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文学阅读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0
/ 2

浅谈儿童文学阅读指导

刘马金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汀州小学 福建龙岩 366300

犹太民族有这样一个传统,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小孩舔,用意就是告诉孩子:书是甜的。作为语文教育要是也能让学生尝到阅读儿童文学的“甜头”,何愁他们不陶醉书中?下面我就如何引导学生儿童文学阅读谈几点看法。

一、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儿童文学作品,兴趣为先

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理应以儿童文学为主,因为儿童文学作品比较符合儿童的阅读口味,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愿意去读一本书,首先是认为它有趣。当然仅仅有趣是不够的,还应该是适合学生心智程度与理解的作品;是可以解放儿童的心使他们喜悦的作品;是能把人类高贵的情感吹进儿童心灵的作品;是能帮助孩子认识人性和高尚道德的作品。像《野兽国》《鲸鱼》之类的绘本,《小王子》《巧克力工厂的秘密》《草房子》《乌丢丢奇遇记》之类的写实或幻想小说。这些儿童文学作品在创作时,心中所设想的读者都是孩子,真正反映儿童生活和情感,富有想象力。幽默、生动、有趣味,能让儿童感受阅读的快乐,具有文学的品质和价值,儿童阅读时能够产生回应与共鸣。

此外,孩子们在阅读儿童文学时,对童话的接受度要比其它门类好一些。他们倾心爱着自己“熟悉”的作品,这种“熟悉”并不是狭义上的,既可以是描写他们原汁原味的校园生活,找到自己真实的身影,会心一笑;也可以是他们所幻想的另一个虚幻的世界。因为儿童有极为丰富的精神世界,他们既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又时常遨游在幻想的时空里。优秀的童话能唤醒他们内在的原本模糊的想象力、良知、审美情感。那些东西是他们“似曾相识”的,能大面积激活他们的内心世界。

教师要避免以自己的阅读偏好来影响学生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选择,除为了开展集体活动外,最好不要指定学生阅读某一本书。如果说教材突出的是规范性和典范性的话,那么课外儿童文学应该突出丰富性和多样性。小学阶段,选择课外儿童文学作品时应把趣味性放在首味。对学生多一些人文关怀,少一些功利主义;让学生多一些自主选择,少一些整齐划一;给学生多一些自由空间,少一些横加干涉,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儿童文学作品。

二、帮助学生构建阅读体系,合理为上

有了自己感兴趣的儿童文学作品,学生就有了阅读欲望。阅读之门已经开启,如何阅读?需要老师帮助他们构建合理的阅读体系,让他们有书可读,有时间读,知道怎么阅读。

1、营造阅读环境,丰富读书内容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书香校园,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是构建合理阅读体系的首要任务。学校每学期根据年级特点和需求,购置一定数量儿童文学作品,充实图书室,图书室实行全天性开放,供学生自由借阅;调查学生家中的藏书量和种类,特别是适合小学生的儿童文学作品,作出统计,绘制成表,要求每人选一至两本带到学校,建立班级小书库;提倡同学与同学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活动。

鼓励营造家庭读书氛围,召开家长会,鼓动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交流,提倡家长经常给孩子购买儿童文学作品,设立“家庭读书架”,营造家庭读书氛围,让书籍像家具一样布满家中,孩子唾手可得,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2、改革课堂教学,保障读书时间

每周一、三、五的早会及每天的午休时间,为阅读时间,由读书管理员组织,可朗读所教的课文,可翻阅课外文学作品,也可以读“名人名言”“书海拾贝”等小板块,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形成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每周从语文课中挤出一节课进行阅读指导;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外作业,减少机械性练习,增加读书的时间,保证学生每天读书不少于一个小时。

3、课内外迁移,让学生学会阅读

阅读方法总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在学生掌握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基本方式方法的基础上,语文课堂教学应以精读为主,构建“感悟型”阅读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自读自悟为主,学会圈点、批注、质疑、探讨、交流,发挥想象力,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感悟型”阅读教学更体现语文情趣和魅力,有利于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得这种兴趣、这些方法方式迁移到课外阅读上来。

课外阅读方式方法应该更具有灵活和自由,可根据学生的喜好和文学作品的特点而定。一般说来,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可以采用细读,细细地咀嚼;较重要的章节,可采用精读,反复地读,在读中感知、感悟;一般性的说明文章,则可采用略读,蜻蜓点水,略知大意即可。自己喜欢却又有点难懂的古典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有时受读书时间、空间的限制,需学会快读、浏览等,还可以将优美或有价值的语段、章节进行品读、赏读、诵读。当然,在同一篇文章里也可以有选择性地使用上述读书的方法方式。

三、指导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欣赏为本

儿童文学作品都以“熏陶学生的审美情趣,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最终达到丰厚儿童人文素养为目的。教师作为学生儿童文学阅读的引领者,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阅读体系和选择合适的儿童文学作品,更重要地是把学生带入儿童文学的情境中去,让他们沉浸其中,陶醉其中。教师先要准确把握文学作品内涵,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才能在情节发展的关键地方为学生的阅读理解、品味欣赏架起一个个支点,让学生进入作者营造的情境。那些具有能产生阅读快感和心灵震颤力量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学生群体间的合作性阅读,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积淀的解读,实现自我与作品的对话;在自我表达与相互倾听的过程中,完成对文学作品的再度理解。学生的视界与作品一次次汇合,一次次融通,一次次超越。在充满智慧火花与真情激荡的阅读交流中,作品的静态力量悄然转化为学生心灵勃发的动态力量。

学生在经常性的读书中会感觉到精神世界丰富了,对生活的认识提高了,读书的劲头自然来了。有的同学在很投入地读完《父爱,在拐弯处》一文后对父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任何一位父亲对子女的爱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有的同学在读完《那个蠢女孩是我》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嫉妒真的像一条啮噬人心灵的毒蛇,一个人真正的长大应该是从他学会欣赏对手开始的。”还有的同学在读完《生命的烟花》后领悟到“生命就像烟花一样短暂,我们都要努力生活,让生命显示出质量与色彩。”这些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读书中体验了情感,丰富了精神世界,提高了对生活的认识。因此,教师就是要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给他们打开一扇又一扇文学的窗口,文明的窗口、文化的窗口,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完善他们的人格塑造。

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学生沉浸在儿童文学阅读的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时,我们会感受到儿童文学对于孩子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滋养已如春雨点点入土。兴趣,合理,欣赏,做到这些,学生儿童文学阅读定将事半功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