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多元化教学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2
/ 2

探究小学语文多元化教学模式

熊红翠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竹条中心小学 湖北省 襄阳市 441035

摘要:语文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以往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以及无法跟上教育改革的要求了,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是语文教师新的教学目标,只有对语文产生兴趣,才能够好的进行语文的学习,因此,语文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学习的接受度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实现教学目标,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完成学业。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学方法;多元化

  1. 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教师统一讲解,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需要课堂教学经验丰富,知识广博并且能够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和调配能力,才能将知识更好地、系统性地教授给学生,但是长期使用这种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疲惫感,学习效率低下,从而导致语文学业成绩不理想,久而久之就会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开始产生恐惧和抵抗心理,使得语文教学无法顺利进行。多元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它摈弃了单一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占主体地位,教师作为主导,并具有系统化、多元化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学能够实现教师知识的整合和系统化,规范教师的教学工作,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其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方式加深对语文知识的记忆,提高学习效率,使得学生完成学习,教师完成教学目标。

  1. 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1. 写景写物类,采用体会式教学法,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当中描述性文字的理解。如教学《望洞庭》一文时,这时一篇描写洞庭湖风景的诗,突现了洞庭湖景色十分迷人,但是教师如果单从了解文字内容上教学,学生无法深刻体会到文字描述的景色,显得内容学习苍白无力,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体会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深入体会,了解文章当中描述的内容,所以教师在讲述这一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洞庭湖的画面和视频,运用视频和图片将学生带入到洞庭湖的场景中,切身感受洞庭湖的景色,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当中描写景色的内容,体会洞庭湖的美丽。《记金华的双龙洞》里面写到“蜿蜒”“石钟乳”“仰卧”,这些文字来描述双龙洞的景色,学生可能字都不认识,更别说从文字当中读懂文章的内容,所以让学生体会双龙洞的景色,观察这些景物的特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当中的内容,还能让学生了解这些字词的意思,也使得可以在今后的写作当中运用。通过体会式教学将语文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当中的内容,还能让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2.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如人教版《中彩那天》教学时,文章讲的是作者爸爸无意中抽中大奖,但是彩票是同事帮忙买的,最后作者爸爸还是将大奖还给了同事,作者赞扬了这种诚信的高贵品质,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教师提问:为什么作者父亲中奖后还神情严肃?母亲说的那两句话的作用?通过提问不仅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对问题产生好奇心,还能使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文章想要表达的主旨,爸爸表情严肃是因为彩票是同事买的,因为家庭十分困难,将彩票还回自己家庭生活得不到改善,不还内心将会受到谴责,也让学生体会到父亲内心的挣扎,到后面将彩票送还给同事的难为可贵的诚信品质。通过有效提问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从整体上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同时,教师在提问之后,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和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

  3. 演绎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创造能力

教材中的范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每一篇都值得学习,对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品质都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想要让学生更好的受到作品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演绎。如学习《将心比心》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同学直接互相交流,了解将心比心的内涵,然后通过自己对将心比心的理解编排一个场景,体现出将心比心的作用。通过演绎学习的这种教学方式,首先能够让学生产生对课文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文章内容,其次是编排节目会让学生将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实际生活,思考哪些场景可以体现将心比心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力,然后是学生合作进行演绎,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学生不仅能够在节目表演中感受学习的轻松、愉悦,教师还能通过学生演绎了解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学生其他的特点,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演绎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并进行反思,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班辉娟.中学语文多元化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10(20).

  2. 吴志波.浅论语文课堂多元化教学模式[J].中学语文,2019(21).

[3]蒋梅生.浅析初中语丈多元化教学方法[J].中学语文,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