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摄影艺术语境重构的时代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0-20
/ 4

数码摄影艺术语境重构的时代意义

国琪

国琪云南艺术学院

【摘要】摄影作为解释科学与艺术最紧密结合的艺术样式,与其他门类的视觉艺术相比更多地体现出与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并以其领先的技术优势传达出与社会发展同步的观念和意识,用16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绘画艺术用了数千年才完成的演变过程,急速占了当代艺术发展的风头。摄影艺术如何满足视觉文化急需突破的要求,随着摄影技术由胶片、溴化银、暗房技术至电子数码的发展,新的数码摄影的创作方法及诉求语言也随之产生,本文立足于数码摄影的技术特点,从数码摄影艺术语境重构的意义,探讨数码摄影的话语表现的范围与感染力度,让摄影艺术在数码技术科技基础的支撑下,扩大文化影响力,成为公众认同的一种交流方式。数码摄影面临着对摄影语言形态的不断突破,并密切关联当下社会中的公共传播、权力话语、个体自由与公众认同的艺术现代性问题。

【关键词】数码摄影语境重构艺术传播计算机创作手段

【中图分类号】J4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10-0037-04

一绪论

摄影作为艺术家创作表现的手段始于18世纪90年代,当托马斯·威治伍德(ThomasWedywood)尝试着通过银的感光性拍摄耐久的照片时,摄影的编年史就开始了,至20世纪,通过摄影进行记事式艺术创作的手段受到艺术家或者确定为摄影艺术家的普遍欢迎,借以通过熟悉的事物讲述身边的故事表达一种情绪和思想观念。

而20世纪以来,人类在社会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发展形成强大的力量,推动着艺术话语的创新。一是观念的变革,源于自然科学领域的量子力学与相对论,以及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思潮;二是工具的变革,源于电信、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推陈出新。

新兴的数码媒体技术不仅为科学理论与社会思潮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手段,促进了艺术形态的更新,推动了艺术研究在观念与方法上的创新,并且以其快捷、高效、低成本或无成本的特质,迅速为广大民众接受,并渗入到日常生活中,成为最为普及的艺术传播手段。数码媒体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前沿学科,其发展之迅速,对传统艺术理论及艺术创作手段冲击之强烈,无疑推动了当前有关的艺术及艺术观,艺术理论及艺术批评的革新。

二作为记事的摄影观

自摄影产生以来,摄影在一定范围内夺取了绘画的传统职能,摄影在某种意义上取代了绘画的纪实功能,比如要推广名人的面孔时,摄影比绘画要真实,也远比绘画快捷和易于复制传播,摄影的功用为后人留下了邱吉尔和慈禧太后,我们更相信通过摄影术传达的影像,因为它更加数字化,存在较少个人偏见,通过绘画方式传达的影像信息而不屑于“那是画的”结论,感觉到因描绘距真实远了,掺入了更多的个人的主观情绪化表达。邱志杰在《自由的有限性》一书中谈到摄影是“目击事情的发生,它见证事物的区别。它是记忆力的物质化,并经常通过封存记忆完成遗忘的过程。”(《自由的有限性》297页)摄影的这一特征,使得历史学家可以研究时代,使得观众可以在历史事件中感悟着世界变化的交缠渗透。

.

图例1图例2

1945年8月14日,纽约街头和广场上到处都是庆祝二战胜利的人群,人们情绪亢奋,素不相识的人也彼此拥抱和亲吻。一名美国水兵为庆祝二战胜利在纽约时代广场忘情地亲吻一名陌生女护士,这一镜头被摄影师阿尔佛雷德·艾森斯塔德拍成照片刊登在了美国《生活》杂志上,取名为“胜利之吻”。

1945年2月,虽然欧洲战场上的硝烟已经要接近尾声,但在太平洋战场上炮声还在继续。太平洋战场上的硫磺岛战役是一场极端惨烈的战役,短短一个月里先后有22000个日本人和26000个美国人战死。在经过了浴血战斗之后,最后美国人取得胜利,6个美国士兵将美国国旗插上硫磺岛最高点,胜利的旗帜将被永久地铭记!

图例1和图例2,由快门1/60秒的瞬间就一劳永逸地照亮着后人的日子,我们从照片的纪实中体验的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生活,它依赖于摄影本身所具有的准确无缺的记录视觉世界的能力,满足人们对现实生活情形和重大事件形象了解的需要。

.

