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1-21
/ 2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陈琛(天津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建构主义;文化教学;任务式教学;合作式教学

1.引言

经过将近二十年的讨论,外语教学中文化输入的重要性已得到语言学界和外语教师的一致认同。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与纯语言的教学地位并重。人们普遍认同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社会文化教学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这也对我国现行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精读和泛读课程中增加文化导入,给学生介绍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学校开设英美概况等专门的文化课程。但是在教师导入文化进行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在英美概况等文化课程中宏观的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社会物质生活、价值观等方面的讲解往往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学情绪,课堂互动不足,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的提高更是奢望。本文提出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效果。

2.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是建构理论的创始人,他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上最初提出建构主义理论。他认为,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儿童)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同时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后经科尔伯格(O.Kernberg)、斯腾伯格(R.J.Sternberg)和卡茨(D.Katz)、布鲁纳(Bruner)、奥苏贝尔(Ausubel)、杜威(Deway)、维果斯基(Vygotsky)等人的丰富和完善,建构主义与人的学习联系起来,形成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具体应用于教学过程。

建构主义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观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仅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更主要地是受学习者本身的认知方式、学习动机、情感、价值观等的影响[1];学生应该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非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因此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中心,带着自己的兴趣、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教师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管理者、组织者、激励者、助动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课堂中心变为辅助,放弃传统的只强调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策略为学生设计有意义的环境来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3.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3.1帮助学生培养文化自主学习意识和策略

教师可首先通过问卷或座谈等方式了解每个学习者与英语文化学习相关的重要信息,帮助学生确定目标。然后教师传授学生各种学习策略,如通过不同信息渠道(网络、搜索引擎等)查找所需信息,提取、筛选和重新组织文章中的信息。最后训练学生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帮助学生找出不足,调整自己的目标,制定新的计划等[2]。

3.2指导学生建构文化背景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并非是头脑空空开始学习课程的。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和自身的实践,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建构了大量的朴素概念或前科学概念。学习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不是接受现成的知识信息,而是基于原有经验的概念转变。学生在学习目标语国家文化时对本国文化的学习同等重要。

3.3文化教学课堂中应加强互动与合作

构建主义认为知识来源于环境的交互过程。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无法代替。英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在课堂上学生是否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实践活动中来是学习效果的关键。学生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来获得知识,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构建才能获得。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是构建知识的促进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3.4采取任务型文化教学方式

语言学家Wills把让学生“做事情”称为“任务型”教学。语言学习的任务是指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为达到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可操作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民主化的学习气氛中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学习者通过竞争、辩论、问题解决与角色扮演等方式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辅助,最大程度上真实客观地体现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给学生与目的语文化接触体验的机会[3]。

3.5文化课堂上采取协作学习策略

协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策略。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的个人、小组学习成果、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而进行合作互助[4]。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利用共享的学习资料,进行意义建构。学生可就某种文化现象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收集资料,最后以报告、论文或口头汇报等形式展示成果。基于教学相长的道理,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模式,即让学生分别扮演指导者和学习者的角色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和责任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4.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当然,它作为一种新的尝试,还存在着某些问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参考文献:

[1]姚力之.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看大学体验英语教学[J].中国教育导刊,2005,(1):24.

[2]王常颖.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与外语教学[J].继续教育研究,2005,(3):88.

[3]武晓燕.试论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33-34.

[4]滕玉梅,金辉.建构主义学习观和英语学习环境设计[J].教育探索,2006,(3):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