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 提炼训练点,强化指向写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6
/ 2

阅读中 提炼训练点,强化指向写作

刘小容

泸州市合江县教师进修学校,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的观点。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要立足教材,扎根阅读。本文着重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阅读能力。

关键词:指向写作;阅读与写作关系;训练点

一、“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阐述

叶圣陶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与写作是共融的”。“指向写作”的阅读是语文学习者的阅读本质所在。语文课堂的言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注重语文课堂的“怎么说”,必须侧重语文课堂的表达形式,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指向内容”的阅读教学重点大都落在体现“思想情感”的段落上,而“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重点则主要落在“表达奥秘”相关的段落。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教师要解读出一文本的写作奥秘,重点向学生分析阐述文本的写作特色,从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应学生的文本,明白学生迫切需要的文本写作手法。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更多的是孕育学生的“写作意识”,比如说一片文本的意识、路径、段落的意识和方式,以及线索意识和读者意识。“指向写作”下的阅读教学主要有概括的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能力、抓重点句、关键词的能力、读懂言外之意的能力以及联系生活来理解这五大核心,只要保证这五大核心扎实,阅读能力就一定会逐步得到提升。

二、“指向写作”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一是学段目标不明确。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都是从整篇文本入手,整体观照,前后联系,为学生梳理文本的布局结构以及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把分析具体怎样写的写作方法误以为是“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堂教学,让学生丧失了应有的学段目标,没有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科学的把握,没能让学生真正的透过阅读文本来提升写作意识和写作目标。二是品读积累能力不足。“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只有充分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和积累,让学生明白和领悟语言文学的意韵,才能将语言文字转化成为画面,让学生有想象空间,可以分析和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创作主体,进而产生模仿写作的需求与动机。

三、加强学生“指向写作”阅读能力的策略

反复品读,细心揣摩

在“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揣摩能力。通过课堂引导,让学生反复的进行品读欣赏,认真揣摩文本作者所采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文本,通过分角色朗读,把学生带入到文本中去,让学生可以感受到人物的特点,进而提高自己写作过程中的人物个性特点描写能力。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的《将相和》这一文本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文本朗读,通过文本中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这3个故事让学生明白文本所要宣扬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的中心思想,对于文本中人物的个性特征描写要重点进行分析,比如说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故事中所展现的深谋远虑、智慧超人、随机应变等品质,学生可以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加入一些动作语言和神态语言,更好的融入到角色中去,感受到蔺相如的各种品质;又比如说在“负荆请罪”这一段的时候,教师可以让两位学生分别扮演蔺相如和廉颇,通过两人最后的语言交流和行为动作让学生更好的感受人物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应用课堂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鲜活性,通过所学的知识,来理解和巩固写作方法,掌握更多的人物形象描写技巧。

关注文体,迁移方法

在“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人物的形象刻画技巧外,还要锻炼学生的动物形象刻画技巧。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的《燕子》这一文本时,作者通过从燕子的翅膀、羽毛以及尾巴这三个层面描述了燕子的外形特征,并且还用“活泼机灵”这个成语来形容燕子。文本的重点把握部分就是作者将在电线上休憩的燕子比喻成音符这一段,这一段描写中,作者通过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燕子比喻成音符、将电线比喻成五线谱,生动的展现了燕子休憩状态下的美。由于这种情景多数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都见到过,学生可以联系生活进行想象,激发自己的想象能力,从自己的脑海中找出描写燕子形态的语言,这种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可以更好的融入到文本中去,体会文本作者写作时的内心情感,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又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鲸》这一文本的时候,作者通过大量的数字对鲸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鲸的体态特点、种类以及生活习惯作者都进行了阐述,重点是作者在文本中,语言平实,为学生留下了一个清晰的鲸鱼形象。总的来说,《鲸》这一文本属于典型的科普类文本,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后,可以安排相关的动物,让学生进行写作,应用多种语言特色和修辞方式,完美全面的展现所写动物的个性特点,不断地加强和巩固学生的写作技巧。

细致观察,真切感受

在阅读和学习人物形象刻画特点和动物形象刻画特点后,教师还要锻炼学生的景物形象刻画能力。坚持动静相结合,让学生不但可以从人物和动物的形态语言上找到以后的写作技巧,还可以通过静态的东西找到抒情的角度和方式。

比如,学习六年级上册的《草原》这一文本时,作者主要表达了自己第一次去草原的激动心情,但是在描写的时候,作者并没有通过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激动心情,而是用极具生动性的语言描写了草原的魅力,激动的心情在文字间自然流露出来,让读者读起来很充实,仿佛亲身来到了草原,文本中的“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幺清新,天空是那幺明亮”这一处描写,很生动的展现了草原的特别之处,读者也会对充满魅力的草原有所向往,愿意去感受草原的自然景色,也能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朴实感情,继而将这种情感语言的描写手法应用到以后的写作中去。

总之,“指向写作”侧重于“写”,教师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和学习,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

参考文献

[1]王秀侠.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的取向与路径[J].天津教育,2019,(17):163+165.

[2]江晨晨.新读写观念下的探索: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J].教育导刊,2020,(01):61-66.

[3]谢丽艳.真实与有质:研究性写作教学的应然指向[J].小学教学参考,2019,(31):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