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思妙想,“棋”乐无穷——大班区域棋类游戏开发与运用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棋”思妙想,“棋”乐无穷——大班区域棋类游戏开发与运用的实践研究

谢幸保

浙江省杭州市朝晖新村五区幼儿园 浙江杭州 310014

摘 要

棋类游戏是一种手脑并用的益智类活动,因市场上幼儿游戏棋已远不能满足于大班幼儿实际需求,幼儿更多想自主设计喜欢的棋类,为顺应幼儿最近发展区需要,我们以“玩中学”游戏理论为指导,结合五大领域、主题活动、亲子共制、老棋新玩等多角度来激发幼儿“棋”思妙想,创造性的选择材料开发各种棋类游戏,在运用中探寻、优化棋类游戏的多种玩法,让幼儿感受到“棋”乐无穷的乐趣,从而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坚持不懈等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

大班 区域棋类游戏 开发 运用

问题提出

世界上最早出现棋类的国家是中国,棋类对儿童智力发展有独到功效,由于市场上的幼儿游戏棋虽种类繁多,但材料都大同小异,在操作难易程度上没有办法体现且选择范围过于狭窄,已不能满足大班幼儿实际需求,而对能自主设计、领域多元化、玩法多样的棋类则反应强烈,于是各种棋类游戏的开发就在师幼中诞生了。为能更好的在游戏中发展与学习,我们想在区域中尝试开展这样的实践研究,以“玩中学”游戏理论为指导,结合五大领域、主题活动、亲子共制、老棋新玩等多角度来激发幼儿的“棋”思妙想,创造性的选择材料开发各种棋类游戏,在运用中探寻、优化棋类游戏的多种玩法,让幼儿感受到“棋”乐无穷的乐趣。

研究过程

一、开发棋思妙想的多元棋类

1.结合领域,自主研发

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将各领域的内容渗透到设计中来,拓展游戏内容,学会灵活设计棋盘中的内容。如科学领域的“猜猜我是谁”名字棋,在棋盘的红色空格中放入一些班级同伴的名字卡,如果棋子走到红格中,就要将此格内的名字卡翻过来辨认这是谁,猜对了可以前进2格,猜错了则倒退2格,帮助幼儿能尽快识别同伴的名字。

2.主题渗透,学玩互补

我们将主题教育活动和日常教育活动融合,增加游戏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还拓展了棋类游戏多元化。如《我眼中的秋天》主题,幼儿共同设计了“这是谁的种子”棋类游戏,除了用常见的几种植物种子作为操作图片外,还通过查阅讨论增加了棉花、向日葵、黄豆、麦子、瓜子、花生等,有了一定深度的内容,利于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让游戏富有一定思索和挑战。

3.老棋新玩,焕发新颜

老棋新玩是否又能玩出新花样呢?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的“棋”思秒想,让它重装上阵。我们看到有两名幼儿合作设计出了一款“四色棋”,就是将一种棋按四种颜色分类平均分配给四人,大家轮流出棋,轮到者任意抽取1个棋子将它接入棋盘中,添加的棋子必须要保持一个共同的特征,有共同特征的棋子连在一起,谁先添加成一组,获得一个筹码,最后谁的筹码多,谁获胜。

4.亲子携手,享棋之趣

棋类游戏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它不仅增进了亲子感情,发展了亲子间的想象与合作,而且还能体验到自制棋类带来的乐趣。如“我爱幼儿园”就是一副非常有创意的亲子棋,棋盘上不仅有数字、动物、各种符号,还配有一套自制图卡,当棋子走到相应的格子中,你就要从这套图卡中拿取相对应的卡片,每张卡片的背后都有不同的问题设置,回答对了或者错了均有相应的前进、后退、停止、退回到起点的规则,类似这样创意设计的亲子棋还有很多。

二、探寻棋乐无穷的趣味玩法

1.一棋多玩

一副游戏棋的开发绝不单局限于一种玩法,它可以是多变的,如“红黄绿蓝橙骰子棋”中,第一次幼儿玩棋每人认领1颗棋子颜色并要行走在自己的棋格颜色中为胜,第二次玩法提升,他们觉得骰子扔一次走太慢了于是决定将两个骰子同时扔,面上的两个数字一加就是下一步要前行的步子,但还是要走在自己相应颜色的棋格里,第三次幼儿玩法更为独特,他们在棋格上添加了一些表情卡,当棋子走到这个格子上就要说一件跟这个表情有关的简单事情,然后方可继续,这样的一棋多玩既开拓了幼儿的思维,又增添了幼儿对玩棋的兴趣。

2.骰子变脸

如何将骰子材料突破原有模式重新注入新元素,在运用上更具挑战性和趣味性,于是在幼儿的思考下出现了一批很有创意的骰子,如有脚印骰子、双面骰子、四面骰子、转盘骰子等,这些新骰子的出现激发了幼儿游戏的激情,引领着幼儿在奇妙的棋类游戏世界里遨游。

3.棋子变身

棋子和骰子都非常重要,是幼儿进行游戏棋活动过程中接触密度最大的东西。在玩棋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如在《安全出行》棋谱中,有幼儿结合已有生活经验把小汽车模型当作棋子,跃然在棋盘上“行驶”起来;有自画男孩女孩粘贴在纸板上,变成立体人物棋子;有轻黏土塑造的动物棋子,还有一些瓶盖、纽扣等等都纷纷成为了棋子“成员”。将平面棋子变为立体棋子,幼儿在自主创作中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研究成效

1.促进了幼儿健康心理的发展

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了从之前的不服气翘嘴巴、把棋推翻、不愿比他强的同伴下棋等不良心理行为努力转变为明白输棋是很正常的事,要坚强,经得起输,只有多动脑多思考就有机会战胜。逐渐形成了沉着应战,胜不骄,败不馁,失败时能坦然与成功者握手的健康心态。

2.促进了幼儿合作能力的提升

棋盘的设计需涵盖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如与同伴的合作,需大家在思考与交往的过程中完成,因此,我们经常能看见幼儿两人或多人一起合作,结合自己的知识,运用已有经验,在理解棋类游戏的基础上,发挥奇思妙想,充分体现了《指南》中要求幼儿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的教育目标。

3.促进了幼儿创新意识的萌发

我们自开发棋类游戏以来,从仿制设计到自主设计,幼儿思维的角度和创新的意识常常令教师耳目一新,他们能运用各种材料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棋盘、棋子、骰子,并运用于平面的和立体的棋类游戏中,开放的理念、拓展的思路,使幼儿能在自制游戏棋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4.促进了幼儿课程领域的发展

多领域的棋类游戏开发不仅有益于幼儿课程的学习,还是幼儿园教学的有效补充,使之更为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可以促使更多“慢学习”的幼儿在玩中慢慢领悟和学习,从而促进各层次的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与提高,充分体现游戏棋对幼儿的发展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4

[2] 卡西·纳特布朗.读懂幼儿的思维[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