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谷建芬“新学堂歌”的艺术特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3
/ 2

浅析谷建芬“新学堂歌”的艺术特征

田振发

聊城大学 山东聊城 252000

摘 要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古诗词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古诗词不但传承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还包含着中华民族不朽的民族精神。古诗词大多简练、短小,言简意深,却都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我国文学艺术的精华都包含其中,而古诗词也俨然成为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一颗最璀璨夺目的明珠。谷建芬的“新学堂歌”就是以这些优秀的古诗词为题材,配上优美的曲调,继承和发扬了古典诗词中的意境美、韵律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新学堂歌”不但对古诗词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歌曲中也体现了新时代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

关键词:新学堂歌;古诗词;谷建芬;艺术特征

谷建芬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作曲家之一,在我国内地乐坛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在谷建芬老师的作曲生涯中创作了很多首歌曲,并且获得过不同的荣誉:如《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那就是我》、《歌声与微笑》等著名歌曲皆是出自谷建芬老师之手。这些歌曲不但知名度极高,而且歌曲的传唱度极广。这些歌曲的意义不仅超越了作品本身的价值,还成为了一代人心中共同的珍贵记忆。而到了晚年,谷建芬开始转向儿童歌曲的创作,并且将它作为晚年的生活追求。2004年至今,共有50多首新学堂歌陆续问世,新学堂歌旋律婉转优美,对于孩子们来说简单好学。如今《春晓》、《明日歌》、《相思》、《咏鹅》等多首古诗词歌曲已经在中小学的课堂和课余生活中传播开来,影响度极广。这些歌曲不仅保留了谷建芬老师作品旋律清新优美、节奏明快的创作风格,而且更多地把握了古诗词中的魅力和意境,在这些优美的歌曲中,儿童可以自由地学习古诗词,真正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古诗词中所表现出的意境美。新学堂歌的创作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新学堂歌的简介

新学堂歌是谷建芬晚年为儿童所创的有文化、有内涵的儿歌系列,是将中国古诗词与现代伴奏、旋律相结合的一种古诗新唱的音乐形式。从2004年至今,共有50多首新学堂歌陆续问世,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与欢迎。

新学堂歌的艺术特征

(一)歌曲旋律优美,易学易唱。新学堂歌的旋律优美动听,曲折较少。歌曲节奏简单,易学易记,适合儿童国学启蒙。

例如在《一字诗》的谱例)中,歌曲音域跨度较小,控制在九度的范围之内。最低音是小字组的sol,最高音是小字一组的la,歌曲的旋律大多以同音反复、级进为主,跳进较少,这就大大降低了儿童学唱的难度。

在歌曲《江南》中,歌曲速度较快,体现了孩子们欢快活泼的特点,在歌曲中几乎全部采用一字一音的方式,这就使得旋律十分简单明了,空拍的使用不仅让歌曲显得更加活泼俏皮,还给了孩子们换气的气口,有利于儿童的识谱和学唱。

在歌曲《相思》中,歌曲的第一句从低音开始,给人一种徐徐道来之感,第一小节一字双音,更具流畅感,也因此使歌曲的旋律更加优美。空拍的使用,声断情不断,使歌曲的情感更加真挚。副歌部分高音的使用,感情层层递进、真挚自然。全曲速度较慢,更能表达一种相思之情,进一步地表现了诗中的意境美。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野草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既写出朋友间即将分离的惜别之情,又写出友谊长存一定会再相见的恳切希望。谷建芬老师在此歌曲中曲调处理的很委婉,曲子的旋律简单,没有高音,易学易唱,整体曲调给人的感觉是比较内敛含蓄,情真意切。这样的表达方式能让孩子们在曲子中体会到诗人的心境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歌曲伴奏符合儿童审美心理。新学堂歌抓住了儿童纯真无邪、活泼好动的特点,因此新学堂歌在伴奏的创作上生动活泼,富有童趣。

在歌曲《咏鹅》中的开始部分,也就是第二小节第二拍的空拍,孩子们演唱完歌词中的前三个鹅鹅鹅之后,空拍的出现使得演唱声音停止。而在音乐伴奏中用了现代音乐技术模仿了鹅的叫声,弥补了这一拍的空缺,不会让人感到声音戛然而止所带来的空洞感。这一拍鹅叫的加入,使人感觉到孩子们正在和鹅游戏嬉闹,给人一种活泼,生动的感觉,也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鹅的存在。

元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节日代代流传、历史悠久,根植于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这一节日本身就具有浓厚的民俗气息,而歌曲《元日》就体现了这样的民俗特色。前奏中敲锣打鼓、鞭炮阵阵的声音,体现了浓厚的年味。歌曲速度较快,旋律欢快活泼。这些特点都体现着过年的热闹气氛,正符合儿童过年时欣喜和激动的心情。

《七步诗》是曹植的代表作之一,诗中用煮豆燃豆萁来比喻哥哥曹丕残害亲兄弟,表达了作者对曹丕的强烈不满和自身处境的危难。在歌曲《七步诗》中,琵琶缓缓忧伤的声音将人引入到歌曲悲切的情境中。琵琶与弦乐、鼓等其它乐器相互配合,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丰富了歌曲的情感内容。歌曲的速度较慢,仿佛是作者在缓缓诉说着心中悲苦,道出自己所面临的难处。

在歌曲《江南》中,在开头的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休止符位置,由乐队弹出两个单音,让人感觉是鱼儿在水中探头的情景。鱼儿在水中嬉戏,来回穿梭,活泼的形象就立马鲜明起来。全曲伴奏轻快明亮,呈现出一幅活泼生动的田园风光。

在歌曲《出塞》中,前奏部分的琵琶声由缓到急,表现出战争的急切感,给人一种大漠孤烟之感,后边鼓声阵阵,把人带进战争的情境中。主歌和副歌的歌词虽然相同,但两部分旋律却大相径庭。主歌部分字字铿锵,使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歌曲副歌部分速度变快,音高升高,表现出战争的激烈。这首歌曲将中国的民族乐器琵琶完美的融入到歌曲的伴奏中,是这首歌的亮点所在。

新学堂歌的流行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新学堂歌向孩子们传递了爱祖国、爱父母、爱家乡这些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

由此新学堂歌吹响了新时代中华民族文化自强,文化自信的号角。

参考文献

[1]张前,王次.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56-59.  [2]赵奉先.千古牧童词(中国古诗词今唱)[M].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45-47. [3]邓小龙.谷建芬作品对我国少儿歌曲演唱艺术的影响[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6):4-5.  [4]仇海平.从《国学唱歌集》到《新学堂歌》看古诗词歌曲校园文化创作的嬗变[J].大舞台,2011(3):6-7.  [5]高昌.天下清音谷建芬[J].中国文化报,2016(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