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乒乓球运动对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2

浅谈乒乓球运动对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林仲翔

林仲翔(柳江县实验高中广西柳江545100)

【摘要】少年儿童在身体形态、生理功能方面发育不够完善,在心理和行为方面还不够成熟。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乒乓球运动对青少年的视力、生理机能、素质、社会适应方面等各方面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乒乓球;体质;少年儿童

乒乓球是是我国的“国球”,更是老少皆宜的好运动,也是广大的少年儿童十分喜爱的体育项目。在我们生活中的普及率很广,乒乓球对不同年龄段人、不同体质人的健康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作用。我国乒乓球水平长盛不衰,是代表我国体育形象的体育项目。乒乓球运动,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少年正处在发育期,是长身体的阶段,经常参加乒乓球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

1.乒乓球运动对少儿视力的影响

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人类对外界事物的了解大部分都是通过眼睛来获得的,视力的好坏对少年儿童来说尤为重要。视力直接标志着1个人乃至1个民族的体质状况。近几年的调查研究发现,由于学习的压力少年儿童的视力呈下降趋势,给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不得不早早的戴上了眼镜。乒乓球是双眼以球为目标的体育项目。乒乓球运动不但可增强人体的心肺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和身体的协调性。特别是对对学业负担过重,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的中、小学生来说,可以有效地改善眼睛睫状肌的功能,对保护视力、预防近视有积极作用。

少年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眼睛和课本距离比较近,晶状体总是处在高度调节状态,容易引起视力疲劳。而打乒乓球过程中球的来往速度飞快,来球落点不稳定,或近或远,或左或右,或旋转或不转,不停的变化,要求“手急”,“眼快”。为了对球作出准确的判断,就需要通过眼睛来获得信息。眼睛需要不停地调节和运动,眼球始终处在高速的运动中,并与大脑进行快速的反馈。眼球不断运转,对改善睫状肌的收缩和舒张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促进眼球组织的血液供应和代谢,提高眼神经机能,消除或减轻眼睛疲劳,是一种对视力非常有效的锻炼手段。乒乓球运动对少年儿童保护视力和预防近视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

2.乒乓球运动对少年身体健康的影响

2.1乒乓球运动对身体机能的影响。

乒乓球运动是以无氧供能为主,无氧和有氧供能相联系形成连续统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客观上要求运动员在短兵相接中既能发挥强大的爆发性进攻,又能在长时间的比赛中保持充沛的体力对对方的进攻进行防守。在乒乓球运动五个制胜因素“快、转、准、狠、变”中,快是首要因素,是关键,狠也是以快为基础的。乒乓球的最高球速可达25米/秒。这就要求运动员用最快的速度来使球拍和球相撞,从而使球得到一个较快的初速度。这就需要体内有使肌肉快速收缩的供能系统来提供能量,而主要就是ATP—CP供能系统,但这个系统提供的能量维持的时间比较短,乳酸能系统提供的能量也只是33秒左右,都是无氧供能。而根据乒乓球自身的特点,经常参加乒乓球运动尤其是多球训练可以提高少年儿童的无氧供能能力,提高运动员在体内供氧不足的情况下仍能较长时间的保持高强度运动的能力。

2.2乒乓球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乒乓球运动是长时间、可调强度的练习。在乒乓球练习过程中,心率一般都处于较高水平,强度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能够使人体的循环、呼吸系统的功能大大加强,使心肌变得发达有力,心容量加大,血管壁弹性增加,同时使呼吸肌得到锻炼,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肺活量的增大反映肺储备能力增强,意味着每次呼吸时都能吸取更多的氧气,同时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呼吸潜力的增大机体就可以满足身体各器官对氧气的需求,当然大脑也可以得到足够的氧气,从而使机体在工作时不易疲劳或者出现疲劳时间缩短。在运动过程中身体各器官都需要血液的循环,作为血液循环发动机的心脏需要为肌肉输送大量的血液,能力得到提高。

