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1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苏全梅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城北小学 810500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一个学生,并不只管他几年,而要管他一辈子。”可见,对学生的教育不求一时,而要管一生。因此,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有长远的历史责任感,必须应先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

首先,要拥有“善”的美德。“善”与人的言行有关。班主任教育学生,语言要“善”,一定要讲求教学语言的艺术。言为心声,是一个人灵魂的外壳。儒雅、高尚、真诚的语言是绽放学生心灵绚丽花朵的雨露,反之,低贱、下流污秽语言是毁灭学生心灵花朵的寒露霜降。车尔尼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教育成什么人,自己首先是这种人。”因此,身为班主任者,只有拥有善,实践善,才能在孩子们的心中大力播种“善”。

其次,要让学生在爱心中成长。爱与善同舟。早在春秋,孟子就提倡“仁爱”。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仁爱”之心常会油然而生,这种爱不是单一的偏面的爱,而是一种“博爱”。俗话说,爱自己的孩子容易,爱别人的孩子难;爱一个人容易,爱众人更难。小学生从离开家长到学校读书的那一刻起,感到最亲切的人就是班主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作为班主任,事事处处应起表率作用:在生活上,要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学生,关心每位学生的冷热饥饱,是他们从心底里感受到班主任“慈母”般的爱;在学习上要循循善诱,做到“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目的;思想上时刻关注他们每天的思想动向,把“润物细如声”般的教诲,铺洒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田。班主任对学生每天默默的关爱,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在不知不觉中对每一个学生产生着人格的感召力,身教的感召力。

第三,要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切莫以罚代育!我们班主任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如此情况:有学生不遵守纪律,经常在班级中捣乱。班主任一旦“捕获”,就会让他捡一星期教室地面上的“垃圾”;有学生不做一晚上的家庭作业,就罚他一天做十晚上的作业;有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或打瞌睡,就会让学生站着听课等等。孰不知,这种“以罚代管”方法是育人之大忌讳。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地摧残着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劳动是光荣的事,却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了“耻辱”的错觉。“感人心者莫过于情”,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一般不轻信和盲从。他们喜欢发表不同于别人的意见和想法。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也没有哪个学生是“不可救药”的。身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努力去沟通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发挥自己在情感教育中的导向作用。“台上是良师,台下是益友”,要正确的了解、评价每一位学生。公正、公平地处理班级中所发生的每一件事,以真挚的情感去感化学生、教育学生。

总之,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可见,教师是教育的脊梁!而我说:“班主任是脊梁之脊梁。”当班主任始终是友“善”的美德,广博的“爱”。似海的“情”,便拥有了世界最高尚的灵魂,这是一种无穷无尽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真是教讫广大莘莘学子走向人生正道的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