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思政课接受度调查及实践教学中的难点与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24
/ 3

艺术院校思政课接受度调查及实践教学中的难点与对策分析

曲宁

天津美术学院思政课部 300141

摘要艺术院校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的接受程度如何?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面临哪些难点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有效对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从艺术院校思政课的接受程度开始调研分析,进而找到造成实践教学环节困难重重的原因及相关对策。

关键词:艺术院校 实践教学 课程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而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实践教学环节的吸引力,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调动起来,真正改变学生对思政课的看法和态度,发挥思政课的思想阵地作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所在的艺术院校为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全方位了解艺术院校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愿望和需求,在校内一二年级的各专业学生进行了一次专门的问卷抽样调查,从而能够通过调查结果准确把握艺术院校思政课在教学中存在的难点、成因及相关对策分析,从而为今后的思政课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奠定基础。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思路

此次调查,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仅仅依据我们所在的天津美术学院为调查蓝本,虽然调查结果具有特定性限制,但是从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艺术类院校,尤其是美术类院校的一般普遍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调查问卷以天津美术学院本科生为样本,采取随机抽样分析、院系各部门走访、实际案例分析等调查方法,调查时间为2019年5月至2019年6月。力求分析新形势下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的特点;掌握艺术类院校思政课教育的现状;寻找思政课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的结合可能;解析思政课实践育人的难点和问题;找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发展方向。通过以上的调查研究为艺术类院校构建以实践教育为手段的融合专业课程为特征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格局提供参考和思路。

本调查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天津美术学院大学生基本情况的简单统计;第二部分主要是针对天津美术学院的学生对于学校的思政课及相关文化素质课程教育的满意程度和影响因素分析。

本次调查的样本对象,集中于天津美术学院大一和大二的各专业学生,问卷的发放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取数据。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发放遵循严格的流程和规范,保证了每个样本都是认真填写,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

调查问卷的整体内容共分为十六个板块(共100题),学生问卷共发放1200份,回收1180份,回收率98.3%。以下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仅列出涉及思政课教学效果满意度,尤其是实践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结果进行分析。包括学生基本信息调查;学生对于思政课重视程度及满意程度调查;学生对于学生社会实践教学调查。

二、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一)学生基本信息分析

这一部分是接受调查问卷学生的基本情况。其中性别构成方面,女生占60.3%,男生占39.7%;年级构成方面,大一学生占30.8%,大二学生占69.2%;生源地方面,来自于大城市的学生占41.3%,中小城镇的占32.8%,农村的占25.9%;消费水平方面,基本月生活消费在1000元以下的占2.7%,1000-2000的占18.3%,2000-3000的占37.6%,3000-4000的占21.8%,4000-5000的占10.3%,5000以上的占9.3%。以上数据结合后续调查的内容进行比较,我们大致可以发现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的基本共性:

在性别构成方面,女生的比例要远高于男生。但对于思政课教学的满意程度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年级越高,满意度越高,可以看出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知识的积累、见识的提升、对学校和教师的熟悉加深,人生价值逐步成型,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满意度是逐渐提升的;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学生对本校的思政课教学的满意程度更高,大城市的学生满意度偏低。可能是因为来自大城市的学生更容易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有利条件,更容易具有地域和身份的优越感,但是跟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孩子比起来,更加脆弱和易受外界影响,也就更容易对纯粹说教性思政课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经济条件越好的学生,满意程度越高。这也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发现很多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良好的环境和人脉,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成熟的心理。因此,他们所处的环境和人生经历,使他们在接受思政课教学时,更容易产生独立的思考,这是以前很少被重视的现象。

(二)学生对于思政课重视程度及满意程度调查

1、大学生对自身素质的看法

在问及“大学生整体文化素质是否下降”时,有66.4%的同学认为大学扩招影响了大学生的整体思想素质。有35.8%的同学认为导致部分大学生道德素质下降的原因是大学教育向产业化发展,导致道德教育的忽视。36.4%认为主要是受社会环境影响,导致学生注重实际利益。有74.4%的同学认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是当务之急”。有43%的同学不同意“学好专业课就意味着提高了文化素质”。但是也有48.6%的同学认为对于思政课等文化课程的重视比不上对于专业课的重视程度。通过进一步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总体来说,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对思想文化教育基本是持肯定态度的,尤其是大部分学生对思政类文化教育有正确的认识。

2、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看法

在问到对于本校思政课满意吗?55.2%的同学对于本校的思政课教师比较满意,觉得能够有所收获。46.4%的同学表示对于本校的思政课基本满意,但还是需要改进,29.5%的同学对于本校的思政课不太满意,觉得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的。49.1%的同学认为思政课课堂教学比较枯燥,让人觉得提不起兴趣。教学手段主要以讲授为主,有72.5%的同学认为思政课教学形式单一,需要改进。

3、对于思政课教师的要求

28.5%认为思政课教师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40.2%认为思政课教师应该善于结合社会实际。在问到对于本校思政课教师满意吗?56.8%的同学表示基本满意。44.3%的同学觉得本校教师具有人格魅力。39.7%的同学认为本校的师资比较满足需要。

(三)学生社会实践教学调查

在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情况及实践课程教学环节的调查时,49.6%的同学觉得所学专业需要大量社会实践教学的机会,因为是实用型专业,需要在实践中去创作,去总结经验。40.8%的同学认为学校偶尔组织外出实践考察,39.5%的同学认为基本没有实践课程。53.1%的同学主要通过自己打工或兼职获得实践的机会。50.4%的同学认为非常有必要开辟第二课堂,增加了解社会,接触实际的机会。45.8%的同学认为应该在大二分专业方向以后开始进行实践教学。60.3%的同学进行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前进入专业领域,积累工作经验。46.2%的同学认为实践教学对专业学习和将来的就业帮助很大。35.6%的同学认为本校的校园文化活动需要进一步丰富。