图例3

在漫长的二战阴霾中所有向往和平的愿望由这1/60秒完整表述,在同样是表现战争题材的绘画作品中,雅克·路易·大卫《萨宾妇女》(图例3)画面表现的是其对历史事件的描述,虽然同样震撼着后人,但其感受的角度缺乏于摄影之产生的真实效应而沉浸于浪漫主义的诉求,摄影与绘画多少给观众游离在现实与自我的倾向认同上。

三作为艺术创作的摄影观

摄影作为一种科学与艺术结合的艺术样式,与其他艺术样式一样,经历了多种流派的发展和演变,摄影艺术的发展虽然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但更多地是表现出人的观念和意识与社会发展同步的历程。不论是胶片摄影还是数码摄影,说到底都是在一定的实物介质上保留和记录影像,是由光线引发的物理和化学反应,抑或数据记录的痕迹,而这些痕迹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真正东西,我们更关注的是脱离具体实物载体——自然万物通过可见光在人脑中产生的视觉信息或视觉形象。

在摄影以真实身份发展的同时,作为以艺术摄影进行创作的方式也迅猛发展,摄影家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象征的、浪漫的、超现实的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观念意义的摄影作品,画面表现的是与题材本身没有直接联系的事物,而注重表现个人的观念,让观众获得联想起生活经验的感受引发独特的体验。摄影作为艺术创作的手法,开始反叛摄影建立在纪实上的道德底线,艺术摄影的发展最终跨越了真实与谎言的边缘,更注重画面中的情绪,感情和视觉的综合力量。

.

图例4图例5

大卫·霍克尼的照片(图例4)拼贴方法,就是有意对真实性的反叛,以其独特的视觉和空想,把整幅的照片有意裁剪得支离破碎,随后通过以意识流的手法错位拼贴,使其画面呈现超现实主义的状态。

照片或者图片的剪裁拼贴方法,曾被许多艺术家所青睐,罗伯特·劳申伯格(RobertRauschenberg)就曾多次使用这样的创作方法,在波普艺术代表作《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如此别致,如此有魅力》(图例5)中,利西滕斯坦(R·Richtenstein)采用了从时尚杂志剪裁下来的图片,重新拼贴,从而获得极具浪漫情调,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清晰细节的视觉形象。中国的当代艺术先锋人物毛旭辉早期也曾尝试运用图片拼贴的方法,创作了《大卫与维纳斯》(图例6)纸本拼贴、水彩。在艺术演进的几十年中,许多艺术家都热衷于通过图片拼贴的方法,改变图片的原有语境,从而产生与原图片相去甚远的话语诉求。

.

20世纪70年代以后,摄影的发展已经难于归纳流派以及分类了,各种表现手法异彩纷呈,创作个性更为突出鲜明,20世纪80年代以后,社会运行机制普遍欢迎处于上升趋势的数码摄影,并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容量不断扩宽,市场销售价格的不断下跌,传统的暗房工艺逐渐被淘汰,甚至鼎足世界的两大传统胶片生产厂家富士胶卷也关闭了它的胶卷生产线。专业摄影家和业余大众一样开始喜爱上影响社会未来发展的新媒介。面对数码技术,面对摄影艺术附载的科技进步,摄影艺术创作步入历史走向的转折点。

四数码摄影的自由天地

在传统的摄影中,胶片的曝光实际上只完成了摄影工作的一半,接下来要在暗房中冲洗和放大成照片,在暗房工作中,对影像做一些控制也是十分必要的,如照片剪贴、蒙板印放合成、照相拼板或幻灯投影合成等技术,但这些技术手段费时费力,技术含量较高,需要有一定经验的技师方能完成,还会在许多图片上留下不自然的痕迹。在引入计算机技术数码摄影后,已不需要这样繁复的程序,让通过数码相机拍摄完的数据进入计算机,鼠标与键盘的简单操作,就可以轻松地取代或超越传统暗房的繁琐加工方法,可以把建立在现代主义风格上的立体主义、拼贴艺术、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等视觉艺术形式渗透进摄影创作。

