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09
/ 2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赵艳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苍梧校区 江苏省连云港市 222000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领悟本词主旨,学习词作中借景抒情和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

3.理解词作与时代、国家背景及个人遭遇的密切联系,体味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知人论世,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思想感情,学习典故的表达作用。 三、教学难点

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揣摩朗读方法,熟读探究情感;通过问答句展开讨论,体会典故及借古讽今的写法对作者情感表达的作用。 2.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著名作家臧克家曾为济南辛稼轩纪念馆撰联“力挽河山 浩气冠日月 空余英雄心一颗 / 名垂宇宙 文光射斗牛 剩有悲壮词千篇”,在此,臧克家高度评价了辛弃疾词作的两个显著特点:壮怀激烈的爱国之心与悲壮慷慨的豪放词风。中国诗词大会评委、《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蒙曼老师曾经用三个“最”高度概括其一生:一辈子最得意的事 归国有勇;一辈子最失意的事 报国无门;一辈子最成功的事 爱国有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品赏辛弃疾的词作《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知人论世

1.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辛弃疾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金人之手。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他一生力主抗金,却不断遭到猜忌和排挤。长期落职闲居,复国之志不得施展。于是借词慷慨悲歌成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

2.背景:公元1203年,韩侂胄把持朝政,他希望通过抗金斗争的胜利来提高自己的地位。闲居近20年的辛弃疾因而得到启用。1205年,辛弃疾正在镇江知府任上备战,当66岁的他登上京口北固亭,放眼远望的时候,想起在此地建功立业的英雄,想起国运和身世,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品词析情

【一读音韵】

1.释题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标题点明作词缘由。

题干中,“京口”在今江苏镇江,北固亭下临长江,三面环水,地势非常险要,历为兵家必争之地。著名的赤壁之战,即发生于此处。

2.指导读、诵读。

【再读解义】

全词以三问三答构成,问答贯穿全文。

1.一问:“何处望神州”?答曰:“满眼风光北固楼”。

思考:为何而问?问答中的弦外之音你能读懂吗?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为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山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其贤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于是,词人站在北固楼上,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这是全篇的呵天第一问,充斥着黯然神伤的悲慨。)

2.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答曰:“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思考:二问何事?问答中抒发了怎样的情?

(纵观千古成败,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也指词人思绪之无穷也。“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词人胸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就像这长流不息的江水,绵长无穷。这是全词的第二问,在问中暗含无限的叹息。上片即景抒情,有悲有叹。)

3.过渡:“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奋发图强,战斗不息。据历史记载,孙权19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27岁。词人在此处突出了孙权年少有为,也突出了他的盖世功力。而“坐断东南”句,形势与南宋的政权极为相似。显然,词人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无形中也反衬了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4.第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答曰:“曹刘。”

思考:三问为何由孙仲谋而发?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辛弃疾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据《三国志》中注引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降的懦夫,如对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视为“豚犬”,即猪狗。南宋时代人,如此看重孙权,实在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反应。词人代表了一部分奋发图强的南宋人民,期望摇摇欲坠的南宋朝廷也能出一个像孙权一般的盖世英雄,这便也成了时代呼声。)

【三读析情】

说说词人想借此词表达怎样的情感?

上阕写景、触景伤情、感慨兴衰。

下阕怀古、赞美孙权、讽刺当朝。

(四)回顾品鉴

1.说说这词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借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巧用典故,怀古讽今;三问三答,层次分明。

2.有感情地诵读全词,回味词人复杂多愁的哀叹思绪。

(五)拓展提升

试比较:两首词在内容、风格和写法等方面的异同点。

永遇乐 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备注:两词都怀古伤今,表现对三国英雄孙权的敬慕,表达辛弃疾渴望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饱含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不同的是《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还颂扬了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讽刺刘义隆急躁冒进。上下片形成对比。而《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则用三问三答来表达情感与思想。

两首词都做到了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活用典故成语,借古讽今。《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沉郁顿挫,忧国、伤时、伤己;《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风格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