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思想品德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2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工作

李学芳

李学芳山东省平度市工银第二希望小学266700

一、德育工作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放在了首位。第六条:“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该条讲明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内容及要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是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专门文件,其中25条意见,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是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专题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都有明确的学校、教师、学科进行德育工作的要求。上述法律及法规文件,就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法律依据。从维护法律尊严的高度来认识学校德育工作,就更能认识到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二、小学德育工作的对象

小学德育工作的对象是成长中的学童。这就决定了小学德育工作内容的深浅难易程度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因为越是深奥的大道理,小学生越不感兴趣,越听越糊涂。对于小学生无从感知的东西,他们还不具备想象力,这就只能从他们身旁发生的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在他们能感知的前提下,采取一事一理的教育方法才能奏效。例如讲纪律,只要求小学生按时上学、按时上课,能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就行。若以成年人的纪律或军人的纪律来要求小学生,一是看错了对象,二是超出了应有的程度。这样说,看似可笑,但在实际工作中,确也存在着严、宽、深、简的程度问题。例如校会,小学的校会,内容应简,时间应短,这是考虑到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不然的话,把小学校会开成了中学校会——内容较多、时间较长,就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因为你布置的事越多,小学生忘的也就越多。你讲的时间长了,学生的“乱”就具备了合情合理性——超出了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以此类推,小学德育工作的其它内容亦然。好在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文件中有明确的阶段性要求,在此不必赘言。

三、小学德育工作的载体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第16条明确指出:“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学、育人的全过程中去,特别是要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的作用。”这就说明了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教科书则是德育教育的载体。第五册语文(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全册共有32课,分为8个单元。其在第二课《师生情》进行了尊师爱生教育,第7课《一定要争气》讲述了由争个人之气到为国争气;第9课《赵州桥》,从这一古建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培养了自豪感,树立了自信心;第四单元中讲述了革命前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还有第七单元的壮丽河山等内容,无不对学生进行着德育。依次类推,数学、自然、社会、音、体、美、劳等课,都渗透着德育。问题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学科特点,有机地向学生进行德育。简言之,德育是教材中的自然体现,如人的气质、风度,是人体的自然流露,而非着意雕饰;如笨拙的描眉、色浓的口红,欲美反丑。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第11条指出:“进一步发挥全体教职工的育人作用,教师最关键。要认真履行《教师法》规定的教书育人的任务,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教师履行的义务第三条明文规定:“(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向学生进行德育,是法律赋于教师的职责,是教师应尽的义务,且处于关键地位。但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在向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不仅要“说教”,更要“身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特别是在小学生的眼里,教师就是圣人,就是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慕之、仿之。教师要自觉地时时处处给学生起表率作用,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心灵,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引导学生、教育学生、鼓励学生。特别要克服“一俊遮百丑”,认为只要教学成绩高就一好百好的想法,尽到法律赋与的义务与职责。因为“教书育人”的目的在育人,仅仅是教学成绩高,而忽视了德育工作,只能称之为教书匠,而不配做人师。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桥梁,只有通过教师的工作,才能使整个学校德育工作胜利地到达彼岸,实现既定的目标,完成预定的任务,否则,整个德育工作计划将是一纸空文。

五、德育工作的长期性、熏陶性

“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中心。学生的“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情感,文明的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一个通过教育逐步形成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德育工作的长期性。

德育工作如春雨润物,重潜移默化之功。如春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日积月累,自然会有春华、夏旺、秋实之功。一劳永逸的做法,只会造成杂草丛生,暴风骤雨式的行为也会摧残花木。因为小学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启蒙”的学童,他们的人生观如一张白纸,红色不染而黑色入,经常不弹而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