教师教学方法就越发保守。这打击了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的积极性,挫伤了教师积极教育情感态度的培养。这种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教师评价体系的焦点更多拘泥在教师所任教班级升入重点学校的学生人数,班级平均分及所在位比等,在此社会风气和评价机制下,教师教育情感态度受到社会文化、评价体系的制约。当务之急,建立生态的教育评价体系,即切实落实到位并付之实践的素质教育成果评价标准,完善改革配套措施,如考试制度和教师评价制度,核心是完善生态化考试制度,由考试制度的转变,深入生态化地转变教师评价制度,促进创新教学态度的培养。

此外,鼓励教师创新教学,并以“创新”作为评价机制的核心,从而让教师不断解放思想,放开手进行教育革命,激发积极的教育情感态度,推动素质教育质量的迅速提高。

3.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为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有效“催化剂”

学生是教育的直接对象,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学业水平直接反映教育的实际质量情况。同时,学生素质对教师情感态度有密切影响,从情感态度影响教育质量。即如果学生基础好,能较好地配合教师展开教学活动,教师的情感态度会积极、灵活、开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利于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提升教学效能感和归属感,并能更灵活深入展开教学活动,从而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反之,如果学生基础差,教师的精力只能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无暇大胆革新教学理念,同时,学困生的“习得性挫败感”情绪会波及和挫伤教师教学信心,挫伤教师深入教学的积极性,不利于灵活开展创新教学,是阻碍教育质量提高的负面因素。相互关系可由下述图表表示:

传统的“尊师重教”理念在新时期应该有新的意义。教师要认识学生、理解学生,对学生要有容忍度,学会宽容。特别是对现在的孩子要理解,更要尊重他们,绝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们。教师应该建立创新的“友师爱教”理念,即使学生把教师当作朋友看待,乐于接受教师“朋友”的教诲。“师生互友”有利于营造和谐轻松的师生关系氛围,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这里尤其要指出的是“学困生”的素质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摈弃由学困生问题带来的负面情绪,调整态度和教师个体特点,分析并找到帮助解决学困生学习困扰的途径,在解决过程中借助积极乐观的教育情感态度的“辐射”作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困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正面的精神动力推动学困生进步,从而帮助教师从整体上提高教育质量。具体策略上说,教师应该坚定信心,对学困生不仅给予公平教育,更应给予更多关注。教师应着力分析学困生的学习需求,包括学习失败的经历及其对当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学习目的,困难点,学习方法及风格,对教师的期望及日常练习检测的态度。教师应逐一分析研究问题所在,并针对各个具体案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比如,了解学困生失败经历后,多鼓励关注他们,可以举一些学困生成功转变的真实例子。因为学困生在学业上不理想,已造成其心理落差,教师的特别关注能给其内心安慰,减少失落感,重拾信心;教师还应帮助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学习兴趣和动力。作为英语教师,需要向其指出语言学习需要积累,包括一些机械记忆,因此要想取得进步需下苦功夫;教师培养学困生正确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寻找,尝试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并予以正确指导;在课堂上,对学困生给予关注,多给以他们回答问题、活动汇报的机会,并且给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由于学困生每次检测都是以失败告终,没能从检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种挫败感使他们对练习检测有较大的抵触情绪。教师应有耐心,细心研究学困生具体学情,针对性地设置难度分层的练习,反映学生在其能力范围内的进步。对学困生的改造和帮助,不仅提高学困生的学业水平和素质,也能增强教师教育成就感,增加教学信心,促进积极情感态度的形成,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

4.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发展,增强教学信心,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和相关部门要为教师创造进一步深造和学习的机会,提高教师学历,更重要的是培养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和能力,增强教师教学信心,以更高的教学热情和专业素质投身到提高教育质量的事业中去。

首先,教师应积极反思,促进专业发展。“正如语言输入受到学习者情感过滤的影响一样,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也受到一个潜在的‘情感过滤器’的作用,通过有效的反思可以降低‘情感过滤器’的阻碍作用,从而使教师将新的教育观念融入个人教学实践成为可能。”反思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优化惯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师生的思辨能力,进而减少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育质量。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可知某个知识点,某堂课或某学期的教学效果差,可能是教师本身对该知识技能不熟,或讲授方法不当造成,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促进教师教学心理素质的提高,增强教师不断进取的情感态度,推动教学探索,丰富自身业务水平的需求。

为了实现教育归属感,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以及各个教育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公开课、研讨会等活动。教师应该多多走出校门,与同行切磋,聆听专家指导,接受新鲜的教学理念。此外,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尤其可利用优秀的网络资源,如学科网,借助网络这个平台,与其他教师实现资源共享,交互合作交流,促进业务水平提高,实现专业发展,调动教学积极性和自信心,并且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创新教学中去。

四、结论

积极乐观的教师情感态度能够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为了培养健康有利的情感态度,教师应该学会适应学校环境并提倡学校文化建设,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大胆创新,推动课改不断完善。同时,教师应协调师生关系,尤其以乐观向上的信心和信念对待学困生,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取得进步。此外,教师还应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业务水平,增强教学信心和底气,优化教学发展,积极乐观的教师情感态度为基础形成的优良的教风引领学风,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Damasio,A.Descartes’Error:Emotion,ReasonandtheHumanBrain[M].NewYork:

Grosset.1994.

[2]刘建军.高中英语学困生学习需求分析的案例研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5).

[3]孟春国,刘学惠.教学反思对教师情感与专业发展的促进意义:一项叙事研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1).

[4]张凤娟,刘永兵.影响中学英语教师信念的多因素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3).

[5]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中学英语组

邮政编码:21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