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1

试论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张一搏

张一搏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第一中学033000

摘要:本文阐述了体育教学中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因而可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重点说明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育思想品德规范训练表率示范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如何把体育教学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等问题,还需进一步引起大家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进行了简要论述,供大家借鉴、参考。

一、体育教学具有鲜明的教育性

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只能在人类的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通过引导、教育逐渐培养与完善起来,所以学生的思想品德只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影响和学校教育的结果。体育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能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法的研究是比较多的,教育法的研究则还没有受到人们应有的关注。因而在体育教学中,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更加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以下简要介绍几种较为有效的教育方法供参考:

1.规范训练法

就是用制度和规则所指明行为的规范标准来训练指导学生行为,从而收到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效果。体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很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制度和规则要求下进行的,这就为利用制度和规则作为行为规范来教育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有明确制度和规则的竞赛活动固然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就是非竞赛性的活动也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则作为教育的手段。

2.集体训练法

体育教师应当在采用集体项目的教学中,例如球类训练、团体操训练等,让学生意识到在集体项目中,不顾集体利益,不与其他队员配合,一味过分“表现自己”,都会给他人、给集体带来损害,将受到集体舆论的批评和指责。由此可见,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学生个体的行为与集体荣誉相联系,使他们认识到荣誉来自集体成员的共同奋斗和团结协作,来自个人对集体的奉献和刻苦训练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3.对抗与竞赛训练法

我们培养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时代感和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精神。而这些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都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因为竞争是体育的突出特点,各项体育运动项目都具有对抗性和竞争性,尤其是在比赛状态中,其对抗和竞争因素体现得更为强烈。它往往使参加者承受高强度的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并且还必须在这种强负荷的情况下去争取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对抗性、竞争性较强的教学与训练,就可以使学生的身心承受力提高,获得勇敢拼搏、顽强进取的心理和行为品质。例如短跑训练,仅在“预备——跑”这短暂的时间里,为了比别人更准确地抓住起跑时机,学生就要集中全身精力,在一面提高自控能力的同时,一面又要全力准备果断行动,一刹那松劲就意味着难以挽回的失败。在长跑训练中,采用竞赛形式,形成竞争对抗,这就自然意味着学生不仅要坚持跑完全程,而且要有一定速度,使长跑训练实际上变成了一场意志力的较量。

4.表率示范法

表率示范法是教育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的方法。它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学生个性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与学生接触多,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体育教师的身教常比言教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其形象也给学生的印象十分深刻。如果自己没有正确的道德意识,或者言行不一,那就会使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受到影响,干扰学生道德信念的建立,给品德形成带来障碍。所以体育教师的仪表言行都应该考虑到它可能的模范性和感召力。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然后才能要求学生,要充分用自己的性格和人格作表率,使学生从中领悟和产生道德概念,从而乐于接受和效仿。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必然会认识到它的正确性,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品质。

当今,由于全球性的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新知识、新技术的竞争已引起了世界各国对人才培养的普遍重视。教育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在未来的社会中,哪一个国家的人才素质(思想、文化、身体素质)愈高,其生产力发展越快,综合国力发展水平越高。所以,我国需要尽快培养出有赤子之心的莘莘学子,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治国体育教学与思想教育.教育教学研究,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8。

2.刘奇山试论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体育教育,天津出版社,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