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2
/ 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探析

林张有

广西梧州市蒙山县第一中学 546700

摘要: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道德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内在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公民,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倡导有益于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健康价值观,反对和消除所有“异化价值观”,帮助大多数公民了解是非,分辨善与恶,区分美与丑,成为一个充满爱心的祖国,为人民服务,崇尚科学,努力工作,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守法律法规和努力工作的社会主义公民。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建设

前言:

公民道德是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框架下,以社会主义为基础形成的群体社会道德价值体系和群体意识。反映公民特征的法治相对稳定和独立,包括信仰,公民意识,价值观,态度,情感,道德,规则法律意识等方面。我国的公民道德具有建设民主和法治,追求自由与平等,倡导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整合了思想,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社会风俗。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在宪法框架内培养和指导与公民权利义务相结合的价值观和行为取向。在这一过程中,理论,学术,宣传和思想战线以及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做一件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公民道德和公民教育的全过程,在全体公民的个人修养和根本利益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广泛、持久的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逐渐渗透到人民心中,真正成为全民的精神力量。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首先,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因为当前情况是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与思想文化对峙的时期。意识形态安全受到严峻挑战,利益和思想多元化,社会思想、信念和价值观念多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入侵,西方敌对势力使用了各种意识形态进行渗透,目的是为了实现其“西方化”。他们的战略目标是“用和平发展的潮流破坏社会主义大坝”,这种国际环境对中国先进的文化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提升公民素质和全面发展的有效抓手

现阶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提升公民素质和全面发展的有效抓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充分体现了人类社会朝着“繁荣、强权、民主、文明、和谐”的方向发展。并改善公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实际优势。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我们共同价值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手段。任何一个中国公民,只要真诚地同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可以发挥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道路做出贡献,从而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在社会整体进步中发展自己。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转化的重要举措

在当代中国,公民的基本道德标准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高度兼容。因此,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转化的重要举措。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公民基本道德标准的实施:第一,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增强人们的道德观念。坚定的道德信念是遵守公民基本道德标准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形成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路径探析

(一)把握大势,主动宣介。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公民道德的基本社会条件。只有做到把握大势,主动宣介,才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劳动、认真劳动和法制化的社会主义道德致富观,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的确立意味着对社会公平的追求。在分配和谐与思考的领域,所有这些都为我们从社会利益的层面构建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奠定了基础。

(二)营造氛围,精准发力。

公众民主意识的觉醒,已经达到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观条件。所以我们必须借此营造氛围,精准发力,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孕育的封建伦理是一种典型的基于人际关系不平等的奴隶伦理,新的社会主义道德必须以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政治思想为基础。

(三)融入立法,强化实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过程,也提出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公民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我们必须做到把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公民道德的基本思想融入立法,强化实施。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及其规范将以国家意志的形式规定公民的道德思想,道德倾向和道德行为,并要求他们以崭新的面貌适应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变革的需要提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四)完善机制,有效反馈。

我们有必要建立一个监测协议和一种机制,以预测和掌握公民的道德建设。急剧的社会变革所形成的经济成分和利益主体的多样化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价值和价值追求的多样化,从而也形成了公民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道德追求和道德行为的多样化。这也是我们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领导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原因。为此,有必要构建科学的公民道德监督规程和预测性抓取机制,密切关注,正确理解公民道德的实际情况,监督公民道德的发展趋势,监督公民道德指导的伦理发展方向。用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关违背道德行为的规定,对公民道德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分析和预测。

结语: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属于精神和思想范畴。因此,一方面,它必须通过道德上的“软约束”来实现,例如,违反诚信的人应受到法律法规的惩罚,并受到舆论的谴责。而具有不尊重行为的人,例如,不尊重老人或虐待儿童的人,可以在就业,贷款和住房所有权方面受到限制。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为依法办事、解决问题和依法治国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简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需要多管齐下,协调一致的行动,并形成共同的力量来促进社会成员道德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成武,赵然.文化自觉视域下中国精神的培育探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