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3-6岁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教育

刘娇佼

(少年宫1958幼儿园,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伴随人的一生,影响人的一生,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清醒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对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成长教育;方式方法;教育阶段

在人的一生中,不论是出生前(胎儿阶段),还是出生后(婴幼儿时期、学生阶段到长大成人),都要接受来自家庭成员、成长环境等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在这一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情感、养成习惯,这就是家庭教育。通常来讲,家庭教育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胎教,二是婴幼儿时期,三是学生时期。

而其中幼儿时期,也就是3-6岁是塑造性格、习惯培养最重要的时期,家长该怎么引导孩子呢?耶鲁哈佛大学研究指出,3-6岁是孩子性格、行为习惯培养最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也被成为“潮湿的水泥期”,这是孩子性格和行为习惯培养最重要的阶段,85%~90%的性格、想法、行为方式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在这一时期,父母成为他们模仿的主要目标,父母的待人处事态度、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都时刻影响着孩子。所以,把握时机,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塑造良好的家庭教育,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如何把握关键呢,注意这五点,你会在孩子以后的成长教育中游刃有余。

一、克制任性

六岁前说不,不管是家里的谁,都不妥协,他能怎么闹,大不了就是睡到地上哭,如果你一次次的妥协,等到他青春期的时候,他会因为要买什么东西,要去玩游戏,跟你要钱,你不给的话,他跟你闹的方式方法就不一样了,现在不是有好多青少年跳楼、服毒、自杀的报道吗?都是真的。你现在会觉得不可思议,觉得这么点孩子怎么可能,怎么会去自杀呢?那是因为你的爱在他的眼里是没有任何限制的,他知道你爱他,他用你的爱来威胁你,只是他不知道死的含义。所以,这就是你给孩子的一个错误的信息,你的爱没有限制。6岁之前给孩子说不,是孩子最早的一个训练。非常重要。1-2岁的孩子哭,代表的是他身体的不舒服,他会哭。3-6岁的哭闹就不是了,孩子就是有目的性的哭。比如:要买汽车提了不合理的要求,家长只需要抱起来,抱回家,放在卧室,一个人看着他,不要骂他,不打他,不说教,不走开,哭累了,给他擦擦脸,如果他要继续哭,家长还是陪在旁边,用这种方法告诉他,你没有打他骂他,但是也不心疼你的胡闹,也不让步。用温柔的坚持告诉孩子,任性哭闹是没有用的,他试过以后,确实是这样,下次就不再这样了,从而就可以改掉孩子任性的问题。

二、防止压抑

但是没有满足需求的时候,人都会心情郁闷,小孩子也是一样。所以,事情过后家长需要跟孩子说,以后有事情要好好说,说出原因和理由,如果提的要求是合理的,就会同意。鼓励他跟你交流。让他说说你这个小汽车跟家里的小汽车有哪里不一样?这样也能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当然,需求过多时还是三次只满足一次,这样他就知道不行的事情可以去交流,他跟你商量。到了青春期,你们的关系就好处了,你的孩子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会有提高,抱怨情绪也相应会减少。

三、学会控制

有的孩子喜欢吃的,要一直吃,喜欢看的,要一直看。或是玩什么玩具没有耐心,做事情不专注。这里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来进行训练。比如:孩子喜欢吃巧克力,那就三天给一次,给个半月,你提个要求,宝贝,你能坚持三天不吃这个巧克力,保留三天,三天后我再给你三颗。然后就不要管了,三天后这个吃掉了,那就要告诉他,没有守住坚持,所以没有奖励,要再等三天。如果他保留了,你就肯定要给他加三份。这样孩子就知道了,等待会获取更大的满足。这样的小训练也会让孩子克制冲动,从而锻炼他的意志力,长大后会更有耐性和毅力去做事情。

四、防止自私

孩子在年龄小的时候,还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自私。很多的家庭就会一直觉得孩子还小,很多事情都要大人帮助,那需要他帮助别人的时候和这种意识就渐渐地没有了。孩子在慢慢成长,一直都不敢给他一点压力,觉得学习本身压力就很大了,等到他到了高中、大学,学习压力大了,更是告诉他只需要管好自己,别给自己太大压力。这种氛围成长的孩子,等他考上大学,他会觉得我是凭我自己的努力考上的,跟你们没关系。这种心理是怎么形成的呢,就是从小到大家长都是在灌输管好自己,爱护自己,不用管爸妈。那如何防止孩子长大自私冷漠呢?可以用餐桌礼仪来训练。一家人一起吃饭,一定要等着所有人都回家了,都在的时候再开饭。或许爷爷奶奶会心疼孩子放学了该饿了,先吃吧。但一点时间内的饥饿并无大碍,虽是有些难受,但会让孩子体会到人生最基本的痛苦,而长大后走进社会,他需要面对的痛苦会更多,他需要从小就有体会,因为人只有在自己痛苦的时候,才能体会到别人的痛苦。作为成年人都应该知道,你自己经历过什么痛苦,再遇到同样的遭遇者,那你肯定特别能理解别人。孩子也一样,要让他这种小小的痛苦中知道,别人和你是一样的,而且要知道,我们是一个家,一个整体,所以要有别人的意识。当然还可以用一些分享的方式来体验快乐和幸福,从而更好地亲近群体,与人着想,提高品德素养。

五、经历挫折

这一点也是孩子成长中特别重要的。悉知,现在的高中、大学生有一点不如意就会跳楼、自杀,脑子里没考虑过亲人,也没有忍受挫折的忍耐力。这就是家庭教育中溺爱和没有克服自私的后果。作为家长,应大胆地放下“保护伞”,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要让他自己去做,哪怕是衣服穿得一塌糊涂,哪怕是饭粒洒得到处都是。让孩子在做中经历。并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孩子得到各方面的锻炼,比如在孩子幼年可以带他去学习游泳,在练习的过程中会有困难和不适,但也形成了坚强的意志力,从而更好地面对挫折,克服困难。

以上五个观点如果家长们注重方法,运用好了的话,会让你收获一个好性格好品德的孩子。总之,作为家长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两代人努力成为国家合格的建设人才。

作者简介:刘娇佼(1987年8月—),女,河南人,就职于四川省绵阳市1958少年宫幼儿园,幼儿教师,二级教师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