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教学中如何培养法治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4
/ 1

初中德育教学中如何培养法治意识

吴惠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郊初中

 摘要:初中德育教学中培育是指德育教育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线,并对初中生进行德育知识传授以及法治理念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树立法治信仰、践行法治理念。此外,初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更加关注初中生德育的培养和研究。    关键词:德育;学生;法治素养    在初中德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改善学生的法治素养,学校和教师应积极采取应用教学的策略。学校从教材改革和教学目标的方向上有所改進,教师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初中生的法治素养。    1.初中德育意识的培养目标    1.1 德育认知方面的培养。    道德认知对实际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理解,对法治的认识是法治素质教育的基石。两者都在初中生成长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中学德育课堂中,必须注意德育的结合。初中阶段的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个人成长所必需的基本德育知识,并且经过个人的理解、认同、内化、升华,形成个人道德价值观和法治意识。这将引导学生形成有意识和遵纪守法的概念。    1.2 德育运用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的德育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初中生的德育知识,还要加强初中生的道德和法律意识的培养,使其敬畏它并能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初中生的德育知识的培养与德育知识的运用用过程密切相关,二者相辅相成。运用德育知识的能力是在理解、熟悉德育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某个阶段使用法治知识的能力反过来又限制了对德育更深层次知识的进一步研究的能力。进一步改善道德的培养法治意识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且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转移促进学生应用知识的发展。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德育能力,是德育知识的深化和延续。    2.现阶段初中德育教育中的问题    2.1 教育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初中的道德教育方法和法治教育相对简单,遵循传统的口头语言传授知识的方式。然而,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并且局限于教材。因此,教学很容易与现实生活脱节,学生缺乏使用知识的能力。    2.2 初中德育教育的评价体系不健全。    由于学校缺乏对德育教育的关注,也导致了不完善的评价体系,甚至还存在对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不进行评价的情况。学校通常将德育教育视为可有可无的学科,大多数学校尚未建立有效的德育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因此,学校应更加重视德育教育,并应进行系统的改进初中德育教育的评价体系,真正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老师的教学成果。    3.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策略    3.1 加强基础法律知识教育。    因为初中生还很年轻,知识有限。如果要培养法治意识,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逐步将法律知识传播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的权益,不损害他人的利益,是最基本的做事原则和法治基础。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拥有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与人格权、社会文化权利和自由等基本权利,其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莫过于受教育权。目前国家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就是为了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基础法律知识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明白哪些事情是违反法律规定,违反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并以此作为自己行事的警戒线。基础法律知识教育,为法治意识的培养提供知识基础。    3.2 科学的设置教学目标,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定制方向。    完善教学计划,科学地设定教学目标,是有效开展道德教育和法治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必须科学地构建教学目标,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定位方向。在教学目标的构建中,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当前政治热点和课程内容,以纠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生活价值观,完成核心素养的有效建构。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根本,并紧紧围绕学生实际情况与时政情况,深入解析课材内容,并进行内容整合,归纳教学重点,并最终确立教学目标。为帮助学生有效理解课材内容,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应将社会实践放在首位,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知识印象,感受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性,从而有效理解课材内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3.3 通过社会案例分析提升学生法律认知。    在政治课堂上,提出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案件,能够强化学生的法治观念。近几年来,有关知识产权维护的法律案件比较常见,比如2014年轰动全国的“琼瑶起诉于正侵权案”。大家都应该看过于正的电视剧,但是对于侵犯知识产权一事可能不太理解。教师可以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这一案例:“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其他同学把你写的作文抄下来交上去,受到表扬,这就是窃取了你的知识成果,侵犯了你的知识产权。”经过教师的解释,学生都明白了这一权利的内涵,而且明确了在自己的基本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应用法律的武器进行维权。    3.4 鼓励学生应用法律知识维权。    学习和实践是两回事。如果你只是学习法律知识而缺乏实践,学生很可能陷入僵局。作为一个公民,学生应该在政治课堂上运用他们的法律知识,为社会法治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课堂上,除了让学生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勇敢地承担社会责任。比如说,学校周边有很多非法经营的网吧,导致一些学生沉溺于网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针对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自己作为一个公民的正确做法。首先,国家规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不得接纳未成年人;其次,沉溺网络,会影响学习,使学生误入歧途。不管是站在公民还是学生的角度上,都应该拨打有关单位的电话,反映这一情况,取缔非法经营网吧。实践出真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是培养其法治意识一个有效措施。    4.结束语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初中德育教师必须正确审视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设定教学目标。科学地建立教学场景,构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平台,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 顾润生. 教材建设视角下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培养——以苏教版小学、初中法治教育读本为例[J]. 中小学德育, 2016(3):32-33.    [2] 杨帆.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J]. 魅力中国, 2014(4):245-245.    [3] 司婷婷. 论中小学法治教育三种意识及其培养[J]. 中国德育, 2017(1):72-73.    [4] 卢怡. 初中法律知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4.    [5] 徐成昆. 浅谈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3):15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