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陆樱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陆樱樱

陆樱樱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语文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们基本的中国文化的基础。而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技巧则直接关系着学生对于文章内容和意义的理解。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和发展,学校对于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注重对于小学生的阅读技巧的培养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技巧

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种常规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语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优化,通过掌握阅读的创新方式和技巧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语文知识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学习和理解其它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通过掌握语文阅读的技巧,可以更加清晰的理解相关问题以及古诗文涵义。从而不断的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文中,有不少经典名著的片断,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能否让学生在“窥一斑”的基础上,激起“知全豹”的欲望呢?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引导,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查找资料,探究因果,进行交流。那么,学生怎会没有阅读的兴趣呢?

例如:在课外阅读《西游记》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设下诱饵,问学生是否还想知道更多的像《西游记》一样有趣的,而又充满智慧与正义的故事呢?学生的回答肯定是肯定的。从而引导学生去读施耐庵的《水浒传》,或者是读与孙悟空有类似性格的人物的故事等等。学生通过这些名著的阅读,扩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欲望被激活,这对求知的翅膀不就插上了吗?

二、回归教材,在课堂上培养阅读技巧

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们往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选择各种不同的文章,对学生进行各种阅读强化训练。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课文材料,在课堂上培养和提高他们应用语言的能力。在语文课上,应该通过提问的方式把阅读的一般过程教给学生。在学生初步阅读文章的时候,提出“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略读、速读文章,通过阅读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来把握文章大概意思,在文中勾划主旨句,再提出“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该怎样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在精读、通读全文的同时,勾划出每一段的关键句,从而快速、准确地抓住文章各个段落的主要意思,帮助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搞清各个段落间的逻辑关系,理清文章结构脉络,找出文章的线索。最后,通过再读,弄懂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和在文中的作用,分析作者在句子中想表达的思想内容和句子所用的表达方式。这样经过长期的课堂引导,学生们很容易就掌握这种阅读的一般过程。

三、教给观察的方法提升阅读力

1、有顺序地观察。学生观察有顺序,不仅能促进思维的条理性,还能使表达有条理。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是作者有顺序观察的结果,包括: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从上而下或从下而上;先中间后四周或先四周后中间;从局部到整体或从整体到局部;从景到人或从人到景;由因及果或由果到因;从静到动或从动到静;由表及里或由里及表等。

2、有重点地观察。学习对中心部分有重点地观察,既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又可以使学生表达时突出重点,具体生动。及时表扬了他们观察的积极性,要求他们课外再观察人物,表现特点,并把观察的结果写在观察日记上。第二天,学生的观察日记上涌现了许多生动有趣的人和事。

3.、持续多次地观察。一种事物,有时经过一次观察,不能把握事物的全部特点,必须经过多次观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观察,才会发现事物在不同情况下的各种特点。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引导学生再找课例,仔细体会多次观察的意外收获,并让学生持续观察一种事物,哪怕是一棵菜、一棵树,或是一种小动物,可在不同时间观察,可以隔三差五,也可以相隔一两个月地观察;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观察,并认真作好记录,就会有意外惊喜。

四、以读为本,注重多种形式的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熟不解说自晓其义也”,正如此话,文章的主旨、思想及线索都是隐匿在文章中的,因此只有通过反复阅读、强化感知,才能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想要产生深刻透彻的理解,就需要我们反复阅读。可是有的学生就忽视了对原文的阅读,他们急于求成,只是走马观花般泛泛而读,草草了事。由于这样他们对原文一知半解于是造成了错误的理解。这样形成的认识,就成了“无米之炊”;这样得出的结论,就成了“空中楼阁”。当然,教师也不应该用自己的分析讲解去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因为教师只起指导、点拨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读书中理解,体会课文的内容。而且,让学生熟读课文也不等于让他们机械地重复,可以在他们熟读的同时给予思维适当的时间、空间。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根据课文内容安排多种阅读方式,比如说:默读,轻声读,大声朗读,自由读,吟诵,背诵,分组读,分角色读,表演等等不同形式。这样通过老师巧妙、灵活地应用各种方式让学生读,就可以让学生在读中感觉到文章独有的韵律和节奏;在读中培养和感知语言的美感;在读中感知文章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养成每天都阅读的好习惯,这样经过一点一点的积累,就可以做到“循序而渐进”,最后达到一定的阅读量,让以后的阅读变得更熟练;并且让他们带着问题和目的去阅读,通过反复的阅读找到问题的答案,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长此以往就可以养成“熟读而精思”的好习惯。最后让学生在系统的阅读训练中得到进步,不断实践,这样就能够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柴超.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5)

[2]张凯.初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6)

[3]严俊.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6)

[4]柴军.兴趣才是作文教学的原动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