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玻璃”的故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一块玻璃”的故事

王高峰

—则新道德教育实践案例及反思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第五中学王高峰

摘要:新道德教育是一个自我心灵觉解、人格境界提升的内在过程,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七年级学生,是道德教育的关键期,要正确引导、积极沟通、强化纪律,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真正学会做人。

关键词:新道德教育七年级学生德育案例教育实践活动行为习惯

七年级学生思想敏感,有较强的上进心、荣誉感,行为可塑性强,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但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一般比较幼稚,“孩子气”很浓,看问题直观和感性,缺乏思考,表达缺乏思想性。教师要正确引导、积极沟通、强化纪律,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下面我想通过一个德育教学的例子谈谈自己的做法和感受。

周四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我正在办公室准备教学活动安排,班长赵冬梅跑到办公室向我报告,教室后门的玻璃又被两个学生弄坏了。我听了非常生气:本周后门玻璃已经坏了三次了,而这一块是今天中午刚换上的,当时我下了死命令:再有故意损坏者双倍赔偿!这不下午又坏了,该不会是学生故意捣乱吧?询问原因,是这两个学生课下打闹的时候,一个学生用胳膊肘击中了后门玻璃。知道原因后,我非常生气,怒气冲冲把他俩训斥了一番。可其中一个学生竟顶撞我说:“老师,我只是不小心打碎了一块玻璃而已,我按你的要求双倍赔偿就是。”脸上的表情是不以为然、满不在乎。

我这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想起了以前在班级发生的很多事情:

刚刚分发的卫生工具很快就会破烂不堪;学校餐厅的饭桌上随处可见丢弃的仅咬了了一口的小饼、馒头;刚刚美化好的文化环境不久毁坏的面目全非;刚刚擦过的墙壁上,又留下了几个肮脏的脚印;刚刚扫干净的地板上又多了一些纸屑、果皮;一位身材弱小的男生下楼时不小心摔下了楼梯,却没人伸出手把他扶起来……

这些问题,简单粗暴训斥和责骂已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决定利用打碎玻璃这件事,开展一些道德教育活动,潜移默化,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

活动一:晓之以理,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习惯的道理

第二天早上,我给全班同学布置了一个任务:面对玻璃屡次被打碎,你有何感想?写成书面材料上交。下午翻阅学生的材料,发现学习委员李丽娟写的一段很有新意:文章从玻璃的视角,拟人化的手法,哭诉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最后呼吁全体同学要有责任心、仁爱之心。我决定把这篇日记稍作修改:

我是一块玻璃,刚被同学们装饰在门上,来到七年级(8)班这个美丽的集体。我每天都为大家遮风挡雨,每天都能看到同学们勤学求知的身影,每天都能听到同学们的读书声、欢笑声,每天都能感受到同学们的健康成长,我觉得我们已经是好朋友了。

可是就在昨天,两个同学在课下打闹,其中一个用胳膊肘向我打来,我顿时感到全身酸痛,粉身碎骨,昏死过去,我感到自己的生命在一点点消逝,可我的心在隐隐发痛,我想对那两个男孩说:“亲爱的同学,我曾经那么喜欢你们,把你们当作我的好朋友,可你们为什么要伤害我呢?——同学,请肘下留情!”

班会课上,我让打碎玻璃的一位同学朗诵了这篇文章,要求是必须有感情。

故事读完了,班内异常安静,同学们都沉浸在故事的情境中,就连那个打碎玻璃、不以为然、满不在乎学生也羞愧地低下了头……

我因势利导,说:“同学们,我们的玻璃朋友走了,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做点什么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

小组活动中同学们都踊跃参加、献计献策,有的小组在创作送别小诗;有的小组在制作留言卡;有的小组商量下课后,给后门再安上一块玻璃……

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自己的错误,更重要的是深刻体验了情境并产生了心灵的共鸣,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学生内心深处真善美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了。

活动二:导之以行,让学生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下周一早上,我一到学校,就发现后门的新玻璃已经安好了。我决定利用晨会课时间,让打碎玻璃的同学谈一谈自己对重新换玻璃的认识,要求必须要深刻。

“老师,昨天我们两个人商量了一下,准备再买一块玻璃安上,以后我们会像知心朋友一样爱护他、保护他,决不允许再让他受到伤害!”其中一个犯错的学生说。

我又因势利导:“同学们,这两位同学知错就改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反思一下,生活中自己有哪些不良习惯,都有些危害,怎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小组活动中同学们都积极参与、深刻剖析,我顺势将学生存在的不良现象给大家列举了一下,进而领大家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一日常规,要求大家按照其中的标准认真去做,遵规守纪,严于律己,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这次活动,既增强了学生关爱深化了对真善美的道德认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明白了要遵规守纪,长期坚持下去,一定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关爱学生,坚持“因材施教”、正面教育的原则,以良好行为体验、启发诱导、自我激励、自我约束为主要方式,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全方位地对学生培养教育。长期坚持、持之以恒,反复抓、抓反复,好习惯就会伴随孩子一生。

[反思]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如学习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上有良好的劳动习惯,道德上有良好的道德习惯,生活上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可传统教育的不足导致学生道德观念的缺失。作为教师,不要空洞说教和粗鲁训斥,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动而辞发”,让学生既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培养起关心集体、关爱他人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态度,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学会做人。我想,这也许是新道德教育的魅力吧!

参考文献:

[1]纪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教育学文摘,2016(07)

[2]钟时伟.浅谈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