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诗词品易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7-17
/ 2

赏诗词品易安

金鑫

赏诗词品易安

金鑫

摘要:本文对《浣溪沙》、《武陵春》、《点绛唇》进行品评赏析,旨在通过诗词能够更好地了解诗人李清照。

关键词:诗词;赏析;品评

作者简介:金鑫,任教于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

《浣溪沙》中,云淡风轻绿水荡漾春光融融的天气,闺中春睡的少女,凝神望着袅袅玉炉中的沉水轻烟,一天中,熏香、花钿、斗草、柳絮、疏雨、秋千都引起她淡淡的春思、愁掩。《武陵春》,五十三岁的李清照,避难金华。国破,让一个爱国热忱的词人悲愤,家散,让一个感情细腻的女人伤心。物是人非,让一个感情丰富细腻的女词人没了言语,春来带来的没有游春的兴致,而是浓浓沉沉的春愁。《点绛唇》,这是典型的闺怨词,深闺的妇人,思念郎君,只有那么生生地捱着,倚遍栏杆,千丝万缕,等待归人的焦躁和烦闷,只有用脚步在咫尺的台前步量,只有付与眼前的荒草连天。

春华秋实,风花雪月,沐浴和煦的暖风,或踏青于郊野,或赏梅于雪景,或倦懒于窗前檐下。闲散间爱读读前人咏春咏物的词句,或唐诗,或宋词。其实,无论是前人还是今者,四季都是值得我们吟咏的季节,面对良辰美景,也不全是赞颂,字里行间,说的也不全是欣喜和快乐,也有忧愁和哀婉。在她的词里,就有很多都是在美丽的季节里,抒发自己的一腔愁绪和满目的辛酸。

信手从易安居士的咏春词中拣选出三首,与同好者共赏。

一、《浣溪沙》

坦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这是一个云淡风轻、春光融和的天气。正是清明前的寒食节气,春暖日长,闺中春睡的少女从沉酣香甜的梦中醒来,犹如一只慵懒在暖阳下的小猫,蜷缩在暖床上。好一场春梦,她的眼神由窗外明媚的春光,转移到闺中熏炉,洁净的熏炉中还燃点着沉水香。日已渐高,窗外传来嬉戏的轻快笑声,原来是同伴在玩斗草的游戏。眼前的江梅已凋,而柳絮扯天接地的飘飞,这随风飘落的絮呀,多像主人公心中撩乱的春愁。不知不觉毛毛的细雨飘飞起来,轻雾漫起,渐渐地细雨纷纷,天色转暗,又到了迫暮时分,主人公独坐窗前,看着黄昏中被小雨打湿的秋千,伤感顿浓,闺愁绵绵。

愁思的情绪是由景而生的,熏香、花钿、斗草、秋千等春日的景物,人物的情态与内心世界相映而生,寒食时节少女爱春惜春的心情,妙龄少女的淡淡闺愁,多么让人情不由衷。

二、《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五十三岁的李清照,这一年避难金华。金华双溪,是著名的风景区。前两年,笔者曾在仲春时节游过金华的武义。熟溪廊桥,郭洞古村,都美得能让人忘情。普通人尚且如此,何况有非凡才情的易安居士呢。周辉的《清波杂志》曾记载,李易安在南京时,“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雪天尚且如此,何况春意盎然时节。但在做这首词的时候,恐怕满眼的春色已经不能再让易安居士有那么多的情致和诗兴了。

国破,让一个有爱国热忱的词人悲愤;家散,让一个感情细腻丰富的女人伤心;物失(李清照珍藏的文物丢失),让一朝才女扼腕。在这样的心境下,李清照只有写下这首武陵春以寄托情怀。

