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栽花花会开 —谈课堂改革的几点想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4
/ 2

有心栽花花会开 —谈课堂改革的几点想法

商惠华

桐乡市高桥实验学校教育集团高桥实验学校

摘要:课堂改革关注的方面很多,如:课堂上的学习应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打开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能得到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是相互用心倾听的关系,应在同一视线上相互交换目光等。读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本文从“课上学习,紧扣学生视角”和“课下交流,眼中依然有你”两个方面谈谈课堂改革的感想。

关键词:课堂改革;课上学习;课下交流

由于新冠病毒,2020年的寒假比以往长了很多。放假但不忘充电,最近,我正在学习日本著名学者佐藤学教授的力作《静悄悄的革命》一书,这是一部关于教育改革的名著。拿到此书,就感觉题目十分亮眼,让我忍不住思索:这场静悄悄的教育革命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吧?应该是服务于学生的生命成长的吧?应该不是一蹴而就的吧……边学边思:教育的革命方方面面,只有由心地改变,有心地埋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生命成长。

一、课上学习,紧扣学生视角

课堂永远是学习的主阵地,我们要不断地改革课堂,应对、改革课堂的策略千万条,但却必须基于学生的立场,着眼于学生的视角,以优选让学生生命生长的教学方式,下面结合书本,抓住“革命”,从班级整体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阐述我们的课堂改革应紧扣学生视角。

1.远望你,精心搭建碰撞支架

书上说:“教学中价值最高的也许是这种模糊的意见。”这句话是佐老师听课时经常看到老师们利用“手势”进行教学有感而发,他认为“手势”教学在操作上制约着学生,发言时学生被强制地将自己内心产生的情感和思想归化为“赞成”、“反对”,被强迫使用“手势”的学生遏制了思考、情感的多义性、复合性,更可怕的是这种“手势”教学一开始就把那种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的学生意见排除在外了。

反观自己的课堂,我也经常会说:“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当被大部分同学的“同意”遮盖了课堂时,那些小部分同学的“不同意”往往就会被我们撇到一边,他们既不敢说“不同意”,更没有机会表达“不同意”的理由,而我们也正需要这种大声的“同意”来顺利地推进课堂,看似热闹,然而那些踌躇不定的、没有把握的同学的意见却被埋没,我们的课堂视角至少缺了一半。

我们要改革课堂,就要从全班学生的视角出发,361度无死角,把适当的“不同意”及“不同意”的理由呈现在课堂中,搭建班级中“不同意及理由”和“同意及理由”碰撞的支架,让双方的思考、矛盾、冲突升级,紧扣全班共同高质量学习的视角,在充分的交流中奏响“交响乐团”,让班级学习达到更加丰富、深刻的程度,我们则在一隅远远观望,耐心守候,让课堂更具创造性。

2.近看你,沁心触摸个体差异

书上说:“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的精力集中在深入地观察每个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以诱发学习。”即是说,教学活动要像按照每个人的身体尺寸量体裁衣那样去对应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并进行二次的个性创造。然而,被大一统形式顽固地支配着的地方,教师和学生都被禁锢在“齐步走”的框框之中,班级成为了“集团”进入教师的意识,而忽略了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忽略了为每个学生“量体裁衣”。

我们的课堂中,每个教室里都有在学习方面需要帮助的学生,语数英科等不同学科,每门学科的不同方面,如低年级语文学科的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一下子消化新知,这就需要我们集中精力去为他们量体裁衣。就比如在学生做作业的这一时间,不是我们休息的时间,而是给他们一一对应地“做衣服”的好机会,可以提优,可以补差。每个人遇到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发挥我们敏锐的洞察力,无死角地观察学生的差异情况,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有效性的帮助。

我们要改革课堂,就要走近学生,发自内心地触摸每一个个体的心灵,不管什么学科,不管什么方面,紧扣个体差异的视角,用让学生舒适的方式无声无形地引导他们,少一点大一统,多一点个性化;少一点齐步跑,多一点分层走,千方百计地为他们量体裁衣,让以学为中心更具有效性。

二、课下交流,眼中依然有你。

现今社会,各行各业都是线上线下同时推进。在学校里的每一天,除了上课和学习,还有好多课余的时间,与学生的交流也应在课下同时展开。要想改革课堂,让学生喜爱老师喜爱学习,改革老师和学生的线下关系也是至为重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学习的强大助力。

1.美好的一天从会心的微笑开始

书上说:“儿童不关心他人,相互交往、相互促进的关系非常淡漠;而大人与儿童的关系也单方面局限在‘教育热心’上,并没有积极地想办法去与儿童交往。”即是说,儿童也好,大人也好,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因而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关系就崩溃了。

在我前15年的工作中,觉得教师就应该有教师威严,就应该以师为尊,课上课下都是说一不二,导致学生们都不敢与我接触和交流,甚至看到我都会有避之不及的感觉。这让我非常伤心,也非常疑惑,我为他们尽心尽力却得不到他们的喜欢。这也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光有恨铁不成钢的教育热心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师和学生没有尊卑、高下之分,学生要尊重教师,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于是,第16年,当我接手新一届的一年级时,恨铁不成钢的教育热心依然在,同时,温馨的问候、亲切的微笑、轻轻的点头、友善的目光也不能少,于细微之中见人格平等,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就如每天早上的“问好”,当我的车驶进校园,已在教室的所有孩子都会跑到走廊上,站成一排,齐刷刷地说着“商老师早上好”,我也热情地跟他们打招呼,成就感、幸福感从每天进校门的那一刻就装满了心窝,惹得其他老师都好生羡慕。

佐老师说,小事皆有大意义,我们要改革课堂,改革师生关系,就让我们从每天早上会心的问好开始,这预示着将会和学生共度美好的一天。通过解读这些小事里所包含的深刻内涵,来重新审视每天和学生的交流,向融洽的师生关系迈出新的一步。

2.真诚的友情从热心的巴结开始

在家靠家人,出门靠朋友,除了家人,学生和老师、同学相处的时间是最多的,而出于老师这一特殊身份,学生往往不会向老师敞开心扉,甚至有点害怕老师,更别谈做朋友了,遇到困难、受了委屈也不会主动寻求帮助。了解了学生这样的心理,我们就要打开他们的心防,试着主动“讨好”他们,主动“巴结”他们。

在2015年新接的班级中,我就主动出击,如:

帮助型——诗诗体质弱、做事慢,有时吃过中饭需要泡药吃,我就过去说,诗诗,我已经吃好饭了,我来帮你泡药吧。

赞美型——小可爱,快让我来抱抱你。

求救型——哎呀,谁来帮我拿一下水杯,我拿不动了。

撒娇型——老师好累呀,想休息一下,你们声音不要太大哦!

调皮型——警告了还不听话,老师要来打屁屁啦!

话语童真满满,“日久生情”,当看到老师这么平易近人,愿意和我亲近的小朋友由一开始的几个渐渐地多了起来,愿意和我分享的小心思也越来越多,这种朋友型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喜欢我,也喜欢我的课。我们要改革课堂,改革师生关系,从和学生建立真诚的友情开始,就让我们缩小高高在上的形象,放大沁人心脾的形象,主动出击,绝不吝啬这些充满“心计”的语言和行为。

总之,在学习中反思教学,在教学中领悟书中阐述的秘秒,学习、反思和实践成了每位教师成长的食粮。改革教学、改革课堂绝不是遥不可及的,而使其实现的条件乃存在于课上课下、室内室外,只要我们由心地学习、由心地改变,我想:只要在点点滴滴中有由心的改变,这场静悄悄的革命定是有心栽花花会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