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在英语复合句汉译时衔接功能的运用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3

标点符号在英语复合句汉译时衔接功能的运用策略

姜学龙

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标点符号是语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具有重要的语篇衔接功能。在英语复合句的汉译中,理清小句间的逻辑层次与关系,依据标点符号的详述、延伸和增强功能正确添加标点符号,会使译文衔接更加紧密,流畅自然。因此,探讨标点符号在英语复合句汉译时衔接功能的运用策略,对于翻译工作者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标点符号;衔接功能;汉译;英语复合句

基金项目:2017年中央高校重点项目,项目编号【31920170050】;2017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2017B-86)和2015年西北民族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5XJJG16-1001670123】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人们表达感情、彼此交流的信息符号系统。它不仅仅包括文字,还包括各种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标号和点号的合称,是标识书面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只能表示出说话的音节,而话语里的语气、停顿还需要靠一套辅助符号——标点符号来表示,只有将两者合理有效地结合才能构成完美的语言形式。郭沫若在1947年出版的《沸羹集·正标点》中曾说过:“言文而无标点,等于人而无眉。”一篇内容很好的文章,如果没有正确地使用或创造性地使用标点符号,往往也很难做到把话说得准确、清楚、生动、有感人的力量。此外,标点符号是语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具有重要的详述、延伸和增强等语篇衔接功能。在英语复合句的汉译中,理清小句间的逻辑层次,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功能,会使译文衔接更加紧密,流畅自然。因此,掌握标点符号的语篇功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对于翻译工作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翻译角度对标点符号在英语复合句汉译时语篇衔接功能的运用做简单探讨。

一、标点符号的语篇衔接功能

韩礼德和哈桑认为衔接关系指的是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或者说是语篇中一个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他们将小句间的逻辑语义连接关系分为三种:详述(elaboration)、延伸(extension)和增强(enhancement)。详述指下一个小句对上一个小句已有信息的重述和解释,包括同位(apposition)与阐明(clarification)。延伸(extension)是表达在前句或基本小句的语义之外从正面或反面增加新的陈述,或交代例外情况,包括增补(addition)、转折(adversative)和变换(variation)。增强是指语篇中的一个成分为另一个成分补充必要的信息,从而达到增强语义、使其更加完整的效果,包括时空(spatiotemporal)、方式(manner)、因果/条件(causal-conditional)和话题(matter)。(Halliday,1985:172)

当然,汉语标点符号也具有同样的功能。例如括号可连接被注释的话语和解释补充说明部分;冒号可在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在需要说明的项目后面引出具体的说明,还可在总括性话语之前引出总结;破折号可引出重述、分说、修饰成分,及解释、补充说明成分,还可引出语义突然转变的话语。(苏培成,1994:121)胡明亮在《语篇衔接与翻译》中明确提出了八种语篇衔接手段,其中标点符号排名第五。高原、刘润清在《具有衔接作用的标点》中通过大量的实例证明标点具有指称、省略、词汇衔接和连接功能。由此可见,掌握标点符号在语篇中的衔接功能,对英语学习者在翻译时更好地理解原文、完善译文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以英语同位语、定语从句、插入语、长句为例,阐述在汉译时如何运用标点符号的衔接功能。

二、标点符号在英语复合句汉译时衔接功能的运用策略

在一个句子之内或小句之间,通常要有连接成分来把他们联系起来,表示它们间的语义关系和相互依赖关系。如果没有连接词,则必然有标点符号来表示小句作为一个单位,与其它单位的连接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时,首先要解构长句,理清逻辑和语义关系,再根据标点符号的不同语篇衔接功能正确添加标点符号,最终是译文忠实通顺。

1.同位语结构。

同位语结构包括同位语从句和同位语短语,是对先行词进行重述或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两者间衔接方式属于详述。张培基提出“有些同位语汉译时往往需要作适当的扩充或加破折号、冒号等”。(张培基,1983:126)笔者认为,汉语的括号也常连接被注释的话语和解释补充说明部分。因此我们在汉译英语同位语结构时,可以用破折号、冒号和括号充当连接手段。如:

(1)Answermyquestionwhetheryouarecoming.

回答我的问题:你来不来。

(2)Butinthreehourswereachedourdestination,VladimirPrison.

但三小时后我们就到了目的地——弗拉基米尔监狱。

(3)“Thisisthebestplaceontheearth,”saidAhmed,anEgyptianfellah,orfarmerIencounteredintheNileDelta.

“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阿赫迈德对我说。他是我在尼罗河三角洲遇见的一位农民(当地人管农民叫“夫埃拉”)。

例(1)中whetheryouarecoming是对question的解释补充;例(2)中的VladimirPrison是对destination的具体化;例(3)中orfarmer是对先行词fellahf的解释。因此,上述三例衔接方式都是详述:一个小句或短语对上一个小句或短语已有信息的重述和解释,先行词和同位语是同一事物,没有新的信息的增加,后者是信息的重心。如沿用原文中的逗号而不用冒号或破折号,信息重心的突出就没有如此效果。因此,汉译时可以用破折号、冒号或括号将两者衔接起来,从而突出、强调信息中心。

2.定语从句。

定语从句,包括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尤其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一样是对先行词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因此汉译时也可以用破折号、冒号或括号等标点符号来衔接先行词与从句,以利于将原句的逻辑和信息层次表达得更清楚。例如:

(4)Mr.LouieLatimer,whofoundedtheRemitallStudin1963,wasclearlyexcitedaboutthissale.

