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师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1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师爱

慕寿建陈建明

慕寿建陈建明山东省龙口市七甲中学265722

有位名人曾说:“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学生。”班主任对学生的热爱是顺利开展班级工作,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的前提。热爱学生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更是推行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热爱学生愈深,教育学生的效果也愈好。因此班主任要从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出发,从多方面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对学生真挚、博大的爱去教育管理学生,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师爱是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法宝”。

那么,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体现师爱呢?

一、班主任对学生的热爱应当是真诚的

师爱是最纯洁、高尚的情感。只有班主任从内心真正热爱、关心学生,师生才会有感情沟通和共同语言,班主任才能深刻地了解学生,学生才会尊重爱戴教师,这样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学会做人,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1.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与人格

著名教育家爱默森曾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告诫教师:“对学生多一些尊重。”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应该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关系得到升华,让学生从教师的言行情感中得到熏陶。

如:教师节收到学生送来的贺卡后,应对学生说声“谢谢”、“啊,多精美的卡片!”让学生帮忙或回答问题时多说“请”字;在处理一些违纪行为时应“先私下后公开”,不能有讽刺挖苦,训斥辱骂等“心灵施暴”现象。教师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要以礼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不能用“棍棒政策”,否则会因学生逆反心理而造成师生间“短兵相接”。处理问题时,最好选择午后,办公室里人比较少,让学生慢慢坐下来倾诉,心平气和地说服教育,这样顾及了学生的面子,学生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因此,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到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采用一切方式肯定学生,接近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朋友般的友谊,使学生信任你,愿意亲近你,在融洽的气氛中沟通,班主任工作也就得心应手。

2.对学生要有信心

对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要有信心,是热爱、关心学生的重要表现。法国作家大仲马说过,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权。作为班主任在平时应注意多开展以树立信心为主题的活动,同时多与信心不足的学生谈心,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并给予一定的帮助、鼓励。本班有一些学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或成绩特别差,班上无人亲近,自信心不足。

为此本人在课余与其交谈、沟通,同时在班会上有意识地让他们发言,之后给予表扬,使其增强自信心,在同学面前提高威信,逐渐学习上也取得了进步。

实践证明,班主任对学生有信心,是学生找回自信,步入成功的重要途径。

3.教育过程要有恒心

要带好一个班级,就要有长远的目标,作为班主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工作计划,设法营造一个“团结、稳定、拼搏”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信心和力量。班主任热爱、关心学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凡事贵在坚持”,班主任工作也一样,因此,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要有恒心,特别是对待后进生。这样才能体现对学生真诚的爱,才能体现班主任的良好职业道德。

二、班主任对学生的热爱应该是理智的

凡事都有度、有原则,班主任对学生的热爱也同样。

1.爱严结合

对学生有爱心应与对学生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即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做到“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可见,对学生赋予爱心与严格要求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班主任对学生有爱心,应讲原则,而不是奉迎迁就、放任自流;要处理好爱与严的关系,爱的同时要讲严格,特别对于后进生来讲,除了热爱关心,还要以中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约束他们的行为;同时并不放弃批评教育,但要注意批评的艺术,摆事实,讲道理,给学生良性的刺激,而不讽刺挖苦或变相体罚。

2.爱生贵均

热爱学生还应注意一视同仁,优生不宠爱,差生莫歧视。但现实教育中,却存在两种现象:

一种是所谓“马太现象”,即有些教师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视为“掌上明珠”而“宠爱有加”,上课常提问,回答时也大赞特赞,而对后进生则置之不理,“打入冷宫”,毫无关心热爱之意。

另一种现象则是有些教师似乎有所觉悟,将后进生与优秀生一同视为“掌中宝”而偏偏冷落了中间层次的“中间生”。这种现象会造成学生间两极分化,特别是受冷落的部分学生,出现上课无兴趣,讨厌老师、讨厌上课的不良现象。

实践证明,班主任只有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心,才能满腔热情地关怀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学生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班主任的关心和热爱,这也说明:一切最好的班级管理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班主任对学生的无比热爱中。因此,师爱是班主任班级管理成功的秘诀与法宝。

参考文献

[1]周耀新班主任工作概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教育中的“师爱”.班主任之友,1999。

[3]李志坤以退为进,“曲线育人”.班主任之友,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