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及教学中表现欲的培养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8
/ 2

声乐演唱及教学中表现欲的培养策略研究

李珊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人的最基本欲望之一就是表现欲,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个性。在声乐演唱这一艺术活动中,需要的就是强大的表现欲,只有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使欣赏者与演唱者融为一体。在高校声乐演唱及教学中培养表现欲,不仅有利于演唱者紧张情绪的缓解,还能帮助演唱者对声乐艺术的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与掌握。本文分析了声乐演唱中表现欲的含义以及表现欲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的作用,详细阐述了声乐演唱及教学中表现欲的培养策略,旨在为提高声乐演唱及教学中的表现欲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声乐演唱;声乐教学;表现欲;培养策略

大量生活实践证明,信息的传递要依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表现欲是人的主观行为,良好的表现欲可以赢得他人的好感与赞赏。而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声乐,人们抒发感情、交流感情的最直接方式之一就是声乐演唱。演唱者通过声情并茂的演唱将声乐艺术作品的情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一部优秀的声乐作品需要演唱者传神的演唱和表演,而演唱者的表现欲是使声乐作品得以完美诠释的关键。所以,对声乐演唱及教学中表现欲的培养策略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良好的表现欲对于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的实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声乐演唱中表现欲的的含义

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曾细致的研究了人的表演欲,他认为人的价值的实现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当人们拥有想要去实现这一价值的想法和冲动时,这就是人的一种表现欲,表现欲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对于声乐演唱者而言,他们希望通过声乐表演对声乐作品中的情感进行充分的表达,从而获得欣赏者的认可,这种想法就是演唱者的表现欲。

二、声乐演唱及教学中表现欲的作用

(一)表现欲可以帮助演唱者克服紧张心理

声乐演唱者在进行表演时大多会产生紧张的心理,这种紧张的心理会影响其专业能力的发挥,所以,他们需要积极寻求一种有效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充分发挥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但是通过表现欲却可以调节演唱者的紧张心理,有效控制这种负面的心理状态,使演唱者在表演时更加自信。同时,培养演唱者的表现欲还可以使他们的注意力得到提升,这是因为人在专注于某一件事的时候不会受到外界任何干扰因素的影响。

(二)表现欲可以促进声乐演唱者对音乐内涵的感知

在表演声乐作品时,为了使学生对于声乐作品的理解更加的深入,就要通过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表演欲来实现,而且,表演欲的培养与提升还可以促进学生塑造和把握声乐作品中的角色,从心理层面与声乐作品合二为一,更加精准的刻画声乐作品中的形象,使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推动整体的表现力。

(三)表现欲可以对声乐教学具有能动作用

声乐教学中包含两大基本要素,即专业的师资队伍和吃苦耐劳且具有天赋的学生,只有具备这些最基本的硬件要求才能够学好声乐。在演唱训练的过程中,保护好声音是十分重要的,合理的对单项训练的时间进行把握,既可以防止学生对枯燥的教学产生厌烦心理,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声音。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欲可以使其发现声乐这门艺术中蕴含的乐趣,主动参与到声乐的学习中,感受声乐的魅力。

三、声乐演唱及教学中表现欲的培养策略

(一)提高审美主体的素质

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现欲,可以促进学生感知声乐艺术的能力的提高,还可以使其更好的感受自然美、社会美、声乐美以及艺术美。因此。在培养学生表现欲的过程中,务必要让学生们对于声乐艺术的表演做到全身心的投入,使他们对于表演的冲动无时无刻都存在着,使其拥有想要获得欣赏者对于其表演的认可和赞许的心理,这对于学生表现欲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磨砺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能力

结合理论知识与形体训练以及对艺术的感悟才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想象能力,要对学生的心理和意念进行强化训练,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舞台表现力的提升。就声乐演唱者而言,自然、放松、协调的训练状态以及注意力的调整可以帮助其始终与声乐作品的节奏保持一致,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最佳的动作表现方式以及如何才能更加灵活、协调的进行音乐节奏的动作表达进行思考。其次,教师还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对声乐展示的特点和声乐作品的主旋律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使学生自身所具备的表演方面的特色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在诠释音乐作品的魅力时能够融入自己特有的表演风格。再者,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全套动作流程以及基本动作的针对性训练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对这些声乐表演的要领进行全面的思考,确保学生在进行声乐表演时能够呈现出最完美的状态。

一般来说,为了确保能够在表演中进行更好的动作表现,就要对想象力进行不断的训练,在脑海里形成一定的场景,进而在表现声乐作品的过程中使全身的力量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促进声乐演唱者的动作和造型的表现力的强化。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声乐演唱者要重视音乐熏陶,协调舞台表演与音乐之间的关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在音乐内在精神的理解方面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完整的演绎声乐作品中表现的情感,并在训练和表演的过程中融入这种情感。

(三)优化审美的客体

通常来说,欣赏者在观看声乐表演时除了注重视觉的体验以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心理的感受。因此,教师要针对性的对音乐作品中能够衬托出声乐声乐展示效果的内容进行重点训练,使学生在表演中能够投入全部的情感,从而给欣赏者带来完美的艺术体验。声乐演唱者在进行声乐表演时,其对于声乐作品的展示与交流要占到总体表演的六成以上,而对于声乐背景的把握仅四成,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声乐技巧的掌握进行着重培养和训练。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进行声乐技巧的训练时要对技巧的限制性内容进行突破,优化审美的客体,促进学生舞台表演中的艺术效果的提升。

(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师的教学要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提升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逐渐普及的今天,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还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用音像等形式代替传统的的课本教学,使教学内容得到更加直观的展示,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方式下,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节奏及课堂容量。另外,在进行声乐作品的背景、风格和旋律结构等方面的教学时,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始终处于课堂活动的主体地位。通过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还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升。

(五)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其言行举止都会带来学生情绪的变化,特别是在声乐教学中,通常都是进行一对一的教学,师生之间具有亲密的互动。在对学生进行表现欲的培养时,首先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学生和声乐表演这项工作,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声乐表演的积极的态度,从而带动学生对于声乐作品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长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此外,教师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做好示范,实现教师的威信力,使学生对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能够采取积极主动地态度参与进来。

四、结语

总之,在声乐演唱及教学中进行表现欲的培养能够促进声乐演唱者的舞台把控力和演绎声乐作品的情感的能力的提高,能够帮助表演者更好的融入到声乐作品中。因此,作为声乐教师要从多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能够对自身的表现欲进行灵活的控制,在进行表演时能够将声乐作品完美的诠释出来。

参考文献:

[1]楼新利.多元化背景下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和发展——评《高校声乐教学与音乐教育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0(03):113.

[2]王明江,陈颖.音乐教育与声乐教学研究——评《声乐教学艺术与方法创新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0(Z1):151.

[3]成莹.浅谈声乐技巧与声乐作品之关系——评《声乐教学与作品演唱》[J].中国教育学刊,2020(02):111.

[4]刘建芬.如何进行歌唱训练与声乐教学——评《声乐基础教学法:演唱的基础和过程》[J].中国教育学刊,2020(01):129.

[5]李永春.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学质量的提升——评《声乐教学法》[J].高教探索,2019(12):142.

[6]崔伟.声乐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9(S1):162-16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