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导向为基础的艺术生创意、创新和创业教育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以就业导向为基础的艺术生创意、创新和创业教育探究

朱文彬

朱文彬

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在当今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多,职业竞争十分激烈,艺术生就业难的现实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以创意、创新退动创业,提出了相应教育教学工作调整的策略,为艺术生的培养和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新思路和切入点。

关键词:就业;艺术生;创业教育

引言

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并非是才出现的问题,曾经艺考炙热的时候就注定了以后艺术类人才过剩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很多高校采取了缩减招生的措施,然而,目前高校艺术类在校生的数量仍然非常巨大,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依旧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其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就需要我们在仔细研究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的基础上,对他们的就业作出一个良好的规划,为他们的未来指明方向,同时,这也是作为高校教师的的一项重要的责任。

1艺术生就业难的原因

1.1专业设置不合理。

近年来,各大高校为了扩招,开始开办艺术专业。但是,艺术专业并不是那么好开的,首先艺术专业的开办是需要有一定保障的。由于艺术的特殊性,所以无论是师资、设备以及学校的影响力都致力于艺术专业的开办。然而,有的学校根本达不到开办艺术专业的标准,而只是为了招生而开办的。于是由于师资缺乏,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并影响了学生的未来就业。同时,学校盲目的开展了艺术专业,导致最终的供过于求。

1.2当今就业体制造成就业渠道不畅。

即使有校园招聘、学校推荐、熟人推荐,但是这都对学生的就业有一定的限制。因为招聘会要求过高,学校推荐多半选择学生干部,熟人推荐不见得和学生心意。这使得学生在择业方面更加的迷茫和盲目。

1.3用人单位的高要求。

由于每年有大量的求职者,用人单位为了选择更好的人才,便提高了择人的要求。有的单位用人标准需要应聘者有相应的工作经验,然而,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空白的经验,除了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又怎么可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呢?每个新人都需要在工作岗位中吸取经验,然而很多岗位似乎不乐意为大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

1.4艺术毕业生期望值过高和应聘技巧的缺乏

很多学生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前景好,就一定会找到好工作,然而他们并不了解在社会生存的艰难。学生眼界太高,对待薪资的要求还有一些福利待遇以及日后工作的发展都要求的过于苛刻,并没有认真对自己的能力做一个很好的定位。

由于上学时过于的放松,导致学生面对正规的应聘无法从善如流。由于担心自己的能力不够,有些学生会很紧张,有些学生会弄虚作假想要蒙混过关。然而这些都逃脱不过用人单位的眼睛。

2提高艺术生能力的思考和建议

作为国家的宝贵资源,高校毕业生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校机构和用人单位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实施有效的措施,尽量防止人力资源的流失。要尽力为艺术类毕业生营造有利于其发展的环境,创造有利条件让其茁壮成长,构建有效的用人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为艺术生开拓发展的有利渠道。

2.1艺术类专业设置要和就业市场紧密联系。

学校对人才的供求信息掌握也不是很充分,作为非盈利单位的学校也难以形成强有力的自我约束机制,人才培养与供给相对于市场需求在时间上是落后的。因此,招生和就业要相互配合,如果过多招生,必定会造成就业市场的眼中饱和。同时,艺术生的能力培养是绝对不能忽视的,要制定严格的课程结构。毕业生就业难反映出了人才培养和市场的脱轨,只有紧密联系市场,才能解决就业难的难题。

2.2应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艺多不压身,鼓励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的同时,还应该让他们了解和认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逐渐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如语言表达能力、书法技能、组织能力、动手能力等,逐渐拓宽教学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在艺术生能力逐渐提高的基础上,逐步降低失业率。

2.3构建指导、教育、管理多项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体系。

一方面,要继续推行毕业生就业改革,各学校、各部门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就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及时开展市场调研,掌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市场需求,依据市场需求制定教学方法,逐渐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辅助学校,全面调动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做好市场引导,逐渐拓宽毕业生的就业空间。

2.4进行艺术生的创业教育

现在的大学生多是90后群体,对于这些新形势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来说,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个性。因为从小生活的环境一帆风顺,几乎没有面对过打的风浪。所以,当他们走进社会时会显得特别的不适应,面对困难就想退缩。于是更多的学生想自己创业,自己为自己做主。然而,刚刚走入社会的毕业生根本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和专业知识来应付自己创业的。

这就需要学校和社会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

在学校,可以开设相应的课程为学生做专业的指导,同时可以带领学生去模拟在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学生在学校的时候认真做好储备工作。同时国家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来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无论是财力还是经验,都最大的满足学生的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结语

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不是短期内形成的,它的出现涉及到很多方面,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迅速解决其中的问题和矛盾也是不现实的,对于刚刚毕业和仍然在校的艺术类学生来说,正确面对现实,准确把握机会是最重要的。毕业生应该准确了解当前就业的市场动态,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敢于创新,相信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之路会越来越宽阔。

参考文献

[1]吴彬瑛.以就业为导向的艺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构探析[J].考试周刊,2016,(68):145-146.

[2]张伟,孟繁兴.依托创意平台建设提升高职艺术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电力教育,2009,(24):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