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身心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3
/ 2

浅谈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身心的影响

张剑波

云南省玉溪市第七中学653100

摘要: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能有效地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科学系统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免疫功能,全面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和身体的正常发育,而且能磨练意志,增强自信心,提高抗挫力,陶冶美的性情,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对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体育锻炼青少年身心健康

《少年中国说》上有句话:“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我们需要意识到,强身健体是提升国民素质的一大根本,没有强健的体魄,怎能让国家富强,怎能在新形势下发展生产、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强身健体源于体育运动,这项强民的措施应从娃娃抓起,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从事体育锻炼,强健体魄,学会爱自己,从而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在体育教育中,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把“健康第一”的思想灌输到学生的潜意识里,健康是人类的毕生追求,有健康就有一切。体育锻炼是最能积极促进身体健康的,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免疫功能,全面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和身体的正常发育,而且能磨练意志,增强自信心,提高抗挫力,陶冶美的性情,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一、体育锻炼能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提高免疫功能

当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体育运动可以调动人体免疫系统的应激能力,使免疫器官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功能。他们从实践中得出这样一条规律:机体的衰老——免疫功能下降;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增强健康——延缓衰老。经常锻炼身体,使气血旺盛,经脉畅通,筋骨舒展,可以解除身心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外界适应能力。青少年儿童是长身体的时期,只是营养好而缺乏体育锻炼并不能导致身体发育正常、健壮,经常的体育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在体育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发展和对身体机能发展的影响,体育教学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育目的,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和卫生保健的知识、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和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我们知道,青少年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各类型的学习中。

二、体育锻炼能磨练意志,培养激昂的斗志

苏霍姆林斯基说:“经常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发展身体的美和动作的和谐,而且能形成人的性格,锻炼意志力。”意志是成才和成事的内在动力,它对主观世界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孩子从小养尊处优,不懂得去拼搏去争取。表现在遵守纪律不能持久,学习散漫,娱乐没有节制,体育锻炼不能坚持等。有非凡的意志力才能胜任很多工作,甚至能开发无限的潜能。而无限潜能的开发最终要靠意志力。体育锻炼如何才能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力呢?如长跑能培养人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精神;打乒乓球能培养人的机智灵活、快速反应、果断的品质;还有其它如打篮球、爬山、游泳等,不但能增强人的体质,而且活动本身就要求人具有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并且要从心理上战胜胆怯和退缩,克服外界对心理的不利因素影响,因而也是磨练意志的良好途径。体育锻炼能激发青少年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始终保持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斗志。

三、体育锻炼能增强自信心,提高抗挫力

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自信心,提高抗挫力。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一项运动后,可以体验到一种成功感,随着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很多学生生活在条件较好的顺境之中,所以当他们遇到诸如成绩下降、竞赛失利、升学落榜等挫折时,就会变得心灰意冷,甚至一蹶不振。适度的体育锻炼是一种积极的应激源,通过紧张、有序的体育锻炼,可以克服他们的受挫心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容和形式绝大多数是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和条件等选择的,他们一般都能够很好地胜任体育锻炼的内容,而且体育运动后,人会心情愉快、精神饱满,更能拥有一种积极的情绪,增强心理承受力。同时,体育锻炼可以使身体变得更强壮,能够改善体型、体态。科学结论表明,肌肉力量与自尊、情绪稳定性、外向性格有一定的相连性。多参加体育锻炼,一定程度上能使受挫者走出困境。

四、体育锻炼能陶冶性情,培养健康的情感

参加体育运动之所以能够对人的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是因为体育运动与心理自我良好感有关。研究表明,心理自我良好感与运动有正相关关系,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者比不运动者的自我感受和评价都更积极。人的情绪直接影响着身心的健康,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能缓和精神压力。体育锻炼有勇敢、进取、积极与活力等特点,学生容易形成稳定的情绪、积极的心态,能防止各种异常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心理健康水平高,则其在智力、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都能得到正常的健康发展。体育活动能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合理形式的宣泄,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达到平衡而取得缓和,从而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疲劳,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课外积极开展娱乐性强的运动项目,可以使学生心情开朗、愉悦,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健全的意志和协调的行为,使其形成健康的情趣、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获得追求美好人生的情感体验。

五、体育锻炼能培养协作精神,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活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的很好形式,能增加人与社会的联系,可有效地培养学生与人协作共事的团体精神。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增强社会交往能力、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尤其是集体性体育活动项目更可以广交朋友、交流信息、克服孤独感,而且在体育活动中,由于抗争激烈,集体配合性强,在活动中不仅要充分发挥参与者的身体机能、技术和心理的能力,而且需要大家同心协力、默契配合、相互理解,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力。

世界卫生组织已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不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练习,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与身体的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余礼锋《学校体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余杭教育信息网。

[2]佚名《浅谈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3]宁银灿《浅议当前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自主教育》,200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