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硫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对照观察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1

不同剂量硫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对照观察及分析

曾昭宇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四川成都610031)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缺铁性贫血患者时使用不同剂量硫酸亚铁的效果。方法:收集缺铁性贫血患者共116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接受大剂量硫酸亚铁治疗,观察组接受小剂量硫酸亚铁治疗,将两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用药副作用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小剂量硫酸亚铁治疗能够获得更佳疗效,且价格低廉,使用简便,在基层医院中也能够得到推广应用。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不同剂量;硫酸亚铁;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9-0139-02

缺铁性贫血指的是患者机体中对铁的供给与需求失衡,进而导致红细胞内铁缺乏,引发贫血症状出现[1]。研究发现,当缺铁量增加的同时铁摄入不足,或者铁丢失过多,或者铁吸收存在障碍,都可能引发缺铁性贫血,导致患者出现乏力、头晕、易倦等症状,儿童患者还可能出现智力低下、发育迟缓等症状,因此必须积极防治[2]。在本次研究中,给予缺铁性贫血患者不同剂量硫酸亚铁治疗。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缺铁性贫血患者共116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38例;年龄在18岁~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7±9.1)岁。观察组男21例,女37例;年龄在18岁~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8±9.1)岁。两组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大剂量硫酸亚铁治疗,每次3次饭后口服,每次剂量为0.3g。观察组接受小剂量硫酸亚铁治疗,每日早饭后口服,每次剂量为0.3g。在治疗期间患者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C,每次剂量为0.2g。

1.3评价指标

将临床疗效及副作用发生率作为评价指标。显效标准:患者症状消失,男性患者血红蛋白超过120g/L,女性患者血红蛋白超过110g/L;有效标准:患者症状完全好转,血红蛋白上升幅度在20g/L以上;无效标准:患者症状及血红蛋白等检查结果仍然存在显著异常[3]。

1.4统计学分析

SPSS22.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由卡方检验,P<0.05提示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用药副作用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2。

3.讨论

目前临床上针对缺血性贫血的干预主要还是通过补充铁元素以纠正患者症状。硫酸亚铁属于传统的缺铁性贫血临床干预药物,由于服用方便、价格低一直是治疗首选[4]。但是长期服用患者容易出现消化系统的副反应,程度严重者会由于无法耐受而中断治疗,导致疾病多年不愈。

在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小剂量硫酸亚铁治疗,经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28%,与对照组的94.83%无显著差异,χ2=1.036,P=0.309;观察组用药副作用发生率为10.3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38%,χ2=14.567,P=0.001。研究发现,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排泄的铁与每日从食物当中摄取的铁量基本相同,而每日新生的红细胞需要的铁与红细胞分解、破坏释放出的内源铁大约为20mg~25mg[5]。即使是缺铁性贫血患者,其机体中内源铁不够,需要补充的元素铁剂量通常为10mg左右,所以大剂量的元素铁补充也无法提升红细胞的生成速度,反而会加重患者的不良反应,对其治疗造成阻碍。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小剂量硫酸亚铁补充不但能够提升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而且适宜长期服用以帮助患者补充储存铁,避免疾病复发。

综上所述,在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小剂量硫酸亚铁治疗能够获得更佳疗效,且价格低廉,使用简便,在基层医院中也能够得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春芳,蒋凤英.不同剂量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探讨[J].吉林医学,2013,34(22):4446-4447.

[2]张峰,张玲.用不同剂量的硫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20(16):132-133.

[3]张颖,骆志炎.不同剂量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对贫血孕妇的疗效及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5,22(10):1252-1253.

[4]石美芝.不同剂量铁剂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2,08(09):150-151.

[5]马娟.不同剂量铁补充对缺铁性贫血大鼠的疗效及副作用观察[D].第二军医大学,2013.

作者简介:曾昭宇(1970.12-),男,四川成都人,汉族,硕士毕业,血液肿瘤专业,副主任医师,血液科,从事血液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