LouieLatimer先生(他于1963年建立Remitall种牛繁育站)显然对这次拍卖很感兴奋。

(5)Infact,thereishardlyarealmofnationallifethatisnottouchedbythecontroversythatoftenpitsthosewhostylethemselvesenvironmentalistsagainstproponentsofeconomicgrowthinoutenergy-consumingsociety.

事实上,国民生活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没有不涉及这样一种争议——这种争议往往使以环境论者自居的人同美国耗能社会经济增长主张者对立起来。

例(4)中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与先行词间是补充关系。译文用括号引出对“Mr.LouieLatimer”补充说明的衔接功能,信息主次分明,使得译语通顺而地道。例(5)中的限定性定语从句与先行词controversy间也是阐明关系。一个破折号,将句子划分出两个层次,破折号之后的内容具体解释说明前面的名词,这也是破折号在汉语中的标准用法。

3.句中插入语。

句中插入语是一种与定语从句相似的结构,语法功能上也相当于嵌在主句中的一个小句。翻译时可以用破折号的这种语篇功能来衔接插入语和主句。如:

(6)Icansaytoyou,withoutanyflattery,thattheChinesewayofcooperationsismoreinventiveandfruitfulthanothers.

我可以对你说——我这样说没有任何奉承之意——中国的合作方式比别国的合作方式更有特色,更有成果。

例(6)中的withoutanyflattery补充解释了howIsaythistoyou,属于延伸关系。因此逗号可转译为更具插入、注释、解释功能的破折号。

4.长句中的注释部分。

我们用破折号处理插入语的方法也可以用于逻辑关系较复杂的长句中,尤其是其注释部分。如:

(7)Aluminumremainedunknownuntilthenineteenthcentury(1),becausenowhereinnatureisitfoundfree(2),owingtoitsalwaysbeingcombinedwithotherelements(3),mostcommonlywithoxygen(4),forwhichithasastrongaffinity(5).

译文a:铝总是和其它元素结合在一起,最常见的是和氧结合在一起,因为铝对氧有很强的亲和力,因此,在自然界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处于游离状态的铝,所以只到十九世纪才为人们所知。

译文b:因为铝总是和其它元素结合在一起,最常见的是和氧结合在一起——铝对氧有很强的亲和力——在自然界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处于游离状态的铝,所以直到十九世纪才为人们所知。

译文a是陆乃圣所采取的译文,姜洪沼对其进行了批判,理由是:原文中表示三个原因,主次分明,但译文a没有将三个原因依次表达清楚。译文b是梁丽的译文,与译文a比起来,语言层次清楚了很多。在翻译这个句子之前,我们需要先把小句间的层次关系搞清楚。这句话具有3层因果解释关系,最后的一句非限制性定语从句(5)只是对小句(4)“与氧结合在一起”的解释,这是第三层因果关系;小句(4)仅是对小句(3)的详述,不构成因果关系;小句(3)又是对(2)“找不到处于游离状态的铝”解释,这是第二层因果关系;小句(2)又是对(1)“铝直到十九世纪才为人们所知”的解释,这是第一层因果关系。这三层因果关系总体上属于语篇衔接中的增强关系。理清了逻辑关系后,我们可以用具有相应语篇衔接功能的标点符号进行翻译。试译为:

铝直到十九世纪才为人们所知,主要是因为:在自然界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处于游离状态的铝,它总是和其它元素结合在一起,最常见的是和氧结合在一起(铝对氧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由于汉语是一种“意合”的语言,句与句之间具有潜在的逻辑关系,所以笔者认为,在处理每一层因果关系时,不一定都译为“因为……所以……”。此外,笔者还认为在此段话的语境中,冒号更具有解释说明表达因果的衔接能力。对于第三层因果关系,笔者运用括号来解释,避免同时运用两个破折号来表因果给目标语言读者所造成的理解障碍。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英语同位语结构、定语从句、插入语以及长句的汉译时,标点符号尤其是冒号、括号和破折号的详述衔接功能不可忽视。利用标点符号,可以解构原句的信息单位,理清原句的逻辑层次,使译文更忠实、流畅、自然。因此,在英汉翻译中标点符号适当运用确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方式,探究它在翻译中的功能与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M].London:EdwardArnold,1985.

[2]高原,刘润清.具有衔接作用的标点[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1-4.

[3]姜学龙.中英标点符号对比研究及其在翻译中的处理策略[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7(2):98-100.

[4]苏培成.标点符号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5]胡明亮.语篇衔接与翻译[M].成都巴蜀书社,2007.

作者简介:姜学龙(1985-),男,山东烟台人,硕士,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学与翻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