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击头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3
/ 2

跆拳道击头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

郭秋香

济宁市体育训练中心 272072

摘要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国人对于体育赛事越来越关注,近年来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为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为了充分了解跆拳道击头技术在比赛中的实际运用情况,通过观察法、资料分析法等方法,深入研究了跆拳道击头技术。最后发现在开展日常训练的时候,采用横踢、下臂、后旋踢的击头技术要高于其他技术,因此,在开展日常训练中,运动员应加强以上几个动作的练习。

【关键词】跆拳道;击头技术;比赛

跆拳道运动起源于朝鲜半岛,是一项利用拳和脚进行对抗的智能型搏击项目,1988年被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同年成为奥运会表演项目,2000年成为悉尼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我国于1992年10月7日正式成立跆拳道筹备协会,标志着我国跆拳道运动的开始。竞技跆拳道的主要技术包括拳和腿,比赛的主要得分部位是躯干和头部。近年来随着跆拳道新规则的出台,电子护具的应用,比赛中击中对手的躯干只得1分,击中对方的头部得3分,转身动作击中对方头部高达通分,所以在比赛中击头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一个运动员所具备的击头能力也直接影响着比赛结果。

随着世界跆拳道的飞速发展,跆拳道一系列规则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尤其是电子护具在比赛中的出现,对选手有了新的要求。赛场上击中对方头部获3分,击打对方的躯体获1分;使用后旋踢、后踢等转身动作击中头部获4分,使用后旋踢、后踢等转身动作击中对方躯体得2分。因此,击头技术运用的次数和成功的频率决定着谁是最后比赛获胜者。当前我国跆拳道职业选手应用击头技术的能力远不及世界上其他跆拳道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对有关跆拳道击头技术方面的研究学术界也不甚重视,甚至击头技术一些领域的探究还米完善,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一、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以跆拳道击头技术在比赛中的合理应用为研究对象,对2019年SD省跆拳道锦标赛决赛和半决赛击头技术次数及得分进行研究。

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中国知网等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对跆拳道击头技术进行全面认识和了解。

第二,录像观察法通过观看SD省跆拳道锦标赛决赛和半决赛视频,整理选手击头技术运用次数和得分,从中分析得出击头技术和比赛结果的密切关系,为论文论证提供数据支撑。

第三,逻辑分析法。通过逻辑分析法,对调查和访谈过程中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严格整理,结合现实情况和专家教练员的建议分析跆拳道击头技术在赛场上的合理使用。

二、跆拳道击头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

要明确击头技术

跆拳道击头技术包含能够击打头部的所有踢腿动作,跆拳道比赛中的腿法多种多样,最基本的为前踢腿、横踢腿、下劈踢腿、后踢腿、旋风踢腿、后旋踢腿等。头部是人的指挥中心,是人神经大脑的所在位置,脸部常常被作为攻击的目标。太阳穴位于脸部,太阳穴处骨头厚度仅以毫米衡量,其抗击打能力极其脆弱,当对手有意进攻太阳穴时,易引起对方猝死和昏迷。面部两侧离小脑很近,小脑是人的平衡系统,当强大的力量击打小脑时,人的平衡性就会失调,倒地在所难免。因此,在赛场上选手应首先明确对手太阳穴和小脑的位置,运用对手难以防御的后踢技术,以此给对方措手不及,当然此时也要避免对手对自身小脑区域进行下劈横踢的突袭。

击头获取分值

自2008年奥运会以来,世界跆拳道联盟推出了新的规则,并于2009年4月份开始实行,新规则中引起大家关注的焦点就是分值有所变动,击头和转身技术得分明显提高。此项规则表述,头部特指锁骨以上的部位,其中包含脖颈、后脑、脸部两侧等头部所有部位。得分也做了具体阐述,用脚击打到对手头部得分最高,其分值为3分,假如把对手打倒在地,裁判开始计时,在一定秒数内对手没有自行站起来,则再获取1分。即使击头动作的使用存在难度,但许多选手仍选择应用击头技术,就是源于击头动作在比赛中制胜的重要作用。此外,对击打躯体的规定是击打到躯体获得1分,转身动作击打到躯体获得2分。

电子护具后击头动作的应用

新规则实行后,比赛开始按照新规则进行裁决,电子护具的应用也成了比赛的焦点话题。电子护具由一整套的电子感应芯片配套而成,把这套芯片装在护具上,芯片能够自动感觉击打的位置和力度大小,并将结果传递到大屏幕上。另一项新的规定是,当双方比赛结束时比分一样就要再进行一轮比赛,称作加时比赛,加时比赛时先获得比分的一方胜利。此项规定为击头技术的应用创作了有利条件,在之前的加时比赛中,选手往往会选择小心谨慎的获胜方式,一般不会冒险去使用击头技术。然而电子护具出现以后,很多选手没有较大的把握能够使电子护具识别到1分,同时自己能够熟练运用击头动作,他们会选择采用击头动作去赢取3分。电子护具的出现不仅使分值和选手的技战术有所变化,而且加时比赛中选手击打的位置也发生改变。

电子护具开始应用到赛场以后,大多选手想通过进攻躯体得分出现困难,因为比赛级别高低不同,躯体护具受感应的力度也不同,但是无论比赛级别怎么样,只要能触碰头部,就能得分。所以,选手的观念在转变,技战术也随之转变。与此也体现了一个事实,即被对手击打到头部就会得至少3分,在赛场上领先7分到8分并不算多,随时都有被超过的可能。电子护具加大了击头动作的应用和创新,同时也增加了比赛整体精彩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国家对体育运动的重视,近年来逐渐加大了投入力度,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在开展跆拳道运动的时候,要充分重视击头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应在练习中结合假动作,突出击头技术的特点。由于身高、体重的影响,不灵活地运用其他各类技术,表现出得分技术单一化,是大级别目前的主要问题,为解决主要得分技术运用不均衡的问题,应从根本抓起。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多使用念动训练、模拟训练等提高学生完成高难度技术所需要的自信、顽强等心理素质。并在训练中加强男女动作速度的要求,对女子的速度、力量、技术的隐蔽性着重加强训练。

参考文献

[1]丁浩,侯盛明,陈茜.2017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运动员击头技战术分析[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14).

[2]张晨.跆拳道男子击头技术的运用分析——以2015年世界锦标赛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 2017(35).

[3]牛良才,张惠欣,张秀丽.跆拳道运动员击头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13(04).

[4]乔长泽,李来.论电子护头使用下跆拳道击头技术的攻防理论体系[J].中国体育科技. 2016(03).