2.3乒乓球运动对少年儿童神经系统的促进作用。

少年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智力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乒乓球的飞行速度非常快,平均可达20米/秒,通常对方攻出的快球只需0.15秒左右的时间就可到达本方台,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大脑需要对眼睛和耳朵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迅速的调动全身肌肉工作进行有力回击。运动员不但要判断快,启动快,步法移动快还要有很强的反应能力。经常参加乒乓球运动,能使练习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得到改善和提高,发展观察、判断能力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提高反应速度和身体协调能力。

乒乓球运动中来球的速度和距离总是在不停的变化,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可以根据这些信息的改变而合理的交替,避免神经系统过度紧张,消除疲劳,使头脑保持清醒,思维敏捷,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3.乒乓球运动对少年儿童素质的影响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全身肌肉都要参与的体育运动,全身都在不停的运动。身体在克服内阻力的情况下,通过动作的重复有意识地使手臂及腰、腿部肌肉协调配合大限度收缩,使肌肉逐渐增大,关节也会更加灵活、稳固,相应的,人体的速度、力量和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也能得到提高,人会更有活力。乒乓球运动球速度快、变化路线多,对人的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对提高人的灵敏素质有其显著的作用。

4.乒乓球运动对少年儿童心理的影响

4.1缓解心理压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由于乒乓球运动本身的特点和锻炼价值,使得少年儿童乒乓球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

少年儿童年龄虽然比较小但他们却要面临多方面的压力。首先是家庭的压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学习成绩不好就会遭到训斥、谩骂;其次是环境的压力如伙伴考高分,自己的比较低,邻居的议论,再加上老师的不适当批评或过分的激动,都会使孩子心理紧张,无所适从。这些压力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厌恶、愤恨等一些不良情绪。这些不良的情绪发泄不得当就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而乒乓球运动可以作为孩子的一个发泄渠道,在球桌上没有老师,没有家长。他们可以尽情的发挥,按自己的想法打球,没有谩骂也没有批评。可以尽情的扣球,好坏和别人无关把心中的不满全部发泄出来。在赢球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输球了可以获得同伴的鼓励,感受团结的力量。在心理压力得到缓解的同时,身体也得到了锻炼。

乒乓球运动过程中,人体需要根据球的不断变化而不停的移动,这就需要一定的体力。尤其是在比赛过程中,一局比赛十一个球,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可能要打更多的球,对体力的要求就更高,也就需要更强的意志力和吃苦精神。乒乓球运动中,少年儿童在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培养了勇敢顽强、机智果断、拼搏向上的精神,这对心理是一种良好的调节。

4.2促进交流,增进友谊。

通过不断参加各种乒乓球运动,少年儿童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切磋球技,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团体比赛使他们养成相互配合,相互鼓励,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尤其是比赛失败后不相互指责对方,增加彼此之间的友谊。

5.小结

5.1针对少年儿童视力不断下降的现状,有关部门已采取了积极的手段进行预防,如对旧、损灯管的更换、灯的高度等。很多学校将眼保健操和乒乓球运动结合起来来改善学生的视力。目前,还没有一种彻底治疗近视的方法,但乒乓球运动是很好的预防近视的手段。

5.2乒乓球运动在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5.3让少年儿童进行体育锻炼,已经不仅仅是为了他们生理发育的需要,也是对他们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应根据少年儿童的兴趣来选择体育项目。

5.4经常参加乒乓球运动的少年儿童智力水平普遍比较高,自信心、自恃力、独立性、思维敏捷性均较强,智力因素与个性因素发展协调。总之,乒乓球运动的确具有其它运动所不曾有的某些独特功能,令参与者获益终身。

参考文献

[1]运动生理学.全国体院教材委员会审定[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1).

[2]刘欣华.乒乓球运动是全民健身的优势项目[J].体育科学,1995,(3).

[3]戴维萍,熊建文.听觉系统的定性分析及应用[J].海南师范学院,2005,(1).

[4]许淑萍.乒乓球运动与心理健康[J].河北体院学报,2002,(16)

[5]宋绍兴.乒乓球运动对青少儿视力影响对比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11).

[6]侯少文.对少儿乒乓球运动员多球训练强度的探讨〔J〕.天津体院学报,1988(3):79-85.

[7]《人体生理学》编写组.人体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90-296.

[8]王伟平.乒乓球运动〔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