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变式训练成为复习课的助推器——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赛课有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4
/ 2

让变式训练成为复习课的助推器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赛课有感

刘淳玉

南京市高淳区砖墙中学

【摘要】文章结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复习课的教学实践,探究变式训练在《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中的运用。

关键词:变式训练 复习课 助推器

九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任务主要是根据《南京市中考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有序复习,所以上好复习课就显得尤为重要。《道德与法治》复习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构建框知识框架,完整已有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前听过很多复习课,一种是填鸭式复习课,课前老师做了大量的充分的准备,其结果是老师们上的很辛苦,学生们听的也很辛苦,以至于部分学生讨厌这门学科,让学生们形成一个错觉认为复习课就是学生做、做、做,老师讲、讲、讲;由于复习效率太低,之后为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又出现了一些复习课的新模式:让学生参与课堂,比如小组合作教学,这种课堂只注重合作这种行使,而忽略了合作后的效果,所看到的是课堂上嘻嘻哈哈、热热闹闹,而课后的反馈却是令人唏嘘。所以我对复习课的总结是:复习课要不就是不断重复练习缺少新意、要不就是题海战役乏味无效。那么,如何使《道德与法治》复习课做到有序有效的进行呢?下面结合自己的赛课谈变式练习在《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中的运用。

例题1:原题

材料

这一做法意义的看法

文件《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化和提升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和水域生态修复工作,明确到2020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现常年禁捕。

这一做法的意义认识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②这有利于长江水域生态维护符合科学发展

③常年禁捕不利于当地渔民的收入 ④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A.①②④ B.①② C.②③④ D. ①③④

变式

材料

这一做法的看法

文件《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化和提升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和水域生态修复工作,明确到2020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现常年禁捕。

这一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②这有利于长江水域生态维护符合科学发展

③常年禁捕不利于当地渔民的收入 ④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A.①②④ B.①② C.②③④ D. ①③④

评价:本题的正确率只有21.4%,错误率较高,学生的错误在于题干中的限定词没有看清,要求选择“这一做法的意义”,只要出现类似“有利于”的正确表述即可。当变式为“这一做法的认识”正确的是,就要求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问题,既可以是这一做法的意义,也可以是这一做法符合教材中的某个观点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正确的选项,变式后可以提高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题2:原题:

摘录的句子

材料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①江宁举办了以“奋进四十年•感知新江宁”为主题的宣讲活动

②文化自信有赖于文化的繁荣兴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③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建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⑤央视推出了大型诗词音乐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

上述材料哪些属于属于增强文化自信的具体举措有

A.①④⑤ B.③④ C.①⑤ D.②③⑤

变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江宁举办了以“奋进四十年•感知新江宁”为主题的宣讲活动

②文化自信有赖于文化的繁荣兴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③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建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⑤央视推出了大型诗词音乐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

A.①④⑤ B.③④ C.①⑤ D.②③⑤

评价:原题较简单,只要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具体举措就可以做选择,正确答案为C,答题正确率达到了100%,当我把这道题变式为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难度就大了很多,首先要要求学生理解题干的意思,其次还要理解题支所要表达的是什么,对学生的要求很高,正确答案为B,正确率只有22.5%。这道题变式的主要原因是提高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题3

原题:塞罕坝林场三代人55年坚持坚守、不离不弃,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看,塞罕坝的“变”启示我们 ( )

①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开发自然,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②人类是自 然的一部分,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③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④人类应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变式1塞罕坝林场三代人55年坚持坚守、不离不弃,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塞罕坝的“变”启示我们( )

①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开发自然,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②人类是自 然的一部分,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③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④人类应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变式2塞罕坝林场三代人55年坚持坚守、不离不弃,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下对塞罕坝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A.奠定了先进文化的物质基础 B.是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C.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D.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评价:该道题进行了两次变式,变式1取消限定条件,只要能够体现“塞罕坝”变的启示都可以选择,变式2是从“塞罕坝”精神的角度分析正确的来进行选择。两次变式的出发点不一样,第一次变式是告诉学生限定条件不一样我们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第二次变式是想告诉学生同一个材料老师们也可以从其他角度对学生进行考查,学生要增强自己的应变能力。

教师在进行变式的过程当中,首先要考虑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知识的难易程度进行变式,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决定课堂的参与度,复习课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系统;其次,教师在变式的过程当中让学生形成系统的解题方法,从而让学生根据其方法进行解题训练。为了让学生爱上《道德与法治》复习课,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学科教育价值,可以让学生参与变式,爱上变式。让学生享受自己变题的乐趣。这种让学生参与变式的过程,看似老师放手,其实在变式的过程中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都能提高,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和手段。

参考文献:

【1】吕佐良:变式训练,拓宽思维空间[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2】刘瑞;;变式训练的设计理念[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0年05期

【3】朱志辉;例析变式训练的作用[J];中学生物教学; 2004年11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