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学习方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2

浅谈现代学习方式

王石木

王石木福建省安溪县祥华乡东坑小学362400

如何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什么是现代学习方式呢?笔者看来,就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为主,充分激发学习欲望、启发思考,进而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从文本知识的获得到心智的开发和应用能力的发展;从情感、意志的培养到思想品德的提高,都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才可获得。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积极性、自主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才能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方面获得发展。因此,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探究式地参与学习过程创造条件。

一、充分保证足够的自主探究机会与时间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在我们实际课堂中,众多教师在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如答不上来,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着引导启发,试想在极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思考能有一定深度吗?学生能获得多少“顿悟”和思索的闪光呢?可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心理,匆忙寻找片言只语作答,表面上气氛活跃,实际上是走进了烦琐而肤浅的一问一答的圈子中去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在提问后留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当学生回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以期许的目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二、从多角度培养探究式学习的思维

只有具备强烈的发现兴趣与欲望,才能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有了这种前提条件,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主动性、探究性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潜能才会得到较好的发掘。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要改变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培养他们团结协作、开展竞争的精神。

1.以兴趣激发思考。所谓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内在动机在学习上的体现,它伴随着求知的动机、理智的情感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是最优秀的助手。教学中,教师可积极动脑,创造合适的教学情景或提出若干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其思考探究。

2.以疑问激发思考。国外教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多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发现问题,大胆提问。创设质疑的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向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转变。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3.以审美引发思考。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也是学生个体审美的过程。教学的成功需要认知和情感的协调共鸣方能奏效。教师要努力发掘和利用教材里的审美素材。

4.求异中促发思考。“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提出的思维模式之一。要求对事物的观点、认识可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并非唯一正确。其特征是个人的思想、观念不受唯一的制约,可以发散到各个方面。常能得出令人出乎意料的新颖观念和认识。因此,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5.联想中引导思考。客观事物总是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存在和发展的。联想,首先是向人们打开记忆的大门的钥匙。人们根据所面临的问题,需要进行联想,从大脑内庞大的信息库里检索、提取有关的各种信息为我所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意识、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中努力营造探究式的学习氛围

1.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教学活动不是单边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然而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学习目标的确立,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以教师的单边意志为转移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实际上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是一种低效率的被动的学习。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才能够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有自我发现和自我探索,从而有自我突破的时空。

2.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语文学习是渐进的,多层面的,多角度的,非线形序列的过程。文本的难易程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的情感态度等诸多因素都对语文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究式学习具有主动性和探索性,整个阅读过程都需要学生自己去经历,去探索,去发现,而不是指导者包办代替或忽略阅读过程去满堂灌。

3.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探究学习中,提倡学生用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出学习的结果。我们的学生按照一定的学习目标,努力思索,调动内驱力来睁大发现的双眼,张开发现的双翼,自觉地、自主地学习。其个性,在此时不断地表现,不断地发展。能说的就说,能读的就读,能画的就画,能写的就写,会演的就演,通过不同方式的表达提高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允许学生对文章的多元解读,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向教材、向教师挑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一定不要对学生束手束脚,甚至包办代替,给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权利,给他们留有足够的思辩空间,要充分相信学生。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上,笔者给予每一个学生足够的参与时间,努力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力求做到问题让学生去发现,知识让学生去领会,规律让学生去探究,结论让学生去概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语文课上,我为学生创设积极探索的氛围,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创造一个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