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提升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0
/ 2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提升策略

普佳佳 宋芹 指导教师

山东协和学院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能力是作为幼儿教师做好学前教育本职工作的最基础最核心的要求。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制订中,应该围绕着确定其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能力作为基本目标,全面促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提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能力;提升策略

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指在了解幼儿生理与心理发展特征的基础上,能够科学设计、组织与实施幼儿园的各种教学活动,支持和引导幼儿参与各种游戏,合理利用幼儿园教学资源进行环境创设,将综合性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内容以生活化地形式,实践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素养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强调所培养出来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服务于学前教育职业岗位的“专业性”能力。专业核心能力是职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与前期准备,职业核心能力是对专业核心能力进行实践巩固与检验。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包含的要素

1、核心素养能力的基本要素。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等专业能力。幼儿园教师的核心能力应该聚焦于幼儿园教师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1]。

2、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素。在实施教学教育能力、幼儿园保育能力、幼儿园服务管理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开展包括能设计并组织幼儿活动、能创编幼儿舞蹈、能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会朗诵优秀儿歌、会讲优秀儿童故事、会唱幼儿歌曲、会跳舞蹈、会弹琴、会画画、会好字、会制作幼儿活动教具等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核心能力。

3、核心素养能力的发展要素。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发展要素包括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思维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内容,既要考虑到培养准学前教育教师的持续性学习能力,尤其加强以各类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法课程为基础,培养每一位学前教育学生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能力。围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目标,要秉持“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不仅仅要遵守基本的职业准则与规范,还要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与细心等,同时,要重视自身的身心健康培养。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

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具备教学能力。学前教育是针对学龄前儿童开展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首先,学龄前儿童的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其学习能力普遍不强。因此,该领域的教师应当具备更为专业的教学能力,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清晰的讲解。其次,该领域的教师应当对儿童心理认真揣摩。学龄前儿童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较少,因此其思维逻辑与成年人具有较大的差异。掌握儿童的思维逻辑是对其进行教育的基础条件。再有,儿童的身体发育尚不成熟,其肢体比例与成年人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歌、舞类教学中,教师应当将自身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变形处理,以方便教学活动的开展。

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具备责任感。责任感是教师理应具备的基础素质。首先,学龄前儿童的学习能力普遍不强,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难以有效掌握教学内容。不具备责任感的教师,通常会以教学进度为借口,忽视这部分学生的需求。其次,部分学前儿童的课堂纪律较差,在纠正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并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保护学生的天性。再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认为,学前教育是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遇到耐心负责的教师,会使其学习兴趣得到增强[2]。

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具备沟通能力。学前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其具体可分为几个方面。首先,是与家长的沟通。学龄前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并且对于家长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儿童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其次,在与儿童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运用可被其理解的语言与动作,这一技能是开展教学管理的基础条件。良好的同事关系与有效的配合,是搭建教学平台的重要因素。

4、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是教师必备的品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会遇到诸多困难,合理控制自身的情绪,是开展幼儿园教学工作的先决条件。同时,在当下的社会中的确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帮助儿童理解这一问题,并做出合理的解读,是培养其健康心理的重要工作。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策略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对所教的学科专业要有系统性的认识与操作技能,要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要把专业课内容纳入到学前教育职业的整体背景之中展开教学。开学之初,教师要讲清楚这个学科在整个学前教育职业中的位置与作用,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环境、机构组成、地区差异、职业法规、幼儿特点、幼儿教师的职责等进行总体的介绍,让学生对这个职业有了整体的认识。

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树立远大的职业目标,苦练专业技能。与日常的知识技能训练结合起来,苦练巧练专业基本技能,逐渐养成职业所需的耐心、细心等心理品质,这样比职业素质抽象的说教会带来更好的效果。不断模拟学前教育情景,把关爱幼儿、信任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的职业精神,在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持续不断地获得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滋养,逐步培养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价值观念。

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提高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树立提升自我的意识,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提高自身科学素养,从而为毕业后踏入幼教行业蓄积力量,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准备条件,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核心竞争力。总之,针对目前对口招生模式下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不容乐观的现状,提高其科学素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有赖于社会、学校、学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组编.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第1版).

[2]霍巧莲.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构建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6(18):103-10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