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创新思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浅谈数学创新思维

王媛

商丘市第四高级中学王媛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显现,教师也应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用新理念、新思路去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潜能,培养学生全新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具有创新的思维意识,全面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动机。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的做法浅谈如下:

一、在新课的引入环节,通过巧设问题唤起学生的创造动机

例如,上立体几何的引言课,很容易使学生感到平淡无味,于是我让学生思考:①你能用3支铅笔摆出几个直角?②给你6支铅笔能摆出几个正三角形?这两个问题在平面中是无法得到最佳答案的,学生和老师共同演示,由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

这种布设疑阵,引起悬念的方法,能较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并积极主动投入到科学思维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去.

二、课堂上重视探究性学习的指导,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强调,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为学生“解惑”,有时甚至需要“迷惑”学生,把学生引入“歧途”,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出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探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可以创设如下师生活动情境来探究判定定理:请同学们拿出一块三角形纸片,过三角形的顶点A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与桌面接触).

⑴AD与桌面垂直吗?

⑵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与桌面所在的平面垂直?

⑶如果不经过A点能否得到折痕DE与桌面所在的平面垂直?

⑷如果我们把折痕抽象为直线,把BD、CD抽象为直线,把桌面抽象为平面,那么你认为保证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条件是什么?

⑸将纸片绕直线AD(点D始终在桌面内)转动,使得直线CD、BD不在桌面所在平面内.问:直线AD现在还垂直于桌面所在平面吗?

⑹根据试验,请你给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但又离不开教师事先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和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讲授得很少,但是对学生建构学习的帮助却很大,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三、在练习环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在练习环节中更能充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可通过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等方式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超越预设的学习目标,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对已经解决的例、习题的深层挖掘,引申拓展,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反思,能使问题的条件与结论的依存关系更加严谨、和谐、明确,达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境界.这样的反思体现出自主学习的能动性、独立性和愉悦性,使掌握知识的层次更具广度和深度,也迸发敢疑善问勇于创新的思维火花.

四、结束语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创新意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不仅成为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

正如高老师书中提到的:只有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才能真正做到以科学而有激励作用的方法吸引学生全员参与教学活动;以有趣味又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也才能真正放开手脚,导引学生最大限度地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操作或者相互研讨、展开争辩等方式自主地获取知识与技能,得到相关的科学思想与方法.

只有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程序,把以学生为主体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才能真正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主动进取,取得训练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最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