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合作互助学习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1

低年级合作互助学习的探究

李传璞姜芳

山东省昌邑市都昌街道都昌小学261306

近几年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提倡的是“互助、合作、快乐、高效”的课堂,而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自主展示成为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更是有一定难度,再加上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所以组织不好课堂就会出现混乱,更不会有好的效果。

那么,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精心搭配小组成员,做到分工具体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样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便给他们分好工十分重要。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内的学生按性别和学习情况以及课上的表现每4个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组长轮流当,每周一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合作意识。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够顺利进行了。

二、选好合作时机,追求合作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对于一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所以就要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就让学生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会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样能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三、教师深入小组,帮助学生学会合作

在小组活动期间我总是不停地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努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

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

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我就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你可以这样说,我与你的观点不同,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为了培养学生友好合作,在活动中我有意安排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如在学习《图形的认识》时,每组我只准备了一份操作材料,操作时我注意观察每个人的表现,发现有的小组的学生在争抢,这些小组在活动时不仅秩序乱而且任务完成得也慢,但是也有几个组表现得很好,任务完成得很快,这时我就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让学生进行讨论,并且让表现好的小组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做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质和和谐、高效的课堂效果。

四、总结评价

每次小组活动之后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否积极参与。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经常发给一些小奖励,如小组加分、发小卡片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近几年的新课标教科书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富有趣味性、创新性、综合性。特别是原来的教学例题由稚趣故事化的信息窗口组成,在教学中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这样的例题更适合小组合作交流,在教学时,我先在磁性黑板上画上背景简笔画,再利用现有或者自制的磁性教具来形成与课本中“信息窗口”相近的图面出示给学生来解决问题;然后再让学生自主地以练习、交流的形式,利用课本来完成“信息窗口”的系列问题。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具有直观性、易操作性,能很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