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与残疾人心理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1

残疾人与残疾人心理浅析

谭振华

湖南省特教中等专业学校湖南长沙410119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生物层面上有残缺或功能障碍的人的致因;对残疾类型的划分;区别一般人的心理特点,还有着独特的心理表现和认知特点。

关键词:残疾人因素种类残疾人心理

一、先天性致残因素

1.遗传病。我们知道,遗传病是指人的染色体与基因发生异常,是由父母传给孩子的,它不仅是天生的,而且是终生的。虽然有的病症在婴儿一降生时就表现出来,有的病症要到生长发育的某个阶段才出现,但都是由于父母的染色体和基因异常引起的。

2.妊娠期间营养不良、疾病和外环境。孕期妇女身心健康,是胎儿正常发育的重要条件。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生长发育,需要母体提供足够的热量和营养,若妊娠期间营养不足或摄取营养素不当,就会妨碍胎儿身体和脑的发育。有时胎儿虽然在遗传方面是正常的,但如果母体患有疾病,也有可能造成胎儿致残。地区性缺碘、地区性含氟量高、地区性水中钙盐和镁盐含量过高或过低、工业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吸烟或被动吸烟造成的污染以及噪音污染等等,都会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孕妇本身妊娠或分娩的异常,如妊娠晚期的并发症、内外科的合并症、难产以及高危产儿等,均可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

二、后天性致残因素

出生后因某种因素而造成的残疾属后天性致残。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些疾病治疗不及时,也会造成严重后果,致残疾。在现代生活中,还有许多无法克服的天灾人祸,如战争、地震、洪水、车祸、飞机失事和贫穷落后等因素,也是造成残疾的直接原因。由于这些不可预测的因素,全世界到底有多少不幸的残疾人是无法统计的。

三、残疾的种类

1.视力残疾。视力残疾是指人的双眼视力存在一定的障碍或者视野范围减小,而且难以应付一般人能从事的正常性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视力残疾又分为盲和低视力两类。如果一眼失明,另一眼视力达到或优于0.3,就不属于视力残疾范围。

2.听力和语言残疾。听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的声音。听力、言语残疾包括:听力和言语功能完全丧失(既聋又哑);听力丧失而能说话或构音不清(聋而不哑);单纯的语言障碍,包括失语、失音、构音不清或严重口吃。听力残疾可分为聋和重听两类。如果一只耳朵聋或者重听,另一只耳朵的听力损失等于或小于40分贝,不属于听力残疾范围。

3.智力残疾。指人的智商低于70,并显示出适应性行为障碍,包括在智商完善阶段内(18岁以前)由于家庭、社会、学校或者个人的原因致使个人在精神发育方面不完全或者智商成长速度较为缓慢,智商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智力因为外界种种因素而出现一定的损害或者到老年阶段智商衰退速度十分明显。

4.肢体残疾。肢体残疾指人本身肢体躯干方面存在一定的残缺,这里面包括:因外部种种原因双肢出现病变出现截肢或者天生双肢不健全;双肢出现畸形状态致使正常运动存在障碍;因外部原因或内部病变脊柱变形或存在问题障碍;由于内外种种原因大脑中枢与神经出现运动障碍。

5.精神病残疾。指精神病人病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包括:脑器质性、躯干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中毒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情感性、偏执性、反应性、分裂情感性、周期性精神病等造成的疾病。

四、残疾人的心理特征

1.孤独感。因为身体的不健全很容易使残疾人出现自卑感,引起他人异样眼光,缺少朋友,出现孤独的情感体验。如:聋哑人难以正常交流,残疾人或盲人行动不便。除此之外,残疾人活动场所有限,朋友圈小,长此以往,孤独感逐渐突显。

2.自卑感。自卑感,是因为残疾人在身体条件方面与众不同,常会引起别人异样的目光。残疾人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陷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就业方面遇到诸多困难,如果他们从亲属及其他社会关系中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和帮助,甚至遭到厌弃或受到歧视,就会产生自卑心理。

3.过于敏感。残疾的状态容易造成当事人过多地注意自己,因而对别人的态度和评论格外敏感。尤其是计较别人对自己带有贬义的、不恰当的称呼。如瞎子、聋子、瘸子、傻子等等,就会引起他们的反感。

4.情绪反应强且不稳定。这一特点在许多残疾人身上表现得相当突出。

五、结语

相对于健康来说,残疾是人的生物层面的残缺或功能障碍,进而带来人的心理层面和社会适应能力层面的综合影响,其在生物层面的残缺或功能障碍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看出,残疾人不是健全的人,是指肢体或器官有残缺或有障碍的人群,包括精神上有障碍者。我们要加以关爱鼓励照顾,献出爱心。

参考文献

[1]刘盈江听觉障碍青少年心理咨询[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2]刘翔平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