PS是Photoshop的英文缩写,已经成为网络和大众的口头禅,凡是照片通过Photoshop处理过,都称作PS,有些图片拍得不太好,PS一下,就会修复得很好。

如何用PS来处理,基本是在原图片基础上做调整,这些调整更多地是要强化你在拍摄的时候要表现的那种感觉,比如说光照感,要减弱某些部分,要加强某些部分。在网络上也有些图片,使本来比较灰的一张图片,强调其光照感。还有一些可以改变颜色,把红色变成绿色,把春天变为秋天,这是很常见的。也有一些要突出某一部分的色彩,把其他的旁边的颜色减弱,这在广告摄影中用得比较多。比如汽车广告,周围都是黑白的,只有汽车是鲜灵活现地呈现在观众眼前的。

早期的艺术大师霍克尼,尝试直接冲洗照片,然后再把照片裁切后拼贴成他需要的图片。那么在有了电脑技术后,直接剪贴与形体重构用电脑操作起来,得心应手,非常方便。把不同的两张图片或者是几张图片拼贴在一张图像上,根据创意要求可以是类似拼贴画的拼合,也可以是十分自然的融合,可以从容完成任何复杂形态的边界切割,保持准确的形态分离,可以利用不同源图像的不同部分组合成新的形体,也可以利用Photoshop软件中透明、交叠与色彩层次的影调控制,利用两幅或多幅图像的全部或局部叠加在一起,重叠之处通透地交融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似于胶片摄影中的多次曝光,或是多张底片叠放,但计算机软件的调控能力强得多,可以对源图像中的区域、位置和透明度等因素随意调节,从而编制出理想效果。

计算机软件还可进行表面肌理的替换,现实世界中每一物体表面都呈现其独有的肌理,运用计算机软件可以任意更换形式得到似是而非的表象。胶片摄影中的星光镜、彩虹镜等各种滤光效果和特技效果,运用计算机技术不仅都可以做到,还可以得到更多的意想不到的惊喜,计算机运算的结果往往带有随机性,变化效果带有偶然性,在反复的尝试中,也为创意提供了意想不到的启示。

.

图例7《白瓷砖》郭慧禅作品

.

图例8《三界》崔釉文作品

3D技术也为数码摄影提供了一种新奇的创作方式,在大众熟知的美国大片中,《2012》《阿凡达》等影片中都大量运用了3D技术手法,创造出亦真亦幻的新奇世界,为广大观众惊叹,3D技术也被运用在艺术家的创作中,在宣宏宇关于吃、穿、住、行作品中,采用摄影源图像与3D造型的组合,创造出亦真亦幻的视觉图像。

.

图例9

五语境重构的自我实践

在笔者的图片作品(图例10)实践中我运用了把所拍摄的实际影像作为源文件图像的素材来运用,重构为一种新的语境。以几张图形拼贴重叠。当我把镜头对准行将拆除的废旧建筑,那种荒凉感和冷灰的色调,废墟的那种苍凉感比蓬勃生长更能够感动人。在拍摄完后,感到图片还不能完整地体现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比如那种灰暗的调子不够,随后我通过电脑PS处理,适当地矫正色差,以求得统一在冷灰色调中,添加图层以调整图片的整体光照,做完调整后仍感觉画面缺少矛盾与冲突,我经过考虑后,在废墟的图片上拼贴上人的肢体,让画面有一种静和动的冲突,有一种生命和死亡的冲突,当画面具备了这种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就产生了一种强有力的视觉效果。《废墟》图片让观众进入一个真实而又虚假的场景,寓意超越现实的自然人文图景,游离于现实和非现实之间的边界。作为造型艺术来说,要通过某种媒介来表现各种媒介依托着各种各样技术手段,如果我们没有具体的技术手段,视觉艺术就没有一个实际的作为呈现的物化载体。技术性表达艺术构想对艺术作品创作成败相生相伴,通过用数码技术处理的方式,使我们在创作艺术作品时,让艺术创作的可能性多样化,如果我们丧失了这个技术手段,就丧失了可能的机会与效果,自己所想体现的作品的感染力会降低很多。

.

