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相关知识教学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3
/ 2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相关知识教学探析

孙艳丽

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 青海 西宁 810003

  摘要: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学中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它显示了电、磁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对其本质的深入研究所揭示的电、磁场之间的联系,对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建立具有重大意义。物理电磁偏转在规律、特征及形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只有认真对比分析才会发现两者间的异同,从而不断提升我们的解题成绩。

  关键词:重视基础;合作情景;巩固知识

  电磁感应是高中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加强学生对电磁感应内容的学习,对现代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中物理是一门兼具综合性与实际操作性的学科。而电磁感应是高中物理基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相关联,是学生值得探究与思考的物理知识,对学生掌握物理知识与实际操作应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物理习题教学与实践的概况,重点探究了高中电磁学习题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策略。

  一、 注重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

  目前,学生所应用的物理教学课本中,有关磁场和电磁感应的知识点非常重要,其更为注重培育学生的探索和研究精神。一个人探索精神的培育最佳时间就是学生时代,科学家探索自然世界,并且对其提出各项证据的一个过程就是科学研究。物理教学在学习和教学阶段中因为自身具备的特点,促使其成为重点研究内容,因此要教师深入了解观察,注重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启发式教学为基础,以教学实验为保障。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突破传统意义上灌溉式教学的约束,更多的引用生活实践,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 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知识在同学们的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学生进行后期学习、训练和应用的理论基石。如果学生打不好基础,那么就很难在这个学科上取得一个好成绩。尤其是像物理、数学这样连贯性强、难度大的学科,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在以后的学习中必定跟不上老师的节奏,长此以往学习成绩就会被远远的甩在后面。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起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将知识牢牢地掌握住。在电磁感应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相对而言比较多,也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更应该注重课堂的教学,追求质量,可以适当的放慢讲解的速度,将每一个知识点都讲明白、将透彻,让学生听懂。“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方向怎么判断?磁通量怎么计算?”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是学生进行后期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重视起来。

  三、 创新教学方式,提高电磁感应教学质量

  在学习相关的电磁感应知识时,物理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电磁感应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电磁感应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自感现象涡流的相关知识时,讲解自感现象产生的相关原理,教师提问学生生活中那些电器用到了自感现象涡流的知识?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如提问学生生活中做饭会用到一种炉子叫什么?学生会回答电磁炉,教师给学生讲解电磁炉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一种涡流现象进而对食物进行加热,教师让学生继续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由于产生涡流而进行的,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物理实践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四、 生活导入,构建合作学习情景

  电磁感应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因此,教师在进行这节课程的合作学习教学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现象,为学生构建具体的合作情景,通过教材知识与生活情景的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拉近学生与电磁感应知识的距离,通过增强教学内容的亲切感,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因此,在学习电磁感应这节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开课前,进行这样的生活导入“银行柜员为什么可以通过信用卡上的磁条读取用户信息”“演唱会中话筒又是如何发声的”,进而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向学生阐释“电磁感应”这一物理概念,进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学习,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学生就可以在生活的铺垫中,用一种感性思维更直观地去探究抽象的物理知识,不但能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还能加深学生对电磁感性知识的理解。

  五、 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实验操作环节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突出电磁感应相关知识的有效方式之一,创新性的实验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此,教师要在电磁感应实验操作中,不断开发并创新实践内容与步骤。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时,教师可通过课堂导入奥斯特与法拉第不同的立场观点引入教学,并演示实验,同时教师也可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并观察导体在磁场切割磁力线的运动现象,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就会得出结论:“在闭合回路中的导体做切割磁感线时,就会产生电流”,并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导体在切割磁力线时,电路中产生电流;若导体在闭合回路中不做切割运动,则不存在电流。教师通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将相关电磁感应知识运用到实验中,最终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及解决能力。

  六、 加强学生物理知识的巩固

  高中物理课程学习题相对注重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考核,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已经学过的物理知识。因此,高中生在进行电磁学学习时,不仅需要对电磁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还要对以往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巩固,以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比如在进行恒定电流相关知识点学习时,高中生不仅需要掌握欧姆定律相关的知识点,还要巩固伏安测电方面的实验知识。若学生能够对电学规律、电流变化和伏安测电实验等知识有全面的认识,将相关知识点构成体系,则学生在恒定电流方面的解题思路会更加灵活。只有将高中物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学生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才会有更多的解题角度与解题思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对于学生的素养有了新的要求,对教师的综合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怎么教、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教师应该怎样丰富自己这些问题都应该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思考和解决的。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全面的拓展教学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所以在此希望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郭丽艳.高中物理教学中电磁感应相关知识的融入教学方式[J].亚太教育,2016(21).

  [2]宋玉山.高中物理教学融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重要性与教学方法[J].新课程·下旬,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