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而不思到有疑而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1

从学而不思到有疑而问

郭刚

郭刚江苏省邳州市赵墩镇滩上中学221353

每每看到名家的课堂实录,我心里都是暗自羡慕。我首先羡慕名家的方法多,那真是一个有办法的人;其次羡慕人家学生的素质高。在课堂教学实录中,每当老师的一个问题出来了,总会有那么多的学生来响应,且多为有思想的回答。而我们的常规课堂上却并非如此,即使有人回应老师的提问,也常是几个苗子而已。多数的人在课堂上是沉默的,沉默的大多数!

我常常思忖: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我的学生不愿说话?但我深知绝不可以从学生身上找原因,他们的沉默寡言不正是我们一天一天培养起来的吗?学生不开口还是思维不活跃。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疑而问呢?在此问题上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只能谈谈自己的浅陋之见。

一、给课堂营造一个宽松而又开放的氛围

很长时间以来讲授法主宰着课堂教学,以致发展成为满堂灌。于是我们的学生习惯老师的口若悬河,顺从了被动的接受,久而久之大脑的思维在课堂上显得迟钝了,只学老师传授给的现成的知识,他们懒得思考,别提有什么疑难的问题了,更别奢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了。这主要还是我们的教师一味地主宰课堂造成的。那么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课堂就要提到日程上来了。不妨转变观念,以学生为根本来安排自己的课堂,充其量我们也就是平等中的首席,课堂上对孩子们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宽松,少一些专制,多一些民主,营造一个师生可以平等交流的和谐氛围来,至少让学生不再怕你。心理上没有了压力,学生的思想就会解放,话自然也就会多起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闭塞走向开放,这也是大势所趋,更是与时俱进。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开放而多元化的课堂,让学生的思维自然而健康地成长。

二、加强朗读才是良好的切入点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什么反复读书就能渐渐读懂文章了呢?在学生不断读书的过程中,他们会不断地发现一些问题,对问题的思考与研讨也就是对课文的理解,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认识。

比如《夏感》这篇散文也是很适合朗读的,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在列举了历代文人对春花秋月的赞美之后,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书读到此处,细心的同学就会产生疑问:“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夏季?”就我们自己的真实感觉而言喜欢夏天的人还真不多,可是作者为什么要反其道而写之呢?这里究竟有什么道道呢?疑问出来了,如果能讨论解决,学生的思维不是又得到了锻炼了吗?

三、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的火花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我们在与别人交流时常常会产生新的想法,交流越多新鲜的想法就越多,别人的思想会启发我们的思维。那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训练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其有话可说,不妨让学生在交流中得以发展。

首先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已渐渐流行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就是很好的交流方式。面对一篇新的课文,不同的学生肯定会有不同的问题,每人能提一个就相当可观了。这岂不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且同学之间的交流会更激烈,越是激烈越会激发学生的思维。有了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自然也就有话可说了。比如在学习《在山的那边》时,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便会有不同的疑问:在山的那边一定是海吗?隐秘的向望是一种什么想法?铁青着脸该怎么理解?用信念凝成的海是什么海?从小飘来的种子又是什么?……诸多的问题一出来,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就活了,你一言我一语,有时甚至要争论一番。

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更是不可缺少的,老师更应该以提问的方式、追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感悟与思考。最高的境界是启发学生向老师发问、质疑,向课文质疑,问个究竟,这样学生的思维会在师生交流中得以不断升华。比如在学习《观沧海》这首小诗时,关于作者曹操的主要活动年代,知识面稍宽一些的同学就会提出疑问:课文上的注释是东汉末年,可我们却常以为他是三国魏人,为什么?这时老师只要结合历史背景一解释,学生就会有豁然开朗之感了。这个疑问好像意义不大,却明显地反映了学生思维的活跃。也正因为他们学习时用脑思考了,所以也就有了疑问。

四、教师在阅读中培养学生会问的方法

我们老师在常规的课堂教学里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能力,让他们渐渐地学会敢问、会问的能力。

解析一篇陌生的文本首先应该从整体入手、从简单处入手。在读了几遍课文的基础上就应该有如下的问题:字词我会不会?对作者或写作背景我了解多少?文章重点写了什么?哪些地方我看不懂?对文章的整体或局部评价是什么?能不能说出个理由和根据来?……每遇到一篇课文都这样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在学习时就有了问题,大脑的思维也会跟着活起来。再深入一步,能不能对文本进行赏析?我喜欢文章的哪些句段?为什么?哪怕一个词也好,至少说明学生在读书时动脑筋了。这篇文章有何特色?或语言上的、或叙事上的、或结构上的、或描写上的等等。读了此文后可以试着仿写、改写、续写。一个单元的几篇文章能否进行比较阅读?多种方式的阅读不仅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也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因思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有疑而问的重要性。但无论是提出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离不开开放而多元的思维。在语文的学习上,朗读训练、语言训练、阅读理解、写作实践只要掌握好方法、把握好尺度都会培养学生渐渐改变懒于思考的坏习惯,会让学生越来越勤于动脑。有了活跃的思维学生不开口也难,有疑而问也会水到渠成、自然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