图例10

六数码摄影语境重构的认同及意义

艺术表现的高妙与否最终取决于艺术家是否有能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通过计算机技术替代暗房加工,做摄影艺术的语境重构,无疑给摄影作为艺术创作无限伸展的空间。造型艺术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其技术表现的具体性,如何有效地实现这一问题,取决于表现的能力和技术手段的高低,当然艺术创作的想象力十分重要,但是技术性表达对创作的成败与否密切相关。现代数码技术的掌握,远比传统技术来得容易。在胶片冲印的年代里,一位技艺出众的摄影暗房技师,在摄影作品的成败中往往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因为对于纯艺术的摄影构成来说,前期的拍摄只是一个部分,后期的制作常常会使作品锦上添花,或者说从更深的层次上凸现出作品的艺术价值。早期摄影史上的一些名家,往往同时是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的高手。他们在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似乎就已经预见到了暗房红灯下显影的结果。

在电脑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以往那些复杂得令人难于捉摸的暗房技术在鼠标和键盘的组合中,顷刻间“土崩瓦解”,并提供了远比胶片暗房所能提供处理图片的各种可能性。历史上任何一次技术的革命,都会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人的思维飞跃,新技术的出现释放了人们心灵中新的能量,构建成功的艺术殿堂。数码技术对于艺术摄影风格的演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完善奇异混合蒙太奇,时空错位,逆向思维甚至虚构和荒诞的各类创想的表现,更方便完成一种多图像的合成与再创造,重新组织构成画面新的语境,数码技术可以轻松处理掉许多传统暗房技术无法企及的难题,使摄影风格的演变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

在新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艺术观念的竞争也就日益凸显出来,艺术世界也许会在灵感的闪光之处被颠覆,什么是“好”的作品呢?艺术家的创作思维模式和观众的认同有限性不可避免地在摄影历史规范的关于“摄影”规则的小片空间里与社会发展分隔;艺术创作和社会大环境的关系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挣脱艺术创作活动中艺术家个体与广大受众被约束的潜意识心理,历史发展上不乏案例。在当代艺术发展史中,于今天看来,塞尚的地位何其重要,他在世时,他的作品并不受到人们的承认,他的作品与古典主义审美离经叛道,只要有人说他的画“好”,哪怕那人是个邮差,他也会硬把作品送给说好的人;波洛克在与妻子的谈话中长期怀疑自己是在做艺术吗?梵高在写给他弟弟列奥的信中,一直怀有深深的自责,表白自己正在努力地做得更好,在梵高看来“好”的标准就是古典主义模式,他们的作品显然都不适于和古典主义中还原真实的形与光影较真,而波洛克则完全摒弃了绘画中绘之于作品的作用,完全运用颜料的泼洒及流淌,创作中贯注着游戏和几近行为艺术的活动,波洛克的作品在今天看来,当然是对绘画艺术是否存在更多的表现方法和可能性进行的尝试和思考,非常可贵。而在社会认同的作用下,艺术家探索新艺术样式,要具备突破和超越潜意识心理障碍的决心和动力。塞尚、梵高、波洛克这样的大师级人物,尚且对自己的突破和试验心存疑惧,在更为广大的艺术家群体中,心理障碍壁垒就更加普遍,从心理学的态势分析,多少有着些个体强迫症,用固有的观念来衡量,总觉得自己做的东西不够好,在好的框架空间中,摒除离经叛道的革命化突破和试验。

但值得欣慰的是,在源之于摄影技术之上的数码摄影技术,从影像物化的方式上,已经与传统的胶片保存影像方式天差地别,影像以其数字化的描述呈现,并且数字化后可以根据艺术家的主观愿望改变数字的排列组合,从多方面选择运用为自己创作的手段及方式,使图片在原有影像的基础上产生其它多样的面貌,事实上拓宽了艺术创作口径,使摄影作为艺术表现在语言、风格、样式上通过强烈的视觉效果表达,更加充分地感染观众,更加随心所欲地倾诉作者的话语。

七结束语

数码摄影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能体现精神自由的方法,使得摄影艺术重新定义图像可能性的各项法则,每一次新技术的发展,都会有推陈出新的艺术样式,我们需要的是能运用好新技术手段,达到自由驾驭,并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由被动性的拍摄转为作者能体现艺术家本身主观性的自由抒发,从精神层面来把握展现艺术表现的魅力,而不受客观环境的限制。数码摄影为摄影艺术提供了改变艺术创作的种类及表达方法,为创作活动如何表现语言挖掘个人独特的表现视角,展现个体创作个性,为原创性艺术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沿艺术创作活动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