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绘图教学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中学地理绘图教学法

包义平

包义平(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哈达铺中学甘肃宕昌748501)

摘要:学生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主体,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直是每一位地理教师面临的主要课题。课堂提问、师生互动针对大班额的班级势必有些内向、不爱发言的孩子受关注度较低;生生交互的课堂讨论又难免有些学困生、自律性差的孩子开小差。

关键词:中学地理;绘图教学法;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2-025-01

地理学科的独特性之一就是地图,它承载着更多的地理信息、帮助学习者建立起空间构架、以极简的形式展示出复杂的地理变化过程、以形象的图例符号模拟再现客观世界。所以,我想用地图、图示的形式整合地理课程。

综合利用不同的感观通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前庭觉和本体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称为感觉统合。简单地讲,感觉统合是一种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我国有关研究表明,在青少年中感觉统合失常占10-30%。感觉统合失常是都市化生活和小家庭制度造成的,感觉统合不足的表现是: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脚等,而这些不足成为许多青少年高智商低成绩的主要原因。而克服感觉统合不足最有利的方法就是加强动手能力,促进手、口、耳、脑、心等多器官综合运动和训练。

集于以上原因,我开始创设和尝试地图教学法。

准备工作:学期之初就让学生为地理学习做出物品准备,绘图用的练习本,彩色绘图笔。往往这个阶段就已经勾起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兴趣。因为在以往的初中或前一段高中的地理学习中从来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学生会想往接下来的地理课堂要用这些做什么?又不是美术课。

地理绘图法一:学生与教师同步绘制地理结构图

在高中必修一教材中涉及到许多的地理事物的结构描述,如:太阳大气的结构和太阳活动;地球的圈层结构和生态系统结构┄┄

1.教师讲解并绘制一层结构,学生同步在练习本上绘制一层结构。同步绘制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跟住老师的课堂教学进程;一方面学生在听到看到教师绘制的结构图基础上,自已在练习本上再次绘制能加深增强学习效果;要求学生同步绘制,教师可以利用这段课堂间暇时间检查学生课堂学习互动效果,及时督促并制止溜号学生。

2.每一层结构中都对应每一层结构的特点和相应地理事物,将其对应绘制整合至每一层的结构图中,能有效整合零散的地理知识要点,提高课程的逻辑性,使学生的知识的掌握更趋系统。如:将太阳活动的各种现象绘制到各自出现的大气层次中并标注出各自的作用特点;如:在地球圈层结构中更形象地表达出地壳的厚簿——陆地厚,海洋簿;陆地上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将上地幔更形象的绘制成夹心饼干状——上下两片,中间夹心软流层;在图示中更直观的用大括号标注好岩石圈的范围;更直观地观察到岩石圈漂在软流层之上。

地理绘图法二:教师先与学生同步绘制出基本的地理过程大框,由学生独立细化地理过程示意图中的细致环节。

地理过程往往抽象并且复杂,单纯的语言往往更易造成学生思路迷乱。

由于过程的复杂又不宜一蹴而就。那么形象地、逐步地、由简到繁地引导就变得必不可少。地理过程示意图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教师与学生同步绘制基本的地理过程大框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过程中去,由学生独立细化地理过程细节则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导,学习是学生独立获取和思考的过程,细化的过程中学生又可以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来表达图示,从而更有空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体现学生个性和差异性。

以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的绘制为例。教师和学生先同步绘制太阳辐射过程、地面辐射过程、大气辐射过程大框图(即三组粗箭头),而后由学生自主细化图示中的反射、散射、吸收、大气逆辐射等环节和相关信息。在细化的过程中学生个性化绘制五彩纷呈:有的形象的加绘了云彩,将太阳辐射反射;有的宏观展现了微观—大气分子,并绘制了分子将太阳辐射散射,并插图画了蔚蓝的天空;有的在大气逆辐射箭头上方增设了条件—当大气中有云、有烟时大气逆辐射会增强┄┄当你面对学生利用投影仪展示在大屏幕上一幅幅个性化的示意图时,你会由衷地感叹孩子们那丰富的想象力、富于色彩的表现力、深邃的文字理解力。

地理绘图法三:教师展现课前绘制好的漫画图,学生自读教材解读漫画图。

好奇心是促进青少年学习最好的内在动机,那么勾起他们的好奇心的外界条件创设就是我们教师驾驭课堂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自创与学习内容密切相产的漫画图,为他们创设出新奇的事物引起他们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接下来的学习、参与、互动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比如: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划分,我先展现出漫画:第一组:数量众多的新生儿;数量众多的死亡老人;零增长的空白区;第二组:数量众多的新生儿;数量众多的死亡老人;零点几的增长区;第三组:数量众多的新生儿;数量极少的死亡老人;一点几、二点几甚至三点几的增长区。第四组:数量极少的新生儿;数量极少的死亡老人;零点几的增长区。绘制得粉嘟嘟的新生婴儿形象;一具具干瘪老人尸体形象;大小不一的数据;四组差异性的展现方式都极大地引起了他们的注意,提问声不断“这是啥呀?”,对教师怪诞引课方式的热情高涨。这时教师提出看教材第一节,找出四幅图的含义和差异的要求,学生是急不可待的去一探究竟。

通过改善感觉统和的不足,多渠道训练学生多感观并用,从而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课堂师生、生生互动的参与率,促进提高课堂效率是我地理课堂教学始终不移的目标。地理绘图法的尝试和实施不仅看到了针对这一目标的效果,而且意外的发现了孩子们更多的超乎教师预期的潜能,也意外地提高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并极大地增进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涂涂画画中缩小了师生间的年龄差距,也意外赋予了教师末泯的童心。

参考资料:

[1]吴建新.提高学生地图能力构建地理认知新模式[J].上海教育科研.2009(04)

[2]陈计兵.“文图转换”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7(06)

[3]梁建中,余会莲.地理景观图专题训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12)

[4]袁孝亭,王向东.地理学科特殊能力论[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11)

[5]冯忠跃,李永全.中学生的地图素养与培养[J].地理教育.2006(02)

[6]陈绍英.地理教学中学生绘图能力的培养[J].地理教育.2013(S1)

[7]王婷婷.开展地理绘图教学之我见[J].教师.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