“风住尘香花己尽,日晚倦梳头。”春天在怀有不同心情的人眼里,景致和情绪都是不同的。在赏春人的眼里,是万紫千红的。在这里,读者似乎可以嗅到轻风送来的花香;在追忆亡人的情绪里,春色只能使人更添哀愁。梦窗词中的春天,因为爱妾的亡故而使人伤怀。而李清照的眼里的春天,就更有让人难以排遣的愁苦,她不仅仅失去了可以琴瑟相和的丈夫,还失去了把玩在手的字画古玩,就连居所,也无定处。这些令人心痛的情绪堆积在一起,在心头挥之不去,春天,再不能让她有任何美好的兴致和情绪了。落红千片虽然伤感,但毕竟有色彩和香味,可以闻得到,看得见。但当花入尘埃的时候,我们只能在记忆中去搜寻花香的感觉了,这时,对花香只是一种追忆和缅怀,如同我们缅怀一位逝去的故人。

“女为悦己者容”,当昔人已经与自己阴阳两世的时候,梳妆又为了谁呢?没了情致,人也就倦懒了。思念亡人,最伤心的时候,莫过于再现当年的情景。当年的李易安,一定也有“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的时候。现在一个人梳妆,怎能让她不再次想起两个人卿卿我我的场面,这样的回忆带给她内心的痛苦折磨,她又如何承受得了。勾起回忆,旧景重现,对李清照来说,是最痛苦、最无法面对的事情。睹物思人,“物是人非”,让一个感情丰富细腻的女词人都没了言语,此时,说什么都无以寄托哀思,说什么都不能排遣伤心。春天,带给她的,只是一片春愁。

愁有多深,愁有多苦,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愁似乎是一个不可以计量的东西,但李易安却清清楚楚地给了你一个愁字的斤两。因此,心里装满了哀愁,你看到的一切都是哀愁的化身。春是愁的,花是愁的,连溪上的小舟,都是用来装载哀愁的,只不过这愁多得装不过来。

词中的一句“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最为传神,可谓千古绝唱。词人毕竟是词人,当听说距此不远的双溪春色秀美的时候,会习惯性地有了游春的念头,但对于当时的李清照来说,她游春的念头也只停留在“也拟”的阶段。估计在以前,应该是立时前往,应是“不禁泛轻舟”,但如果真的那样的话,也就没有这样传世的佳句了,李清照一想起就会失落,无家无国,无至爱之人,她如何敢去溪上泛舟,她怕那轻舟绿水,只会平添一份哀愁,让那小小的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三、《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栏杆,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这首《点绛唇》是典型的闺怨词。深闺的妇人,思念自己的郎君,再普通不过的离愁别绪,有人心里苦了,就那么生生地捱着,而李清照则把心里的苦清晰地写出来,说出口。当笔者读着这首词的时候,似乎能听到李清照低声的倾诉。

“柔肠一寸愁千缕”,真的非常的想他,心里的思念,千丝万缕的,剪不断,理还乱。“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春色是美的,所以我们惜春,但春去是让人伤心的;花是美的,但落红是悲凉的,何况是雨打落花,雨声如泣,落红如泪。而比这一切,更让人伤心的,是爱人的别离和逝去。

“倚遍栏杆,只是无情绪!”。一个“遍”字,贴切地描述了李易安的心情。等待归人的焦躁和烦闷,使得人不可能心静如水。李清照一定是来回地在檐下踱着脚步,轻抚着雕栏。台前的咫尺空间,被她用脚步仔细地量了千遍,她也许已经能数得脚下楼板的数目。这就是一个思妇烦闷又难耐的心情写照,那么有才情的李清照,做什么都没情绪,苦守着一份期待,一份盼望。

虽说闺中人含蓄内敛,但感情是真挚的,并且,李清照也绝不是内敛得不敢表白内心的人。因此,在词的结尾,她很直接、真实地写出了自己的心情。“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她心里想的就是心上人在哪儿,她倚栏远望,望向亲人归来的路,却只望见了满眼的荒草,一目的惆怅。

李清照咏春惜春伤的,咏的是一片大好风光,惜的是自己内心的真情,伤的是国破家亡人去楼空。真情比春色还美,逝去时,当留下一地的凄凉,但这凄凉,也很美。

作者单位: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

邮政编码:476300

AppreciatingPoemsandKnowingYiAn

JinXin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andappreciatesHuanXiSha,WuLingChanandDianJiangChun,hopingtohelpthereadersgettoknowthepoetLiQingzhaobetter.

Keywords:poems;appreciation;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