由此可见,实践教学属于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属于第二课堂的一部分,而且作为艺术类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性的工作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创作能力。从实际情况来说,学校和专业教师都会有意识的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但是这并不能满足艺术类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需求,因此在艺术类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从大二开始就有意识的寻找在校外实习的机会,到大四已经有固定的工作和明确的就业方向。这样的好处是,在校期间社会化的更加迅速,充分做好了成为一名社会人的准备,在毕业的时候能够更快的适应社会工作,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抓住机遇。而思政课要想真正做到将理论知识与主流意识有效进课堂、进头脑,就必须要改变过去单纯知识灌输型授课模式,要适时地跟踪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心理需求,把实践教学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把枯燥的说教转变为实际的观感,使大学生认可和接受思政教育中的相关内容,获得真实感,从而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中找到自我的社会归属感和真实感,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难点分析

关于实践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难题。制约实践教学开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 教师的因素

在教师层面,目前很多艺术类院校专职思政课教师数量不足,而且能够挑起多门主干课程,一专多能的专职教师更是十分缺乏。再加上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实践教学受制于课堂授课、课时分配、教室安排、与专业课的协调等多种因素制约,抽调专门的思政课教师进行系统的组织实践教学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大难度,很难做到课下由专任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外出考察等实践教学活动。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可行的方法。目前,以天津美院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为例,主要是利用学生每学期的外出写生期间,布置实践教学作业,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走访,撰写实践调查报告来完成。这样,学生在写生过程中,并不能实时地与思政课教师进行有效沟通,也难以带着问题进行深入调查、思考,往往容易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实际效果。

  1. 学校的因素

在学校层面,受制于学校经费不足、校园环境制约、学生安全考虑等多种因素,而且缺乏对学生参与的奖励机制,在主要形式基本上还是课内实践教学与校内实践教学,内容比较单调、形式比较单一,主要采取“读经典著作、看视频资料、搞班级演讲”等传统方式,这就造成了学生的麻木和反感,即使如此,能够开展相关实践教学的思政课,其频率和覆盖面也是比较低的。因此,学生的实践活动主要集中于专业课领域和广泛的社团活动中。目前,我校思政课教学也在积极改变这种现状,探索在课内实践教学中实施诸如“唱响中国声音”、“我画马克思”、“我来当一天思政教师”等形式的“翻转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实践教学的方式也逐步走向采取课下学习MOOC的方式或参加志愿者活动等方式来实现,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参与的机会。但是,从总体来看,还是缺乏直观性,缺乏户外实践教学的临场感和体验感,对学生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1. 重视的程度。

专职思政教师普遍认为只要完成课堂教学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对于实践教学,由于课时量有限、责任重、风险高、牵扯精力多,不被重视;辅导员和教学秘书则认为保障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和学生安全是第一位的,其他都要让位于此;学生则由于长期没有实践教学环节,而丧失了参与的热情。这几方面,都直接和见解地造成了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在师生意识中的逐步降低。

  1. 配合的难度

长期以来,艺术院校思政课和专业课之间,往往各自为政,泾渭分明。专业课教师不重视思政建设,思政课教师不懂专业领域,很难沟通,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契机,寻求有效的形式,将二者沟通和配合起来,这也从客观上造成了思政课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局面。随着思政课程建设的不断深化,思政课与专业课融合的不断加深,近年来这一现象也有所好转,我院思政课教师参与了一系列学院的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活动,并且参与到一些专业课教师的创作和课题当中,将专业课程思政化和思政课程建设有机结合,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和良好的反响,受到了专业教师的任课和学生的欢迎。可以说,这是一个可以探索实践教学的良好途径。

四、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对策分析

1、走出去——加大校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比重和力度。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要改变现有的滞后状态,必须要真正融入经济社会的发展洪流当中去,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的正确性。在教学中,要切把实践教学纳入到统筹当中,明确先关课程的学分、学时要求,明确实践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规模和考核等相关要求,统筹安排,落到实处。根据现有条件,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资源,如校史馆、博物馆、社会实践基地或社区服务站等等,做到课堂与社会结合,平时与假期结合,网络与实地结合,覆盖到每一个学生。

2、引进来——建立“大思政”为前提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教学结合机制。现代艺术院校要培养的是全面的艺术人才,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处于同等地位和高度。因此,必须打破原有文化教育与专业教育平行的二元教育模式,代之以立体化的实践育人模式,做到思政课与专业课相互融合、相互整合、合理高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必须把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处、专业院系的隔膜打开,使多渠道、多要素有机协调,合理而有序地规范运行。

3、保障足——建立和健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想真正走出去,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否则,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艺术类院校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专项经费和各种必要条件。同时,在教学的工作量或职称的晋升等方面,给予参加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教师以更多的政策支持,让老师愿意带学生出去,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

4、用得活——开拓网络化教学的深度。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网络的强大能量,了解学生的思想,进入学生的领域,把思政课实践教学从课上引入生活,占领学生头脑的前沿阵地。

5、管理好——提升全面协调和有效督导。学校的管理部门,要强化思政教育理念的重要性,要全面提升管理、协调和督导的水平,把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对艺术院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起到良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相信这才是艺术院校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对策的核心和关键。

参考文献

【1】赵增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难点及对策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年9月177期,90.

【2】张晓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特点与完善思路【J】,学理论2019年11期,167-169.

作者简介:曲宁(1978.12),男,汉族,籍贯:天津,职称:副教授,职务:教师,学历: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文化学、思想政治理论、艺术学。

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成果2018SK110“新时期艺术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块化探索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